APP下载

基于绿色教育理念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路径

2021-12-01浙江省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王建垂

青年心理 2021年16期
关键词:育人绿色课程

浙江省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 王建垂 陈 健

“绿色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是指符合“人文”和“科学”要求的现代教育。它使教育生态化,既实现环境教育要求,又促进了学校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走生态化绿色教育之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和谐教育问题。“绿色教育”不仅仅是在自然生态概念下的教育理念,又是一种价值取向。它以人为本,全面突出人的尊严和价值;在价值追求方面,又体现为追求活力、智慧、现代、卓越为特征的教育目标。由此看来,九年一贯制学校有更大的空间和实践序列可供“绿色教育”探索,做好以下四方面,可以让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践绿色教育增效提质。

一、整分合一,条块化管理增强效能

(一)统配化各类资源

“一贯制”的管理模式是学校良性发展的前提。绿色教育的特点是环保高效。统一调配九个年级段的人财物利用,可以花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在校长室的负责制下,整个管理系统实行“条块结合”,形成一个垂直和水平系统,对所有的人力资源和财物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行一体化使用。比如,整个学校设立一个食堂、一个总务处,全校统配后勤物资。中小学部统筹使用部分师资,尤其是小升初阶段,可以由中学老师提前介入,进行预备性教育。由此让软硬件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二)条块化管理层级

“整中有合,合中有分,分而不离,沟通协调。”一方面从学校层面来看,不再设学部主任级位,校长室整体统筹学校工作,让上情下达更加高效便捷。从“块”的层面来看,学校中层设立教务处、学生处,分别按中、小学部整块运行。 从“条”的层面来看,党、政、安全工作、总务后勤、办公室、人事工作、教科所等方面又实行分条线纵向管理。由此,纵横交错,有条不紊。另一方面,推进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探索校务委员会、理事会等新型教育咨询制度,扩大学校民主管理。深化“互联网+”环境下的办学体制改革。

二、整合课程,着眼核心素养形成体系

(一)基于生命理念,建设课程群

“一贯制”的课程整合是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有力的抓手。绿色教育下的绿色课程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的学习平台,提升综合素养。第一,在中小学部之间进行课程整合,包含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整合。第二,在预备年级进行教材整合。预备年级即一般小学的六年级,为使我校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我们将提前进行青春期德育课程、小初衔接学科课程。故将六年级称为预备年级。第三,拓展课程的开发和整合。为了让拓展课程中的实践性人才持续产出,可以在三到九年级大跨度地进行学员选拔,扩大选择范围,延长培养时间,优化人才梯队培养,突出了九年一贯制的优势。

(二)关注身心特点,构建课程序列

课程序列建设要坚持公平、优质、开放、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眼于人的核心素养培育,构建多样化、跨学科的课程体系。通过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建设,丰富学校活动,厚植绿色育人理念。我们对学校的学科课程进行通盘考虑,综合对比中小学衔接阶段出现的知识点,有所侧重有所策应,既节省了课时、强化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着眼核心素养,丰富课程内涵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港湾,课程成就一所学校,展现课堂的厚度,学校因为课程文化才有发展实力。课程开发要坚持“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原则,立足学校现状,在充分发挥可利用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学校文化底色的课程体系。基于核心素养的九年一贯制课程是在“一贯、融合、智慧”核心理念和顶层设计指导下进行的课程设计。

三、绿色教研,变革课堂促进生命成长

(一)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让课堂教学改革有原生动力

启动中青年教师五年专业规划,具体以学部为单位,分析学部师资实际,确定培养梯队,提供磨炼机会,明确发展目标,根据计划有重点、分批次地进行实施。让教师有自我生命意识,追求教师生涯规划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一以贯之”的思想,打破本位主义思想

以全员育人、九年研训的眼界看待师生成长。通过主题研修、同课异构,开展中小学同题教研活动,促进对学情的精准分析,提高对学生九年身心发展的引导能力。

(三)以生为本,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并追求卓越及多样性,是我们教育的高级目标。通过打造“生·动”课堂,促进学生智慧成长。“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让其鲜活灵动;“动”就是不仅有老师的适时引导,更让学生能够“动”起来。情绪涌动,语言灵动,交流流动,让课堂成为真正的学堂。精选教学内容,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教学活动,让课堂生动起来;触动学生的内心,从学生的视角展开教学,让学生想动起来表达;从学生的疑惑处展开研学,带动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动起来。

(四)专题突破,打造高素质老师队伍

启动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计划。在教育局指导下主动精心做好区义务段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工作点的相关工作,并利用此契机,盘活学校现有优势师资队伍资源。既积极培养教师能够被区名师工作室考纳,冲击更高专业荣誉,同时设立校名师工作站和骨干教师工作点,帮助促进学校优秀中青年教师,以区名师站为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并且,学校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对学校优秀教师队伍进行激励性管理,有规划培养,以学习、培训机会代替经济奖励,为教师的持续优质发展不断谋力。绿色教育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

四、文化保障,课程化德育实践活动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种引领,虽不一定都看得见、摸得着,但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的积淀正是在这种引领下逐步形成的。德育始终是学校工作之首,绿色教育引导孩子获得更高阶的价值观。学校将继续以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为主导,以课题化、课程化实施学校德育,加强多种形式的开放交流,为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长远性发展奠定基础。

(一)通过团队日常工作,促进衔接

根据“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下沉工作重心,学校加强对中队干部的指导和监管力度,及时调整初中少先队领导机构,在学校团委会中设立大队部,实现团队工作领导一体化。同时,加强初中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建立中小学辅导员联系制度,聘请有经验的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为中学的辅导员进行讲座,召开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专题研讨会,将小学优秀辅导员的评选延伸到中学,为团队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实践系列活动建设,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初中团员发展方面,实行“初一建团,初三离队”的组织机制。根据校情实际推出针对未满十四周岁“浪潮青年”评选活动,创新预备团员制度,填补团队衔接的真空地带。

(三)通过典型引路,主动发展

为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我们开展了“团员队员手拉手,支部中队心连心”系列活动,由初中的团支部和小学的优秀中队手拉手,开展联谊活动。通过典型引路,达到了团队的双向延伸,团建带队建,队建促团建,实现了团队共同协调发展。

(四)建设家长成长学院,凝聚各方德育力量

提升家校共育合力为每一个学生生命全面、和谐、无阻碍健康成长和一生幸福发展奠定了基础。唯有学校、家庭、社会凝心聚力,才能让绿色教育呈现出高雅、高效的态势。以区级家长成长学院为依托,通过家委会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家校共育、家校共建活动,统筹规划家校活动并适时提炼整合成家校课程,不断提升家校沟通的实效性、科学性和特色性。

绿色教育理念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办学要以整体的理念来统合学校文化,使其具有整体性,实施全面育人、全程育人、整体育人的育人策略。秉承“教育让生命更精彩”的绿色生命理念,让每一个学生生命全面、和谐、自由健康成长,进而为学生一生幸福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育人绿色课程
绿色低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