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08-05张芳权
张芳权
【摘要】 目的 探究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研究组接受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 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护理后, 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F)评分、AS评分分别为(15.65±2.45)、(16.25±5.77)分, 低于对照组的(20.15±2.37)、(20.42±5.8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arthel指数、肢体功能评分(FMA)分别为(58.75±3.50)、(84.68±3.50)分, 高于对照组的(58.75±3.50)、(84.68±3.5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可以作为临床优选方案而加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脑卒中;神经功能;肢体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206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被称之为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VA), 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崩裂或者血管阻塞后大脑血供不足所致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1]。随着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影响, 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是由临床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模块所共同构成的一种整体康复护理模式, 旨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2], 将其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上述内容, 本次研究围绕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展开深入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8例, 女32例;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60.5±4.8)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活动不灵。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脑卒中者;②意识清醒、病情稳定者;③无肝、肾功能衰竭者。排除标准:①无自主意识或严重意识障碍者;②新发梗死或出血点者;③四肢功能障碍者。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后,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入院后即可开展与脑卒中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 着重向患者强调病症致病原因、发病机制、风险因素等。指导患者于病床之上开展康复锻炼, 如翻身、肢体摆放、关节、肌力训练及生活能力锻炼。
研究组接受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 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与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展开良好的沟通工作, 强调病症治疗与护理的长期性与艰巨性、预期取得的成果以及该护理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提高患者与家属的配合程度, 降低负性心理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②肢体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等体位姿势, 持续保持患肢处于拮抗状态, 预防肌肉痉挛或萎缩。定期在医护人员引导下开展关节主动与被动训练, 如肩关节 /膝关节屈伸、内外旋转、腕部及指关节的活动锻炼等[3]。借助拐杖等工具开展平衡、行走锻炼, 医护人员在其锻炼过程中纠正错误步态并于每天固定时段开展上下楼活动, 增强其肌张力。
③积极鼓励患者开展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 可由健侧逐渐向患侧过渡, 以掌握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自理能力。对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者可酌情给予其脉冲磁疗法、直流电场法、针灸等康复治疗方法, 促进神经再生、感觉功能恢复[4]。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 NDF评分、A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 尽早开展系统性的康复锻炼与护理工作以提高其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和预后, 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公认和首肯。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将康复锻炼、物理治疗、临床护理等学科综合为一体, 通过临床医护人员日常引导与督促, 使得脑卒中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各项临床工作开展[5]。相较于常规护理, 该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 注重患者的身心护理, 系统、全面的开展护理工作, 使得患者在感受到临床医护人员浓浓的人文关怀下更乐于与医护人员相沟通交流, 表述自身的主观意愿, 为其各项功能的逐步恢复以及脑卒中症状的消除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经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护理后, NDF评分为 (15.65±2.45)分, AS评分为 (16.25±5.77)分, Barthel指数为 (58.75±3.50)分, FMA评分为 (84.68±3.50)分,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20.15±2.37)、(20.42±5.85)、(46.78±3.32)、(77.38±3.38)分(P<0.05)。由此可见, 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显著改善了脑卒中患者存在的神经功能损伤以及肢体运动障碍情形, 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临床工作而言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可以作为临床优选方案而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邓毅琴.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全科护理, 2015, 10(2):128-130.
[2] 张述辉, 罗欣.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 2014, 15(14):120-122.
[3] 夏军, 朱姗姗.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 11(5):297-298.
[4] 李晓红.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7(18):26-27.
[5] 张京, 吴海艳, 韩淑玲, 等.卒中单元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卒中近远期预后改善作用的评估.山东医药, 2013, 35(37):66-68.
[收稿日期: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