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盒马鲜生”促进农业农村数字化
2021-11-23牛晓
牛 晓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 山东 淄博 255000)
开展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就是在农业生产、储运、销售等农业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技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把握当前世界互联网不断深化发展的契机,把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集聚起来的平台优势、技术优势、数字优势投放到农业农村的广阔实践中,提升农业农村的数字化水平,是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应有之义。2021年颁布的中央1号文件[1]为实现全面脱贫后接续开展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这是我们今后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南。近年来,“盒马鲜生”等一批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公司纷纷投身农业农村生产实践,将乡村振兴和数字化改造有机结合,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以产业需求终端为先导,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
在人们的消费观念里,农产品的产业链需求终端往往集中在农贸市场和便民超市等传统的农贸流通领域。这些农贸市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从产地到消费终端经过的流通环节过多,不仅层层加价且缺乏质量品控,导致出现在终端市场的农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各类市场主体经过广泛的研究探索,出现了“盒马鲜生”这样的数字应用场景超市来优化需求终端,更多地采用产地直接采购的模式(直采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的需求终端与生产起始端的直接对接,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品控管理水平。采用“直采模式”的最重要前提是采购地的农业生产经营必须实现标准化生产,在单个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规格等数据方面,应保持基本一致性。这就要求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必须服务于需求终端,必须根据需求终端的数据反馈来进行标准化生产,这是一种“新型的标准化生产”。而相对于“新型的标准化生产”的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更多聚焦于农业生产方法的标准化,聚焦于对技术操作规程、农药化肥使用等生产方式的标准化操作,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目的是以标准化生产实现产量的最大化,强调的是“生产端”而非“需求端”,因此对农产品品质标准的把控相对薄弱,只重“产量”,缺乏“品质”。这导致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忽视了市场需求,加剧了生产的盲目性,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农业标准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只有在农业产业链的“需求端”参与下,实行“新型的标准化生产”,促使生产者按照“需求端”的反馈信息来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才能最大限度挖掘农业的生产潜力。基于以上分析,“盒马鲜生”等一系列大数据应用公司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最大价值在于让“需求端”的信息能够最快速度反馈给生产者,通过“直采模式”把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农产品”这个信息直接反馈给农产品生产者,促进生产者按市场需求组织标准化生产,提供市场最需要的农产品。可以说,“盒马鲜生”们架起了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消费者之间的桥梁,这种作用是传统的农贸流通领域无法实现的。
二、以互联网数据应用为抓手,促进农业生产智慧化建设
“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成立于2015年。成立仅仅5年时间,就已在全国成立200多家门店,销售额达到256亿元,是全国增长最快的超市企业之一,规模效应初步显现。“盒马鲜生”成功的关键在于独有的互联网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从“线下”角度看,盒马鲜生打造了“生鲜食品超市+餐饮+App电商+物流”的复合型商业模式,扩充了超市的内涵,丰富了超市的服务范围,被称作“新零售标杆”。从“线上”看,“盒马鲜生”不仅只是一个超市,更是一个集数据生产、分析、应用为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在“盒马鲜生”的经营模式下,可以通过抓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大数据,再反推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单种商品的频率,进而对消费者偏好和消费频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优选出什么样的农产品最受消费者关注,为智慧型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撑,这是实现农业生产智慧化的基础和前提。这具体表现在:第一,生产者可以通过消费者购买偏好的大数据来优化农产品生产布局。“盒马鲜生”的消费记录能够显示消费者偏好购买的农产品数量、品种、购买频次及购买峰值日期等信息,可以帮助农产品生产者判断出生产什么品种的农产品最适销对路,也能清晰判断出在什么时间组织生产、一年种多少季、一季产量是多少能够帮助生产者取得最大利润,从而优化了农产品生产的空间和时间布局,提升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第二,通过农产品品控大数据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盒马鲜生”的品控系统能够显示出超市的农产品的品控信息,如农产品的农残、化肥、微量元素含量等信息。根据“盒马鲜生”提供的终端品控信息,农业生产者可以找出农产品质量品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症结,并展开有针对性的农业精细施肥、精准施药、改进饲料配方、完善养殖方法等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把控力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第三,通过物流大数据提高农产品的流通储藏效率。农产品流通中的损耗是非常巨大的。据统计,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流通损耗最高能达到流通总量的15%左右,大量的农产品还未出现在消费者餐桌上就已经变质腐败浪费掉了。类似“盒马鲜生”这样的超市为最大限度保持农产品运转效率、减少损耗,都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起了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和配套的互联网数据系统,能够全程对农产品流通实现冷链运输,并提供精确的物流时限信息。农产品生产者可以根据“盒马鲜生”物流系统提供的产品出入库时间、储存时间、流通时间等大数据信息,比较精准地安排年内的农产品生产批次、每批次的生产量和生产周期等,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机会成本。同时,依托“盒马鲜生”的农产品智能商务和智能物流体系,农产品生产者能够最终实现“零库存”生产,在最大限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同时,节约了农产品流通储藏环节占用的资金,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
三、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为重点,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建设
随着“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态的快速扩张,其对优质农产品的采购量逐年增长,因此也必然倒逼优质农产品的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然而,农业生产经营由于受到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风险高、生产面积增长缓慢等因素的限制,优质农产品供应增速往往满足不了市场增长需求。[2]同时,当前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小农户分散生产等一系列问题更加剧了这一矛盾。目前来看,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投资,加入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原因在于:第一,这是解决供需矛盾的必然要求。优质农产品生产增速满足不了市场增长需求,本质是供需脱节造成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生产经营占据了农业生产的统治地位,单个的小农户生产不可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农民只能盲目跟着市场价格走,必然造成生产和销售脱节,生产的盲目性较大,生产盲目性必然加剧市场价格波动,尖锐供需矛盾。只有引入社会资本后,通过社会资本逐步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让农业生产者有了财力、物力去对接市场后,他们才有能力把握市场的供需方向,避免盲目性,逐步尝试开展订单农业和按市场需求生产,从根本上缓解供需矛盾。第二,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生产经营,目前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也是下一步提升和优化的主攻方向。要想真正实现从小农户生产经营到农业产业化的跨越,重点在于社会资本的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巨额资金,如发展设施农业,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改进农业生产机械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存在的困难很大,财政投入只能起到引导和鼓励作用;如果仅仅依靠农户自身的投入,由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农户的积累能力低下,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工作。[3]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唯一能够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实途径就是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只要能够给予社会资本合理的投资回报,社会资本就有动力、有资金、有能力参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第三,这是农业生产标准化、智慧化的必然要求。随着农业标准化、智慧化生产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业对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投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如新建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大型智能速冷速冻库等农业基础设施,其投资额都以千万甚至以亿元计算,单一农户经营很难有这样的投资力度;再如实现标准化、智慧化生产所必要的专业人才团队和科研机构,单一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下很难吸引到人才。因此,要实现农业标准化、智慧化,只能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方式,带动更多的优质生产要素参与农业标准化、智慧化升级改造工作中来。
四、以优化政府引导为保障,促进农业生产要素一体化建设
通过数字应用逐步改造完善现行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向标准化、智慧化和规模化迈进,既是“盒马鲜生”们的市场竞争选择,也是农业农村数字化的最终目标所在。农业自古以来就是立国之本,在新时代开展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智慧化、规模化改造工作,必须以优化政府引导手段,强化政府的统筹各类生产要素职能为前提,政府通过顶层设计来一体化推进各项工作,以系统的工作理念为农业标准化、智慧化和规模化扫清各类障碍。
一方面,政府要着重发挥好农业生产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流向数字农业农村建设。[4]一是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数字农业。政府要以更高水平的资本运作为抓手,以政府“有形的手”撬动资本这个大资源。政府部门要积极探索成立社会资本数字农业农村领域专项基金,如成立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的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等,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到数字农业建设;同时通过基金的放大作用,以较小的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带动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的社会资本投资额,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局面。二是要积极引导土地适度向生产大户集聚。要积极探索对规模化流转土地的数字农业生产园区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给予一定的政策补助,从而推动土地向数字农业生产园区、向农业生产大户集聚,提高耕地的使用效率。三是要积极引导专业人才及团队参与数字农业生产。积极探索吸引国内外高校、农业科研院的优秀人才投身数字农业农村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各类研发总部或研发机构,完善加大培育、吸引数字农业农村人才的工作机制,让人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研究,让人才能够分享到农业生产的红利。
另一方面,政府要发挥激励作用,调动各类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一是要调动起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完善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奖励及政策保障制度;对国内数字农业农村头部企业或有实力的企业,出台“一事一议”特殊政策,充分调动各类主体投资兴农的积极性,让各类投资主体愿意投资农业。二是要调动专业人才及团队的积极性。各地政府对引进的符合当地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及团队加大奖补支持力度,充分调动专业人才队伍育农兴农积极性。三是要调动金融资本担保支持的积极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进一步完善政银企担项目联动机制,积极向金融机构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推荐数字农业农村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给予担保增信,通过政府担保,给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吃下定心丸,让市场主体敢于持续投资农业、经营农业。
五、结语
农业农村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农业农村的数字化是实现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生产关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新时代做好农业农村振兴,需要有机结合大数据、互联网和农业生产,同时也需要社会资本的长期持续投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探索用数字化、互联网手段增加农业农村发展的后劲,这不仅有利于农业农村的稳定,更有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