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在健康心理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15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心理健康心理

李 璇

(韩国大真大学,韩国 京畿道 999007)

解决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问题,对人才培养以及个人发展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分析音乐教育在健康心理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对实现健康心理教育的创新发展有积极作用。通过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逐渐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保证学生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下生活、学习,这对实现理想的健康心理教育目标有推动作用。音乐教育应用于健康心理教育活动中,可通过音乐活动,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内在品质,从而提高健康心理教育的综合水平[1]。

一、音乐教育与健康心理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心理调适作用

音乐本身可以影响个人的情感,不同情感的音乐会影响不同听众的情感状态,从而在共鸣的基础上产生内在改变。在心理咨询以及治疗的过程中,音乐疗法可应用于消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维护身心健康的目的。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治疗的执行与落实,可以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健康心理教育课程为目标,结合音乐本身所营造的学习氛围,可改善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聆听音乐、歌曲欣赏、情感交流过程中,增强学生内在情感方面的表达与流露。例如,鼓励学生进行大合唱,其中,合唱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创作以及重新填词等可激发按学生的创新思维,演奏以及伴奏等可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此外,分析音乐教育与健康心理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有积极作用。人际交往是以个体生活幸福感为基础,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则需要将音乐融入健康心理教育中,从而增强学生社交、沟通能力。为学生提供同学、朋友之间关于音乐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参与者则可以通过音乐分享以及音乐交流,达到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目的[2]。

(二)满足个人审美需求

健康心理教育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以激发个体的内在情感为基础,并通过音乐满足个体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可以培养个人的情操以及审美情趣等。在健康心理教育活动中,通过音乐可以适当改变个人情绪情感,而且可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在丰富健康心理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健康心理教育中融入音乐元素,并运用音乐欣赏、音乐演唱、音乐交流、音乐心理剧等多种方式构建健康心理教育体系,可以将音乐治疗与健康心理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实践活动,产生不同的人际交往体验,与此同时,逐渐消除不良的心理障碍[3]。

二、音乐教育在健康心理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健康心理教育开展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并以音乐的相关课程为基础,设立心理健康相关的音乐辅导课,并全面引入音乐相关课程,进一步完善音乐的教学过程,在完善音乐教学体系的前提下,完善健康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需求。例如,可以建立校园音乐教育网络平台,以平台为载体,观看并学习其他同学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App分享自己的音乐看法与认知,这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积极作用。在健康心理教育工作开展中,则需要通过音乐教学拓展学生思维,将音乐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与水平。

(二)以音乐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健康心理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鉴赏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音乐氛围中,学生可以对旋律、歌曲等产生美好的期盼。在这一过程中,结合鉴赏音乐的解说,鼓励并引导学生分析鉴赏音乐中所表达的内涵,并感受其中存在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内容,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以音乐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情感控制力。在健康心理教育开展中,可以通过App的信息渠道,重视音乐共享,在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综合、全面培养学生乐观拼搏的生活观念前提下,实现健康心理教育目标。审美能力的提升则需要从教育教学、音乐教学拓展的角度进行完善,促使音乐与心理健康教学达到良性发展的水平。

(三)以音乐交流,减少心理障碍

以校园的名义,组织音乐社团活动,这对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音乐交流可提供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合唱社团、声乐社团、吉他社团、音乐社团等形式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学生填写个人资料后,可以在社团活动过程中锻炼自身的交际能力。学生可以以音乐为媒介与他人进行交流,锻炼个人的音乐思维能力,这可以达到相互提示、心得分享的目的。在健康心理教育中落实音乐教育工作,可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口语交际水平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等。音乐本身的旋律、力度、节奏、音色等方面的变化代表了不同的情感,其可以引来学生在情感层面的共鸣,在健康的情感引导下可达到调节学生情绪的目的。例如,学生比较烦躁,可欣赏轻柔、舒展的音乐,从身心的角度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并主动参与到音乐审美活动中,在体验音乐感情、形象的基础上,以自我感知的方式,以非语言的审美体验活动在思想以及情感等方面进行情绪调节,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四)陶冶学生情操

在健康心理教育的教学活动中,以音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这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方面有积极作用。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并通过专业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唱歌水平。在这一基础上,以音乐指导为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程活动中,并引导学生的音乐思维,掌握音乐表演技巧,在掌握音乐旋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健康心理教育指导的过程中,需要以音乐赞美以及肯定为基础,如果学生在音乐方面出现问题,则需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对其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现自我。例如,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可以从音乐、戏剧、故事等多角度开展活动,并结合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学生可以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自我,调整心态。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心理层面的满足感,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其对愉悦身心以及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在音乐中帮助学生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满足学生情感心理需求的目的。在音乐课堂上,鼓励学生天马行空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在获得肯定与质疑中,满足自身被认可的心理需求,而且,可以通过学习音乐,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并满足学生在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心理需求。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可通过直观、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净化学生的思想,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在促使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地面对未来,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帮助学生将获得的内在理性逐渐转化为积极向上的行为,并从感性到理想,达到心理健康与音乐教育同步发展的目的。

(五)拓展音乐教育,与健康心理教育融合

音乐教育的拓展,可以练习舞蹈与音乐的方式,锻炼学生身体协调、审美等,这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有促进作用。以音乐为背景,学生可以通过舞蹈释放自身的负面情绪,在这一过程中,表达不同层次的情感以及技巧,在增强表演趣味性的基础上,释放压力,从而达到调整心理状态的目的。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音乐节奏、舞蹈动作等为中心,在舒展四肢的过程中,可以放松情绪,促使学生的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压力得以缓解,这对实现健康心理教育目标方面有积极作用。例如,在对《黄河大合唱》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通过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其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表达了对民族、家乡、生活等方面的热爱,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等方面的追求,以音乐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并完善学生的心智。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学生了解生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心理引导的基础上,实现音乐与心理教育工作的同步发展。在拓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乐器指导,拓展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在层次化调整音乐教学手段与内容的基础上,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以乐器演奏表达学生自身的情感,并发泄自身的情绪,这对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也可以通过大合唱的方式,以学生自导自演自唱为主,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音乐素养。

(六)音乐教育中渗透个性培养

兴趣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在拓展音乐活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可将音乐与游戏融合在一起,并可以考虑举办家庭音乐会,在音乐兴趣培养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心理的个性化培养。在选择音乐素材的过程中,可通过音乐氛围、音乐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的素质、身心等全面发展。例如,以器乐为主要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练习吹奏口琴,并相互学习以及指导,如果出现问题,则在小组内共同解决,这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审美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有积极作用。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可通过拓展音乐学习内容的方式,音乐与相关艺术、文化融合在一起,这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方面有积极作用。例如,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可以将民歌与民族舞蹈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资料,以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对音乐资料信息进行梳理与分析,从而对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等方面进行塑造,通过挖掘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励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个性化培养。在利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可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感知、表现以及创造音乐,并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等品格以及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以音乐教育为手段,对健康心理教育方式、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在逐步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帮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保证学生可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状况。音乐教育与健康心理教育相结合,可实现健康心理教育的创新发展,而且在合理开展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对发挥其在健康心理教育中的作用以及效果等有积极作用。在健康心理教育活动中,以音乐治疗为手段,平衡学生的心理情绪问题,从而实现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等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健康心理
马斯洛理论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养成教育研究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