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红梅随想曲》艺术风格与演奏分析
2021-11-25高岑任伟家
高岑 / 任伟家
一、《红梅随想曲》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
该作品创作于1980年,是由国内著名作曲家吴厚元先生以原有歌剧《江姐》的主题曲《红梅赞》中某一部分旋律为模板,借鉴西方音乐作曲方法,并融入了一些现代化元素,由此创作而成。中国自古以来都以“梅花”代表优良品格,早有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也有《生查子·重叶梅》中“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等流传千古的诗句,从这之中不难看出古人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往往在作品中用梅花来喻指高洁的形象。而《红梅随想曲》在创作中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这一特点,将“梅花”比喻为“江姐”,虽然以文弱女性形象出现,却有着如同梅花一般的傲骨,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国共两党阶级斗争最为激烈的阶段,江姐始终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时刻不忘一个的共产党人的革命使命,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依旧表现出宁死不屈的节气,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一切不幸,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以及经受再惨烈的摧残,仍旧可以从容面对,同黑暗势力斗争到底,这也突出了当时共产党人一直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与此同时,该作品在演奏中不仅保留了传统乐曲演奏特色,也结合了传统乐器二胡和民族管弦乐队进行演奏,以协奏曲的形式来传达乐曲的情感。吴厚元先生也敢于打破常规,在乐曲演奏中采用了慢板、快板、小快板、散板以及中半音音阶、大跳音阶、揉弦、运弓等技巧,使原本单一的曲式结构变得多样化,突出了该作品的艺术魅力[1]。
二、二胡曲《红梅随想曲》创作风格
(一)角色塑造
一方面,运用揉弦技巧塑造人物角色。在《红梅随想曲》演奏中,为了更好的突出乐曲引子部分人物从容大气的形象特征,演奏者使用了揉弦技法,适当加大点揉和滚揉的力度,营造气势恢宏的氛围,使音色更加饱满且有爆发力。尤其在表达故事人物“江姐”这一形象的激愤悲痛的情绪时,采用了密集有力的压揉技巧,让整个引子部分演奏效果更加牵动人心。在引子部分演奏结束后,需要过渡到讲述主人公故事方面,演奏者要保证每个乐句的情绪循序渐进,逐渐地推动情节发展,所以这一阶段放慢了揉弦的力度,由快速转到中速揉弦,使乐曲演奏出来的声音不再是激昂有力,而是变得柔美,这与江姐从容不迫的形象十分贴合。另一方面,运用弓法技巧展现人物形象。一首乐曲的演奏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物角色是乐曲的灵魂,在演奏二胡曲《红梅随想曲》时,演奏者可以使用长弓技法展现人物角色的情绪变化和情感活动,但长弓技巧的运用是有严格要求的,特别是在体现不同音乐情绪方面,如在塑造江姐向观众诉说自己经历时,可以采用抒情流畅的长弓技巧,随着乐曲的弹奏,将观众带入故事中,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氛。在刻画江姐内心挣扎的情感时,可以通过运弓强弱的变化来体现人物的内心,让观众感同身受[2]。
此外,该作品演奏中多处运用了快弓技法,在主体第二部分时,为了更好地展现革命者身上激昂奋进的乐观主义精神,需要使用快弓使节奏更加紧凑,准确地把人物内心活动表达出来。
(二)情意表达
作曲家吴厚元先生在创作这首《红梅随想曲》音乐作品时,以歌剧选段《红梅赞》这一主题曲作为创作素材,在保留一些传统演奏风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通过精心布局及运用演奏技巧,突出了“红梅”所喻指的人物形象的品格。因此,吴厚元先生创作该曲既是对传统乐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对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的追思,以及对杰出英雄人物身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的赞美,这也使得该作品的情感更加真挚,达到表情达意的艺术效果。一首音乐作品不能没有情感,如果说人物角色塑造是乐曲演奏的灵魂,那么情感呈现则贯穿乐曲演奏的始终,从曲意角度来看,根据作品主题不难看出作者创作的目的是要歌颂和赞美“红梅”,古往今来,无数文人以梅花作喻,诗中也随处可见赞美梅花坚韧性格的诗句,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也是要着重表达这一形象,但这只是浅层面的理解,演奏者在演奏《红梅随想曲》时,还要结合乐曲的创作背景及有关音乐素材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挖掘故事中“江姐”人物形象,明确乐曲除了在表现“红梅”的高洁品格外,更多的是通过红梅来赞美革命英雄人物身上大无畏和敢于牺牲的精神。从曲情的角度来看,在主体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慢板技巧,在第二部分运用了小快板技巧,第三部分运用了散板技巧,第四部分运用了慢板技巧等,各个乐段之间的调试调性、揉弦力度、运弓强弱、音色和节奏等变化都体现了乐曲不同的情感,也为此曲表情达意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乐曲中时,做到心无旁骛,真正投入到乐曲演奏中,紧紧围绕红梅这一形象,运用不同的演奏技法突出人物情绪的变化,准确地诠释乐曲,突出二胡曲的演奏效果[3]。
三、二胡曲《红梅随想曲》演奏技巧分析
(一)引子
二胡曲《红梅随想曲》在结构上主要是由引子和八个主体部分组合而成,这里的引子更像是序曲,作为乐曲曲目的开头部分,更要突出乐曲表现效果,抓住观众的听觉,将观众更好地带入音乐意境中。该首作品引子部分弹奏时,要把控好激烈的情绪,适当加快弓速和弓强,同时左手按弦应当干脆利落,不能拖拖拉拉,使音色饱满有力,从而呈现出浑厚的音色。在弹奏引子第二乐句时,与第一乐句的句型近乎一致,第一个音也是从弱拍起,但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加入一些快速的呼吸气口,使乐曲乐句之间的条理更加清晰,让听众感受到新乐句的不同。从引子第三乐句开始,表现的是一种悲壮的情绪,演奏者除了要保证音符的准确性,还要控制好弹奏速度,尤其注意左右手的配合,突出乐曲激昂的特点。此外,该作品引子的揉弦不能千篇一律,所运用的技法要有所不同,有的音可以采用揉弦,有的音采用滚弦等,更重要的是要给听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激发听众的想象力。
(二)主体第一部分
该部分由4个乐段组成,在歌剧《江姐》主题曲《红梅赞》主题曲基础上进行变奏,从而呈现出最佳的乐曲演奏效果,主要刻画了主人公江姐的美好品质,赞美了红梅映衬的这一形象。由第一次变奏的柔和发展到第二次变奏的情感变化,第三次变奏旋律更加明快,再到第四次变奏主题升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促使情绪达到高潮,体现出革命英雄身上所背负的使命。比如,《红梅随想曲》这首乐曲的第一乐段开头以轻柔的指法进入,与后面情感和情绪的变化形成反差,演奏者在这一阶段所运用的慢板滑音也比较多,应避免出现过多的滑音痕迹,尽可能展现出乐曲演奏的连贯性和柔和美。演奏者还要把握好音准,无论是在打音还是短颤音弹奏中,一定要处理的干脆利落,呈现出最佳的演奏效果。在演奏第二乐段时,为了更好的区分开开头部分,可以使乐曲情感更加热烈,接着自然地过渡到第三乐段,让乐曲旋律更加流畅,适当增加右手运弓的力度,保证出音扎实饱满。由于该作品主体第一部分第四乐段情绪最为高涨,演奏者要突出这一演奏特点,在上半部分演奏中,用二胡作为副旋律,辅助主旋律演奏,同时调节好弓子的力度,使主旋律和副旋律之间形成呼应,在下半部分演奏中让二胡回归主位,逐渐放慢乐曲演奏旋律,提高乐曲演奏的表现力。
(三)主体第二部分
这部分可以在大体上分为六个乐段,演奏者在演奏时要注意不同乐段情绪的差异,如在演奏第一乐段时,主要运用D宫调式,旋律也是在原有《赞红梅》音乐材料基础上展开而成的。因此,演奏者在弹奏时,要结合音乐素材和创作背景分析这部分乐曲演奏的思想情感,可以模仿民间锣鼓,使演奏的节奏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或者运用长短弓,让乐曲演奏的爆发力更强;在第二乐段演奏中,应注意十六分音符演奏的稳定性,保证节奏平稳进行;第三乐段运用了G大调,旋律呈现悠长的特点,更要注意音准问题,发音要有力量,突出革命必胜的信念;第四乐段采用B大调,控制好左手的上下滑音和顿音,同时右手要调整好弓子,注意弓子强弱变化;第五乐段运用G大调,左手使用弓子切入长音,采用揉弦技法,为接下来的演奏做好铺垫[4]。
(四)主体第三部分
为了突出乐曲第三部分演奏的张力,演奏者可以使用较为自由的进奏来控制二胡曲作品演奏,重点把握《红梅随想曲》这首乐曲所要向听众表达的深刻内涵,灵活地运用二胡乐器和其他伴奏乐器,体现出乐曲演奏中紧打慢唱的感觉,让听众通过聆听感受到主人公江姐面对敌人的愤懑之情,呈现出悲壮的色彩。同时要控制好手腕的力度,特别是在拉弓时,起弓一定要迅速,表现出人物角色的情感变化。
(五)主体第四部分
该作品在进入第四部分演奏时,主要采用慢板技法,在右手演奏中运用大量的长弓,突出主人公江姐对战友及家人的思念,同时在右手运弓时,尽量减少运弓痕迹,使演奏过程更加流畅自然。在处理滑音和装饰音时,尤其要注意音准,在乐段下半部分,找到二胡乐器与乐队配合契机,呈现出最佳的演奏效果。
(六)主体第五部分
主体第五部分与前面几部分在旋律上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部分主要采用快板技法,使用了快速运弓和大跳,使乐段有较强的推进力,又能表现出人物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和情绪表达。演奏者在着手演奏这一乐段时,要保证气息饱满且扎实,把握好高潮部分,右手手腕尽量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包括推弦和拉弦的力度也要保持一致,保证音准和发音的清晰度。在快速大跳时,可以在左手换把中适当放松手腕,这样才能减少换把的痕迹,呈现出自然灵巧的表演。
(七)主体第六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慢板技法,再现了主题音乐,也是对《红梅随想曲》最后部分的总结。演奏者使用二胡与乐队演奏形成呼应,进一步将音乐气势推向高潮,呈现出激情的状态和饱满的情绪,从而展现出一幅宏大的画卷,既表达了对革命先辈们的缅怀和追思,也体现了对其钦佩和赞美之情。
(八)主体第七部分
乐曲演奏在进入尾声部分时,由于这一段是比较急促奋进的,需要借助同音音型来引出二胡演奏的主奏,在开头部分运用了三遍近乎相同的旋律,也使用了许多的十六分音符,使音乐节奏更加紧凑,更是表达出革命先辈们不惧危险、勇往直前的精神[5]。同主体第二部分相比,尾声部分的演奏节奏速度明显加快,包括运弓的力度也更加奋进,所要表达的乐曲情感尤为热烈,演奏者在演奏这部分乐段时,需要按照由轻到重的原则,采用右手技法,在快速变化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运弓力度的变化,尽可能把握好每一个变化音的音准,注意力度变化和统一,让颤音的力度由弱逐渐变强,在结束尾音时干脆利落,展现革命战士信念的坚定,将乐曲排山倒海的气势释放出来。
结 语
二胡曲《红梅随想曲》与传统乐曲演奏技法有所不同,该作品在创作中融合了许多西方音乐的作曲方式,同时注入了新时代元素,也更加考验演奏者对相应技法的掌握程度,要想使作品演奏达到最佳效果,演奏者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演奏中,甚至要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深入剖析作品的深刻内涵,将乐曲所蕴含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做到人琴合一。当然,演奏者也不能忽视对技法的运用,要认真分析乐曲每一段落的演奏技巧,不断总结经验,争取每一次演奏都能够有所突破,呈现出作品创作特色,使该作品在我国民乐史上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