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1-12-01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廖开华

青年心理 2021年16期
关键词:习惯历史教材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 廖开华

初中历史教学在全面遵守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要求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而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正是学生从历史教材阅读的过程中发掘其中的思想内涵并培养正确三观的基础条件,为此初中历史教学需要进一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历史思维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正确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设定合理目标,要引导学生掌握技巧三方面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培植学生历史思维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使德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依经典激趣,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兴趣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唤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历史概念知识带有较强的抽象化特征,历史教材是在全面总结我国历史社会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经过概括编排而成的,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历史概念,是诸多专家学者经过抽象总结而来的,学生如果没有对这些抽象性历史概念做出直观客观的理解以及转化,将会对后续的学习产生严重的阻碍。同时,历史又带有较强的专业性特征,在部编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中会涉及一些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本身带有的专业性并不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如果学生没有对这部分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将会对其历史知识的学习进度以及效果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一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可以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籍:在不同年级推荐学生爱读的阅读材料,七上时我向学生推荐的是童话、神话、寓言、民间和历史小故事,七下再推荐人文性较强、知名度高的《读者》和与本学科有关的书籍,如《中华上下五千年》《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培养,知识面也得到了扩展,还和历史讲读课相结合。第二,举办活动激发兴趣。在班级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举办“历史知识竞赛”“讲历史故事比赛”“分享读书心得”等活动,形式多样化,这些活动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有机地衔接起来,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通过这些方式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也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历史阅读的兴趣。

二、凭目标启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合理的阅读目标,主动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并要帮助学生在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而并非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以及升学。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学生阅读教材之前为其设置对应的阅读总体目标,随后将之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分解成多个小目标,帮助学生在完成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实现阅读能力培养提高的目标。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五四运动”这一课的时候,也可以引领学生实施问题导向阅读。先设计如下几个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2)教材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五四运动的口号?(3)这场运动为什么能引起工人阶级的参与?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五四运动具有什么性质?(5)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随后由学生组成小组,以问题作为导向进行教材内容的阅读,并在教师完成课堂讲解之后,让学生根据所学自行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归纳及合作探究能力水平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任何阅读工作都是读者和作者情感思维层面的交流,同时也是读者获取所需信息的必要途径。初中阶段学生因其自身思维发展所限,并不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及提高,这不但是历史教学工作效率提高的重大阻碍因素,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受限的关键因素。为此,教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阅读习惯的良好培养。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如下两方面。

第一,资料字词仔细推敲习惯的养成。当前历史教学工作需要在遵循立德树人任务要求的前提下,重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及正确情感、价值观的树立培养,这也是历史教师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原因所在。部编版的初中历史教材在内容编排的合理性上有了巨大的提升,学生需要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关键字词的抓取阅读习惯。比如,教师在讲解完“辛亥革命”这一课之后,可以让学生抓取其意义的关键字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孙中山”“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民主义”等。这一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深化理解初中历史知识作用非凡。除此之外,初中历史教学也需要重视学生历史情感的培养,为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抓取历史、事物发展程度关键词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相关知识之后,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间轴的同时,深化历史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其阅读能力。

第二,以阅读提出疑问习惯的培养。疑问的产生是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有效方式,更加可以帮助学生在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领学生从结论出发提出原因的疑问,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美国内战”这一课的时候,从教材中给出的美国内战扫清资本主义发展有一个障碍的结论出发,引导学生逐步探索这一结论诞生的原因,即美国内战废除了延续多年的奴隶制度,帮助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彼此制约关系的前提下,提高其阅读能力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历史表象出发引领学生对其本质提出疑问。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课的过程中,在学生阅读到“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文艺复兴运动这一特点的表现是什么”的问题,使得学生在阅读完教材内容之后,从《神曲》及《蒙娜丽莎》两大作品出发,得出当时的文学作品带有显著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答案,更好地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培养其透过现象观察本质的思维。

三、借技巧引悟,培植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时间发展性是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时间思维的培养。在立德树人根本教学任务的要求下,初中阶段历史需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样离不开阅读技巧的有效传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向学生基础的阅读技巧。比如,目录阅读法就是一种基础阅读方式,部编版的历史教材,其内容排布有着严格的时间顺序。其目录不但是知识索引,更加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概要的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完目录之后建立一个最为初级的历史知识点框架体系。为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需要引领学生对教材内容做出系统化的阅读分析,即对各个单元及单元、章节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如,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展示了中国近代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解放战争这一段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每一单元的题目,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形成大致的了解,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重视书籍目录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能够显著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水平。除此之外,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图片、故事等内容的占有比例有所增加,导致学生的历史阅读数量有所提升,同样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故此,教师在讲解部分知识点多且复杂的内容的时候,可以在列出重难点知识之后,引导学生逐步阅读对应知识,这就是提纲式阅读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整理知识点提纲,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帮助其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及记忆。

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对于学生历史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发挥着非凡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需要依赖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需要从激发学生历史阅读兴趣、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文章阅读习惯、掌握基础的历史阅读方式技巧四个层面入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其阅读能力水平,从而有效达成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习惯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