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21-11-30王全张丽娟
王全 张丽娟
[关键词] 急性脑血栓脑梗死;早期综合康复;肢体功能;肌力恢复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8-0083-04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on acute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Quan1 ZHANG Lijuan2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1,China;2.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Hengya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u′nan Province,Hengyang 421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on acute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9 to February 2020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he muscle strength recovery, and improvements of daily life function,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nerve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the muscle strength recover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scores of daily life function,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nerve fun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after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muscle strength and multiple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It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Limb function; Muscle strength recovery
急性腦血栓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的特点,患者一旦发病,需要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疗,有些患者由于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治疗后的致残率、伤残率也较高,使其失去劳动能力,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有研究显示,给予此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对其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起到明显的改善效果,从而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1]。为进一步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血栓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栓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栓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过MRI或颅部CT检查,临床症状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关于脑血栓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脑血栓脑梗死,且患者心肝肾等脏器无严重疾病,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发病前不存在肢体残疾、认知功能障碍等。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2~77岁,平均(69.5±13.7)岁,病程0.5~6.5 d,平均(4.5±2.5)d,发生于额叶3例,顶叶3例,枕叶2例,内囊5例,丘脑8例,脑干9例,小脑10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6~75岁,平均(69.6±14.5)岁,病程1.0~6.5 d,平均(4.5±2.6)d,发生于额叶4例,顶叶2例,枕叶3例,内4例,丘脑9例,脑干8例,小脑10例。本研究经所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签署同意书。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如下措施[2]:①病情评估:治疗师在对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前,必须对其身体状况、病情程度、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实际的健康情况、运动能力、功能需求等,为其制订科学的早期康复治疗方案,确保每一个训练计划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能够真正帮助到患者,促进其身心状况的恢复。②心理护理:治疗师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积极回答其提出的疑问,在交流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应当及时进行干预,使其恢复到稳定乐观的心态,对治疗抱有信心。给予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当以鼓励和增强其信心为目的,在交流中使患者感受到来自治疗师的关心和温暖,使其对治疗师建立信任感。而且护理人员可以多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从而使其更加有信心战胜病魔,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师。③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师指导患者做鼓腮、呲牙、叩齿和弹舌等动作,每个动作反复练习5~10次,并指导患者进行张嘴舌头后缩运动,口角进行上下左右的环绕运动。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发音训练,根据训练效果逐步增强训练难度,从而逐渐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另外,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发音、复述等训练,对于语言功能障碍比较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尝试与其沟通,对其进行记忆力训练,进而对其记憶能力进行恢复。④吞咽功能训练:针对患者存在的吞咽困难、呛咳等情况,治疗师需要给予其相应的锻炼指导,改善其吞咽功能,使其能够正常进食,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⑤肢体康复训练:治疗师在对患者进行肢体康复指导训练时,要观察其肢体的具体状况,对于肢体处于弛缓状态的患者,可以给予其拮抗肌电生物反馈物理治疗等理疗。护理人员可以选择软性靠垫,协助患者以舒适的体位进行休息,避免出现痉挛等情况,每隔2小时为其调整一次体位,并叮嘱患者对患侧保持卧位,可以将患侧拉长以减少痉挛。同时,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尽可能地避免半卧位休息,因为半卧位可能导致对称性颈紧张性反射,从而导致痉挛,甚至褥疮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正确的坐姿及伸展躯干的方法,从而使其精神状态及身体状况得到较好的恢复。⑥床边康复训练:对于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久,可以将床头抬高30°,指导其在床上进行搭桥运动、翻身运动及卧坐位运动,指导其对肘部进行伸展和弯曲。每天训练10 min,依据其恢复情况可以将床头的角度依次增加10°,并逐渐使患者可以在90°情况下保持坐位30 min,从而促使其肢体功能进行康复。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图片、实物作为辅助,逐渐对其记忆功能进行恢复。⑦独立站立康复训练:指导患者通过科学的站立位对上肢进行摆动,从而使其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上肢在摆动时,其身体躯干也会进行旋转,以此促进肢体功能的改善。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在室内进行独立行走练习,从而使其逐步康复。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协助患者完成椅床起坐、脚尖着地等动作,以此锻炼其下肢的承受能力,从而使其可以扶墙站立、行走等。同时,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进餐、穿衣等动作,全方位锻炼其肢体功能,使其尽快具备独立站立和行走的能力。⑧立体平衡训练:早期指导患者在立位平衡的状态下,对于肢下侧的负重能力进行锻炼。可以指导患者立于患侧,然后将患侧手握住,对侧肩部进行保护,重复进行这些动作,使患侧重心转移。还可以指导患者做抓球训练、捡豆子训练等,在对其平衡功能进行训练的同时,使其神经功能逐渐恢复。另外,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建议其进行下床活动,指导患者家属协助进行肢体锻炼活动,如搀扶行走、抬腿、跨步等,全方位促进肢体平衡等关节功能的恢复。⑨饮食指导:由于患者身体状况的特殊性,治疗师应为其制订科学合理食谱,确保其一日三餐合理进食。可以建议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饮食以清淡为主,注意营养搭配均衡,同时要禁止摄取过多糖分。治疗师在制订食谱时,应当考虑到患者的饮食习惯,在满足其饮食喜好的基础上,制订科学性的饮食计划。同时,治疗师需要叮嘱患者,进食时应当细嚼慢咽,从而避免发生卡噎情况,促进营养的吸收。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经过3个月连续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等级分为0~5级,0级表示偏瘫肢体不存在肌肉收缩情况;1级表示患肢存在轻微收缩情况,但无法实现关节运动;2级表示在水平运动时不能抵抗重力;3级表示其可以抵抗重力,但无法抵抗阻力进行运动;4级表示其能够抵抗阻力,也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阻力,但对于强度高的阻力则无法抵抗;5级表示肌力恢复情况较好,可以在承受强大重力和阻力的情况下进行运动。②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病情状况:康复治疗3个月后通过Barthe指数分级[3]、Fugl-Meyer评估方式[4]及欧洲脑卒中ESS评分法[5]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患者Barthe得分、Fugl-Meyer得分越高表示其各项功能改善情况越理想;ESS评分越低说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经过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后,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病情改善情况比较
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现状来说,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无法忽视的发展趋势,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对其生活舒适度、健康等造成一定影响,急性脑血栓脑梗死作为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随着饮食污染的日趋严重,也已经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6-7]。急性脑血栓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相关的基础疾病有一定关系,如吸烟、酗酒、精神压力、运动缺乏、高血压等,均可能导致急性脑血栓脑梗死的发病。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其神经突触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如果不能在有效时间内进行恢复,会使神经突触阈值降低,而新的神经突触被激活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利用,則会导致其逐渐枯萎,从而对患者相关功能的康复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会使其病情加重[8-9]。急性脑血栓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需要尽快采取治疗,一般需要在1个月内进行治疗,这样才能确保患者顺利恢复自理能力,但仍有一些患者在经过康复训练后,各项功能仍没有得到理想恢复效果。所以,对于脑血栓脑梗死患者,采取治疗时间越早越好,在早期就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对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改善其肌张力,避免肌肉出现萎缩情况[10-11]。
在早期的康复治疗中,一些患者由于对早期康复锻炼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治疗后出现多种后遗症,患者致残率、伤残率均较高,对其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相关研究指出,绝大多数脑血栓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会因残疾情况而无法独立生活。为使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恢复正常,使其正常回归社会,对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12-13]。早期为患者提供综合康复治疗,可以对其语言、肢体、吞咽等各个方面的功能进行反复训练,从而刺激中枢神经,确保中枢神经处于活跃状态,以此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及缓解神经功能的受损情况。
有关研究表明,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受到肌肉痉挛、肌无力等影响,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活动中,加强其交互性屈伸及抗阻训练,可以有效促进肢体肌力的恢复。早期康复训练的介入基本以被动训练为主,训练形式主要有关节活动、肢位摆放以及体位转移等,待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后,治疗师需要为其制订站立、独行的康复训练计划[14-15]。已有研究证实,给予患者早期站立步行训练,对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移动能力均有显著的提升效果,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发生偏瘫、步态异常等风险。而且,早期给予患者吞咽、语言、认知等功能训练,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16]。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研究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日常生活功能、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确可以促进患者肢体等功能的恢复,对于患者身体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血栓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不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肌力恢复状况,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上下肢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该治疗方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以在急性脑血栓脑梗死患者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爽,李骥,张玲玲,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3):6-7.
[2] 吕明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1(15):106-108.
[3] Collin C,Wade DT,Davies S,et al.The Barthel ADL Index:A reliability study[J].Int Disabil Stud,1988,10(2):61-63.
[4] 聂鹏坤,杨华,赵晓峰,等.中风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一致性检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1):1827-1829.
[5] 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3-175.
[6] 占婷婷,段振平,孟风雷.早期综合康复在急性脑血栓并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12(27):145-147.
[7] 杨俊飞,黄斌,季倩.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8):151-153.
[8] 宋应群.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8):4-6.
[9] 刘金香.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2):263.
[10] 梁伟娟,同艳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4):642-643.
[11] 孙莉.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1):135-136.
[12] 朱晔,王磊,卞鑫,等. 系统康复治疗对不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3):2888-2891.
[13] 吕晓丽.益气化风祛痰通络方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肌力、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5):812-814.
[14] 慕莉,霍艳虹.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4):3136-3137.
[15] 张钰.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的疗效评价[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5):2472-2473.
[16]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收稿日期: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