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尔第歌剧咏叹调《他还没回来》的艺术特征和内涵解读

2021-11-25

黄河之声 2021年18期
关键词:威尔第调性咏叹调

吕 欣

一、咏叹调《他还没回来》的创作语境

(一)威尔第的歌剧创作

意大利是歌剧的摇篮,在其四百多年的歌剧发展历史上,产生了不计其数的歌剧作品和作曲家。其中19世纪最著名的歌剧作曲家要数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这位享誉世界的歌剧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几十部作品,他所创作的歌剧作品不仅代表了意大利歌剧当时创作的最高艺术水准,还让意大利歌剧在当时的欧洲音乐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1]而他本人,也以其杰出的才华和可观的歌剧作品成为19-20世纪初期最负盛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一生都在坚持创作,但他最负盛名和最具才华的歌剧创作活动大部分集中于米兰地区。青年时期威尔第跟随米兰音乐学院教授学习作曲,接受专业的音乐训练,并最终在这里实现了他首部作品《奥贝尔托》的创作与上演。[2]威尔第在这里获得了他一生发展的根基,直到后来他度过了婚后不久最为艰难的人生低谷,再次进行歌剧创作他的第一部喜歌剧《一日国王》,这里一直都是他最重要的生活与精神家园。多年后的1842年,当威尔第创作出他一生的经典之作《纳布科》时,他的名字早已被整个意大利境内的音乐圈所知。但最终为威尔第乃至整个意大利带来世界声誉的是歌剧《阿依达》的创作成功。这部作品创作于1872年,作品演出后轰动了整个欧洲乐坛,很快就不断在欧洲各地进行长期的巡演,并惊动了整个音乐界。时至今日,很多喜爱威尔第歌剧的人,依然会在各种场合演唱着他创作的作品,歌剧中的很多咏叹调被指定为声乐教学中或音乐会演出中的必唱曲目,使得意大利歌剧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歌剧《海盗》的创作和剧情

歌剧《海盗》是威尔第中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意大利歌剧占据了整个欧洲歌剧领域绝对主导地位时期产生的作品。这部作品中不仅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质,还充满了后来真实主义歌剧中所呈现的魔幻性的戏剧特征,具有典型的意大利19世纪中叶歌剧风格特征。1848年,正富盛年、时年36岁的威尔第在寻找新的创作灵感时发现了皮亚维按照拜伦同名作品创作的《海盗》歌剧剧本,格外感兴趣。很快,整部歌剧的音乐创作就被威尔第创作出来,并在特里耶斯特举行了首演,演出大获成功。

《海盗》中主要讲述了一个传奇、缥缈的故事:“海盗科拉多为了报复回教徒,不顾爱人梅多拉的哀求,毅然离去。当海盗潜入敌阵放火时,火势很快蔓延到女眷住处。他奋力抢救女眷,自己来不及逃离而被捕”[3],但此时的海剧情却发生了戏剧性转变,“回教徒的首领席德所钟爱的女奴古娜拉出面说情,却加强了席德要折磨与杀害科拉多的决心。古娜拉已爱上挽救她性命的科拉多,她杀死省长想与科拉多一起逃亡,可是科拉多不能接受她的爱情。当他们回到梅多拉的藏身之地时,他的爱人已奄奄一息。因为梅多拉以为科拉多已不在人间,所以服毒自尽,她听完了科拉多的冒险经历后便与世长辞”[4]。威尔第在这部歌剧中不仅交替使用了大调和小调的和声色彩,还注重对远、近关系调性的转换与交替,从而使音乐句法之间的连接更富逻辑性、乐句展开的也更紧密无缝。同时,威尔第还为咏叹调创作出了柔和悦耳的主题,并将其贯穿到整个咏叹调的旋律线条中,并运用规则、自然的结构将其融入其中,从而生动的描绘出剧人物的内心纠结和焦虑心理。

二、咏叹调《他还没回来》创作特征

(一)咏叹调作品中的情境

这首咏叹调的主要剧情情境是梅多拉得知海盗要去报复回教徒,便产生了一种极为不详的预感,于是她格外的为爱人担心,尤其多次预感到爱人具有人身安全方面的极度危险,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里悲伤的唱出了“他还没有回来……噢!这么长时间,就像永远一样,他离开我的时间如此漫长”的乐句,表达出对爱人深切的呼唤和焦虑不安的等待。这首咏叹调的特点还在于充分运用了在此之前的宣叙调作用,通过使用降E大调的旋律主题(1-21小节)、重音、震音进行等手法,与咏叹调《他还没回来》的音乐、情绪进行了对比和延续,呈现出戏剧性的对比表达效果。从1-21小节的宣叙调音乐素材来看,这种主题中的旋律线条和震音和弦伴奏都被集中的运用到后面出现的咏叹调《他还没回来》中。然后在咏叹调中继续采用了象征与暗示的剧本写法。比如梅多拉继续演唱道“没有声音的竖琴,来吧!我的叹息来得越快越好,以便我伤心的悲叹可以越快地乘风到达我忠诚爱人的心里头”表达出一种期待爱人尽快感知到危险、并赶紧撤离险境的急切心情。咏叹调《他还没回来》前的宣叙调中使用4/4拍,这种节拍到咏叹调中则变成了6/8拍的律动特点。尤其是前半部分中的运用,不仅使得节奏型的律动和重拍发生了更为快速的变化效果,还产生了更加迫切、情境紧急的表达效果,而且承接了前面宣叙调的渲染作用,表现出了剧中的女主人公梅多拉渴望爱人归来的焦急心情。

(二)和声与调性的戏剧性

和声与调性的运用,也衬托出咏叹调别具一格的风格特点。比如从第24小节进入咏叹调开始,调性就开始转到c小调上,产生一种较之前面越短更为柔情、暗淡的情绪色彩,暗示出女主人公梅多拉内心的担忧和惆怅特点,并且采用柱式和弦伴奏的方式,对塑造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产生重要的暗示作用。这种手法一直持续到第33小节才进入另一种主题展示方式。

从24-33小节来看,作品中所采用的是降E大调调性,这部分调性是咏叹调前面的宣叙调调性部分,但在咏叹调中则逐步转换到关系c小调上,伴随着6/8拍的节拍变化,除产生了情境、色彩性变化外还产生了气氛、戏剧上的变化。威尔第在这一部分中很巧妙的采用了欧洲传统的关系大小调交替方式对不同气质、功能的宣叙调、咏叹调进行色彩转换和情绪对比,从而灵动、鲜活的刻画出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焦虑不安的心理活动特点。

在作品34-35小节时调性开始转入g和声小调,然后又在36-39小节转入其近关系的降B大调,不长的五个小节乐句中,利用离调性的调式转换形成完美的大小调色彩交替,形象的刻画出女主人公七上八下、冰火两重天的矛盾内心世界:“不仅仅是暗淡的画面,这是我的想法,我注定永远哭泣,在神秘的阴影下,如果有一丝希望光束映照着我,它只不过是一道骗人的闪电,短暂的时间”这里写到了对于爱人活着的幻想、将死去的绝望,以及自己对生命马上要终结、爱人却没有到来时的绝望与悲伤。大小调式的转换和交替出现,使得这种内心世界变化的灵动、鲜明。从34-52小节的八分、十六分音型,采用的伴奏依然是八度叠置或柱式和弦模式,产生了一种极为有力度的气氛色彩,渲染了临别前的悲伤气氛。在后面的第53-54小节则转为g和声小调的调性色彩,通过五度关系的调性转变,产生了极具紧张性的情绪变化效果,从而展现出女主人公在整个悲伤、期盼、焦虑的过程中等待爱人的心理、气氛、情绪变化过程。而且越到最后越预示着高潮部分的到来:比如从55-58小节开始使用g小调的关系大调——降B大调调性,产生一种坚决“为爱人去死”的决心和意志力。正是鉴于这些复杂的情绪变化,此时已经成为咏叹调的高潮乐句——从59-60小节开始转到更远关系的f和声小调的有力铺垫乐句,然后又在61-65小节时转回到高潮之前出现的c小调调性上,从而前后产生一种气氛、情绪的强烈戏剧性对比效果。

三、咏叹调中的内涵解读

(一)规则化的“自律美”

咏叹调中的内涵首先通过音乐的“自律美”明确传达出来。在这一段咏叹调音乐中,不仅使用了包括变化重复、八度叠置、主题分裂等在内的创作手法,还使用了上述提到的调式色彩对比、五度近关系和三个五度的远关系调性对比等技法。比如在第53-54小节的调式是小调,但随之就在g和声小调基础上转换为大调——第55-58小节处的乐句已经明确的转到了降B大调上,而且这些旋律还设计了大量的华彩乐句进行,产生一种独特的气氛渲染效果。59-60小节转到f和声小调的例子,最后在61-65又回到了咏叹调开始时的c小调上,出现了一个完美的“闭环”效果,彰显出“自律美”的特点。除去咏叹调段落的变化重复、华彩频繁转调技法外,“自律美”也完美的诠释在作品对歌词的诠释过程中。比如咏叹调歌词“宁愿死去,如果我的灵魂飞往上帝的怀里,如果我的科拉多前来哭泣,为我的骨灰流泪,我只请求我的爱人,给我一滴充满爱的眼泪,为爱而死的人哭泣是没有意义的,为爱而死的人”部分,都密切结合了音乐的多样性呈现,运用音乐、音响鲜明的体现出女主人公对爱人的呼唤和甘心为他去死的勇气。

其次,在这首咏叹调中的管弦乐队或钢琴伴奏织体也都是“自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咏叹调《他还没回来》作品中的钢琴伴奏比管弦乐队总谱更为简洁、清晰的特点,就体现出了伴奏与歌唱的关系优化特点。比如通过宣叙调的4/4拍律动特点塑造出一种特殊的音乐效果,然后随着伴奏声部的出现,呈现出高声部持续二度下行的特点。这种旋律展开方式不仅预示了歌词音乐中的悲剧性,还展现出低声部大量和弦震音对旋律的衬托、象征作用。震音和弦还在演奏中不断的模仿管弦乐队的齐奏音色,具有很强的“自律美”特点。

(二)深度结合的“他律美”

歌剧《海盗》第一幕中的咏叹调《他还没回来》中还具有戏剧性极强的悬疑和“他律美”特点。在这首咏叹调中采用剧情倒置的方式,起到吸引听众、引导出整个故事情节的目的。第一幕中的这个咏叹调,很好的概括、暗示了女主人公梅多拉的心理活动特点和作品中的戏剧、情境特点,彰显文学故事的“他律性”功能与意义。

咏叹调《海盗》采用的4/4为拍与6/8拍,并在开始的引子部分运用琶音结构的柱式和弦,都是为了更好的模拟文学故事中的场面、情景、气氛、环境等,包括运用模仿竖琴的悠扬的音乐进行,以及后面八度跳音的使用等都是为了更好的营造文学性故事内容所需要的场面与氛围。当女主人公演唱部分出现时,很多细节标注为富有表现力的部分,都是为了更好的配合歌词内涵的诠释或情绪、气氛的塑造,尤其是咏叹调中的伴奏部分所用的节奏音型,无论是左手的八度低音进行,还是右手的和弦进行,都是为了呈现出荡漾在海上的场景、色彩与气氛的表达需要,展现出“他律性内容”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其二,这首咏叹调之所以能够成为整部歌剧《海盗》中最著名的一首,还与其采取二部曲式结构和行板速度进行具有密切关系。因为这种音乐的“自律美”还需要与作品本身对歌唱与故事结合表达的“他律美”结合在一起否则就无从发挥出伴奏、歌唱音乐对戏剧剧情的重要作用。所以当咏叹调剧情中的情绪、气氛、情境产生变动时,就必须发挥和声、旋律、力度和速度与戏剧性内涵的结合,实现根据作品表达需要的“自律美”与“他律美”的完美结合。

结 语

咏叹调《他还没回来》是威尔第中期歌剧作品《海盗》中最负盛名和影响力的代表之一,也是一首运用于表演和教学都比较频繁的一首咏叹调作品。这部作品中除了具有自己独特的歌剧音乐的“自律性”审美取向外,还具有浓郁的“他律性”审美特征。歌剧咏叹调中较为强调人物内心矛盾的表达,强调咏叹调对角色塑造的标识性作用,但也更为注重咏叹调形式对戏剧性内涵的容纳与表达方式探索。■

猜你喜欢

威尔第调性咏叹调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
谈“调性”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一)
19 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威尔第的《唐卡洛斯》
父女情真深似海——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拉》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清唱剧《以利亚》中两首男高音咏叹调演唱研究
意见簿上的签名
调性的描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