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调性”
2018-09-02王耿
近些年来,“调性”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中,“品牌调性、产品调性、文案调性、画面调性、喜剧调性”等短语层出不穷,有形成“X调性”词语模的趋势。“调性”本来是音乐学或美术学领域的专门用语,为什么会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该词目前的使用状况如何?这是本文将关注的主要内容。
一.“调性”一词的本义
“调性(tonality)”是音乐学专门用语,笔者查阅几本主要的汉语工具书,只有《辞海(1999年缩印本)》记录了这个词语,其注释为:“音乐术语。指音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调式特性。即调式中各音对主音的倾向性和各音间的相互关系所造成的一种性质。各音、各和弦间无调性中心、无功能联系的创作手法称‘无调性。”《辞海》里的注释比较简略,实际上,作为一个从西方舶来的术语,音乐学界关于“调性”的讨论一直持续到现在。中国知网里与音乐“调性”相关的文献有482篇,其中多篇文献围绕“调性”的界定进行了讨论。周勤如(2017)在分析多种乐理教材、西方理论并结合我国传统乐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性”的定义:“调性是乐音的本质属性及其在音乐形态的音高关系方面具体化为对调域、调式和音阶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基本属性。”当然,由于调性概念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这个定义也并不是“调性”的终极解释。通俗地说,“调性”和乐曲的主音高度有关,例如以C为主音的大调式,其调性即是“C大调”,以a为主音的小调式,其调性就是“a小调”等,以此类推,一般音乐中主要有24个调性。
“调性”一词除了在音乐学领域高频使用外,在美术学领域也常常出现。《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中的“tonality”有两个义项,一是指音乐的调性;二是指色调(the colour scheme or range of tones used in a picture)。为什么“调性”一词能够纵贯两个专业领域?这得益于音乐调性与色彩具有“联觉”特征。联觉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本来某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何艺珊、马强(2017)认为“音乐中的调性与色彩有紧密联系,通过听觉,通过不同调性音乐的审美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视觉意象的感觉,从而形成若干个带有鲜明主观色彩的调性色彩表达……‘色彩音乐家梅西安利用音高表现色彩,这些色彩在高音区逐渐退变颜色向白色靠近,越发清透;在中音区则最为强烈;在低音区逐渐变暗,向黑色过渡”。绘画中色彩的调性一般称为“色调”,与音乐中的主音高度相似,绘画中也有主色调,即一幅绘画作品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以及对其整体颜色的概括评价,通常可以从色相、明度、冷暖、纯度四个方面来定义一幅作品的色调。比如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调,象征着太阳、火焰;蓝色为冷色调,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
此外,“调性”还是垂钓运动领域的一个专门用语,用来形容钓鱼竿的软硬度。“钓鱼人网站”上有对鱼竿调性的解释:传统钓手竿全长可划分为10等段,水平持竿,于竿体自然弯曲形成的弧度的切线点所在位置,为判定调性的依据。如弧的切点在前一段为超硬调竿,也称为1.9调性;在前二段为硬调竿,也称为2.8调性,在前三段为中调性竿,也称为3.7调性;在前四段为软调性竿,也称为4.6调性,在前五段为超软调性竿,也称为5.5调性。总的来说,软调杆起鱼的手感非常好,拉起来会比较过瘾,而硬调杆起鱼速度比较快,适合钓比较大的鱼。
二.“调性”词义的泛化
专门用语的语义特征具有专业性、单义性、准确性、理据性、科学性、体系性,一般不适宜在日常交际中使用,因此某些专门用语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的时候,需作词义改变,突破专业语义的局限。近些年来,“调性”一词的使用便突破了限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语义也发生了泛化。根据其具体语用环境,我们可将其语义归纳为四点,分别举例说明。
1.品牌的风格给消费者造成的印象
“调性”一词在商业领域中十分常见,形成了“品牌调性”、“产品调性”等词语,例如:
(1)主打差异化品牌,确定品牌调性、符合新时代消费者的造型设计、提供以用户为本的服务以及打造行业领先的产品,是新时代对中国自主车企提出的新要求。(2018年04月27日17:41 来源:人民网-汽车频道)
(2)完美世界公司此次推出武侠题材的《烈火如歌》手游产品符合自身品牌调性,于用户角度来看,同样符合玩家的认知,极易引起影迷与玩家两个群体的共同追捧及尝试。(2018年04月18日09:49 来源:中关村在线)
(3)直觉的来源就在于,在我没有找到荣耀10外观任何槽点的同时,变色极光玻璃炫丽而又多变的配色让产品调性陡然上升。(2018年04月20日08:19 来源:中关村在线)
在商业领域,“产品调性”或“品牌调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某个产品或品牌自身的风格,例(1)中的“确定品牌调性”就是指“确定品牌的风格”;二是指产品或品牌的风格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例(2)中的手游产品《烈火如歌》符合完美公司的“品牌调性”,同时也“符合玩家的认知”,这说明品牌调性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产生互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陈橙(2016)认为“不同品牌的不同特性、不同服务、不同产品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认知,对消费者产生完全不同的情感影响,使得消费者产生心理差异。因此,品牌调性也可理解为消费者的品牌联想”。另外,“产品调性”与“品牌调性”的语义相似,只不过“产品”的内涵和外延比“品牌”小,比如例(3)中的“产品调性”指荣耀品牌下的“荣耀10”这一款手机的风格特点。
商业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各竞争主体为了提升自身品牌在同类品牌中的区别度并加深在消费者心中的独特印象,对品牌调性的设计非常重视,于是“品牌调性”一词在商业领域的频繁使用并有专门化、专业化趋势。截止2018年,中国知网里以“品牌调性”为主题的论文有33篇,如《JNBY服装哲学成就品牌调性》《品牌调性下的手机材料品质感研究》《市场细分条件下电商品牌调性的构建》《专访飞亚达表全球CEO杜熙:寻找品牌调性》等,“品牌调性”在严肃正式的专业语境中的頻繁使用表明该词正逐渐演变为一个行业专门词语,这其实也符合该词本身所附带的专业化品味。
2.人的个性
“调性”一词在商业领域逐步向专门用语转化,但在其他日常生活中领域的意义具有临时性,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判定,比如有时候“调性”指人的个性,即人的区分度。
(4)我的调性——这是个有调性才能出众的时代。(百家号2017-03-06)
(5)做一个有调性的人(红网2017-9-17)
(6)在国内可以买到的旅行版基本都是以进口为主,价格也非常亲民,如果你是一个有调性、追个性的人,不妨看看下面几款车。(搜狐汽车2015-10-09)
例(4)中的“调性”就是“个性”的意思,因为有“个性”才能“出众”;例(5)是一篇短文的标题,作者在短文中写道:“做人应当有调性。没有调性的人面目永远是模糊的,即便他在你的朋友圈里,你也很难想得起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有调性的人,即便是行走在黑夜里,他的影子也要比别人大上两倍。有调性的人善于彰显自我,即使不开口,你也能够听到他的声音。”从中可以看出,该文作者认为有调性的人应该是与众不同、个性十足的。例(6)来自汽车导购网站,该句中“有调性”和“追个性”并列出现,说明调性和个性具有相关性。
3.风格
“调性”的“风格”义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最为广泛,例如:
(7)这意味着走上大荧幕的电影《爱情公寓》,故事将不只发生在公寓内,在保持电视剧喜剧调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新鲜元素。(环球网综合2018-06-07)
(8)《给19岁的我自己》既有着台湾纯爱电影特有的小清新调性和细腻表达,也还原了大陆观众所熟悉的校园生活细节。(环球网2018-05-16)
(9)知名词作者方文山近日表示,自己曾创造大量歌曲,但最为人熟知的还是“中国风”创作。因为这些作品的调性很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5-23)
(11)为深度贴合节目调性,首期节目邀请了张杰、黄磊来作客,二人都是何炅多年的好友,聚在一起自然好料不断。(人民网-娱乐频道2018-04-24)
(12)衣服最让人着迷的是它的调性!(搜狐时尚2016-09-04)
(13)建筑调性其实就是人的综合气质!(新浪博客2017-04 -29)
(14)弄明白这六种悬挂,车辆的调性你就大概弄清楚了!(新浪汽车2018-02-25)
例(7)(8)中的“调性”指电影的喜剧或小清新风格;例(9)中的“调性”虽然出现在与音乐有关的语境中,但此时已经脱离了本义,特指歌曲的中国式风格;例(11)中的“调性”指某个娱乐节目的风格;例(12)中的“调性”指衣服的风格;例(13)中的“调性”指建筑的风格;例(14)中的“调性”指汽车的驾驶风格。上述例句中的“调性”换成“风格”并无不可,但是替换后失去了专业化品味。
4.格调
有时候,“调性”可以指人或事物高雅的格调,例如:
(15)生活要有调性,这些小物怎能少得了。(淘宝网)
(16)这是武汉最有调性的建筑,不幸的是这是栋烂尾楼(武汉买房 2017-01-06)
(17)这么破烂狭小的餐厅空间,竟然设计的很有“调性”!(百家号04-15)
(18)杨宝成欣赏知乎、豆瓣等通过“调性”建立了很高壁垒的产品。(人民网2018-05-22)
例(15)谈的是生活格调;例(16)(17)谈的是建筑或餐厅的格调;例(18)谈的是知乎、豆瓣等网络社区的格调,与快手、抖音等APP相比,知乎、豆瓣的格调显然更高。在口语中,“逼格”一词也承载着“格调”义,而且具有夸张的语气,但由于其较为粗俗,因此仅流行于青少年口语,而表示“格调”的“调性”较为文雅,因此得以在书面语中频频出现。
总体来看,“调性”的词义泛化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从中性到褒义,“调性”原本是中性的行业词语,泛化到日常生活领域后附加了褒义色彩,比如该词可以强调人或事物的特有风格、格调及与众不同的特征;二是词义扩大,从专业领域的事物分类标准扩大为表示人或事物的“风格、格调、个性”;三是该词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后又出现了新的专业化现象,比如在商业领域出现了“品牌调性”一词,这里的“调性”已经成为一个专业术语,有特定的外延和内涵,在相关研究中频繁出现。
三.“调性”词义泛化的动因
1.泛化动因
张志毅、张庆云(2001)将词语义位演变的原因归纳为三类:一是客观世界的原因,二是主观世界的原因,三是语言世界的原因。我们以这三类原因为纲来分析“调性”词义的泛化。
(1)客观世界原因
客观世界的变化是推动义位演变的第一动力,“调性”词义的泛化与客观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今中国社会日趋多元化,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整齐划一的“蓝蚂蚁”不同,如今许多中国人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而且对个人感受表达的诉求也愈加强烈,同时,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有能力享受多样化生活,于是承载有“格调、个性、风格”的“调性”一词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穿有调性的衣服、住有调性的房子、开有调性的车、吃有调性的食物、去有调性的地方旅行、过有调性的生活成了人们的追求。
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同类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先机,十分重视发掘与其他同类品牌的区别化特征,于是“品牌调性”应运而生。竞争越是充分的行业,对品牌调性或产品调性的分类愈加细致,对消费者心理的拿捏也更加炉火纯青。以手机行业为例,几乎每种手机品牌都拥有多种不同型号的手机,这些不同型号的手机各自具有不同的产品调性,以适应不同群体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品牌调性、产品调性”等词语的产生和流行,同时也加速了“调性”词义的演变。
(2)主观世界原因
张志毅、张庆云(2001)认为“人们的心理包括多种多样的心理欲望:求新、求美、求省、求雅和求秩序等等,在语言使用中的每一个欲望都是义位演变的永不停止的动因”,我们认为“调性”的语义泛化至少与人们的求新、求雅心理有关。“调性”在音乐或美术领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词语,当它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显然比“格调、个性、风格、特点”等常用词新颖,因此受到语用者的喜爱,而且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新词往往更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受众与传播者的心理从而达到了契合,于是加速了该词的传播。另外,“调性”一词来源于艺术领域,带有高雅的艺术气息,彰显着一种特别的气质,同时该词脱胎于专业领域,依然带有一种专业化品味,于是在人们求新、求雅心理的驱动下,“调性”的使用语境增多,其语义也随之发生改变。
另外,人类的隐喻认知心理也是促使“调性”词义泛化的重要原因。“调性”从音乐或美术领域向其他领域投射时遵循着相似性原则,该词本来是乐曲或色彩的分类标准,具有[+分类]这一语义特征,而商业领域对市场及消费者也有分类的需求,因此“调性”得以向商业领域投射。此外,“格调、个性、风格”等语义也都是在同类事物的对比中才能显现,也具有[+分类]特征,因此“调性”一词发生隐喻投射,从而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完成了语义的泛化。
(3)语言世界原因
从语言世界来看,语素的多义性是造成“调性”词义重新调整的重要原因。“调性”一词作为专门用语,有特定的、科学的含义,非专业人士虽然不了解其本义,但在第一次听到该词时也能结合语境猜出该词大概的意思,这是因为听话人在理解该词时“望文生义”,对“调”和“性”的语义进行了联想和组合,比如“调”可以理解为“格调、情调、腔调”,“性”可以理解为“性格、个性、特性”,二者加和在一起便形成了“调性”的非专门意义。
另外,“调性”一词的语用价值也是该词逐渐流行的原因,继承自艺术领域的独特气质和专业化品味构成了该词区别于其他近义词的语用价值,可以说,“调性”一词本身就负载着独特的“调性”,因而被追求调性的语用者频繁使用。
四.结语
“调性”一词原本是艺术领域的专门用语,后来其语义在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语言世界三类原因的共同驱动下发生了泛化,并逐步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播,从而扩充了汉语表达手段并豐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
参考文献
[1]何艺珊,马强.音乐调性与色彩的联觉特征研究[J].艺苑,2017(3).
[2]陈橙.基于品牌调性的手机质感硏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周勤如.什么是调性——另一个必须由中国音乐理论家自己解答的问题[J].音乐研究,2017(4).
(作者介绍:王耿,青年学者,文学博士,现执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