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巴黎世锦赛男单决赛中林丹和李宗伟技术战术特统计分析①
2021-11-21白心雨
白心雨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2011年巴黎世锦赛男子单打决赛中林丹和李宗伟技战术的特点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世界羽毛球联官方信息和爱羽客羽毛球网站,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研究。
1.2.2 视频录像法
通过视频录像对2011年巴黎世锦赛男单决赛林丹和李宗伟的技战术进行整理分析。
1.2.3 对比分析法
对2011年巴黎世锦赛男单决赛林丹和李宗伟所运用的不同技战术做出对比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011年巴黎世锦赛男单决赛林丹在丢掉一局的情况下连搬两局最终实现逆转,可见其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执行能力,并且有充足的体能作为支配,特别是在第三局局末的关键分上,更加显示出林丹的这些优点。最关键的是林丹在多次的“林李大战”中更懂得思考和总结李宗伟的战术和球路,对于李宗伟的正手区过渡球技术相对较弱这一现象展开战术布局,频频在局末将球推挑至李宗伟的正手区底线,使李宗伟被动进行正手位处理时产生失误,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在比赛中需要随时进行自我调整,把握和调整比赛节奏,以保持赛场上的主动权[1]。“林李大战”影响的扩大,推动了羽毛球事业的发展[2]。
林丹和李宗伟的得、失分分析如下。得分是羽毛球技战术的最终目标,任何技战术的最终目的都是获取有效得分,笔者完整地观看了整场比赛并进行整理,结果表明:林丹的总得分为64分,总失误数为34次,其中非受迫性失误达21次,受迫性失误为13次,非受迫性失误占据总失分率的22.8%。李宗伟总得分书为57分,总失误数39次,受迫性失误20次,非受迫性失误19次,非受迫性失误占据总失分率的29.6%。其中,林丹的非受迫性失误占据总失分率低于李宗伟,说明了林丹的主动失误比李宗伟少,稳定性高于李宗伟。
3 羽毛球中的技战术
田麦久在《运动训练学》一书中指出,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羽毛球战术是在比赛中结合自己情况,最快动员自己的身体机能,适应对手及比赛环境,根据对手的技术特点习惯及打法,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采用多样的技术线路,打乱对手的节奏,从而使对手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进而导致对手失误送分。技战术就是技术与战术的结合,限制对方发挥应有的水准,自己把握比赛节奏,打败对手,获得比赛胜利采取的技术路线。正确认识技术与战术的关系,并在训练时进行有效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提升[3]。在当今羽毛球男单阵营中,林丹和李宗伟都属于技术型运动员,技术接近于炉火纯青,在与一般运动员比赛时,基本上都是对方表现出较高的失误率,而他们两人的失误送分很少[4]。林丹和李宗伟两人在多次重大比赛中均出现过2~3分决定胜负的情况,而决定这2~3分的往往不是主动得分,而是对手失误送分。很多时候就是一闪念的过程,决定了比赛的胜负。此现象再一次印证了“实力接近的高手竞技,心理因素(心态、控制能力)是决定性因素的事实[4]。
4 林丹和李宗伟在比赛中的技战术分析
4.1 林丹在比赛中所采用的技战术分析
林丹善于发现对手的技战术,熟悉李宗伟球路这一优点得以显现,当比分为4∶3林丹发球时,发到李宗伟后场正手区,李宗伟被动正手过渡后场球不到位,被林丹抓到,直接双脚起跳杀正手位直线得分。比分为10∶12时,林丹接发球,推挑到正手位底线时,李宗伟判断失误,林丹直接得分。比分为15∶16时林丹发球,李宗伟强搓网前球,林丹挑至李宗伟正手区低线,李宗伟过渡化解,拉掉中林丹再次推李宗伟正手区底线,李宗伟过渡网前,林丹找住机会抢前点放网,球贴网而落,李宗伟急于救球被迫挑球,使球出界失误。第三局13∶16林丹落后,林丹接发球控制网前小球,李宗伟回搓球,林丹被迫挑球,李宗伟杀球,林丹成功防守之后双方进入拉掉,拉掉过程中李宗伟找到机会杀球最终出界,林丹得分。比分为16∶14时林丹发球,李宗伟挑林丹后场头顶区,李宗伟回放网前球,林丹上步挑球,李宗伟抓住机会后场急于杀球,最终下网失误丢分。比分为15∶16时林丹发球,李宗伟搓放网前小球,林丹挑李宗伟正手位底线,李宗伟化解,双方进入多拍,林丹持续控制李宗伟正手位底线,在两个重复落点控制底线后,李宗伟失误丢分。比分为21∶21林丹发球,拉掉中林丹再次将就推到李宗伟正手区低线,李宗伟两次化解之后在第三次出现失误下网,最后一球,还是林丹将球控制在李宗伟的正手区底线,李宗伟出现失误,最终林丹赢下比赛[5]。
4.2 李宗伟在比赛中所采用的技战术分析
李宗伟与林丹不同,往往通过快速进攻打开局面,第一局4∶2时李宗伟领先,李宗伟发网前球,林丹挑后场底线,由于弧度较高,李宗伟双脚起跳做出杀球动作进行批吊对角,林丹被动放网前,李宗伟快速上网抢高点勾对角直接得分。第一局14∶14林丹发球,李宗伟放网,林丹回防,这时李宗伟快速抢高点搓球,球贴网而下,林丹被迫挑球,李宗伟迅速后腿,双脚大力扣杀得分[5]。第二局8∶9李宗伟发球,双方开局进行拉吊,拉吊中李宗伟网前得势,林丹挑球,李宗伟通过高动作一致性进行劈吊,林丹误认为李宗伟杀球,没能将球救起,李宗伟直接得分。第三局12∶11李宗伟领先,林丹发球,李宗伟接发球抢放网前小球,林丹被迫挑球,李宗伟快速后撤步杀斜线得分。13∶12林丹偷发后场,李宗伟起跳杀斜线得分。14∶12李宗伟领先发球,林丹持续控制李宗伟正手位底线,李宗伟急于控制网前,为后场进攻做准备回搓球下网失误丢分。14∶13李宗伟接发球推林丹反手位后场底线,林丹斜线化解,双方进入拉掉战,拉掉中李宗伟通过网前球机会,逼迫林丹乞求,李宗伟快速后撤步杀直线得分。18∶19李宗伟又是通过高质量的网前球占得先机,林丹被迫挑球李宗伟后场跃起直接杀直线得分。
5 分析结果
决胜局每次到关键分,林丹都会利用李宗伟正手区过渡技术相对薄弱的特点,使其自身失误或者为自己主动进攻得分创造机会。表明林丹临场的应变和观察能力强,得分手段多于李宗伟,而李宗伟在关键分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对于林丹正手位底线球的控制难以摆脱,临时应变能力不足,也是导致最终输掉比赛的重要原因。从林丹、李宗伟的技战术特点中提炼更深层次的规律,为我国目前男单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提供有效参考[5]。
6 结论
林丹和李宗伟在比赛中所采取的技战术不同,林丹擅长将对手控制在底线,迫使对手进行大范围跑动,消耗体能,使对手自身产生失误或为进攻得分创造机会。而李宗伟往往通过高质量的网前球迫使对手挑球,为自己进攻能力强的优势做铺垫。当前,羽毛球技战术依赖于快、准、狠、活的内涵,在与对手对决的过程中,多发挥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积极主动的风格[6]。
赛点、局点时,往往考验的并不是球员本身的技战术,而是球员的心理素质和比赛抗压能力。平抽挡技术是男子双打比赛中使用最频繁的技术,但在男子单打中同样重要。
林丹和李宗伟水平接近,技战术发挥也比较稳定,能较真实地反映出他们二人的竞技水平,“林李大战”成为了羽毛球男单的代名词,是羽毛球男子单打最高水平的代表,同样也是羽毛球爱好者的福音,对于推广和普及羽毛球运动,做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加强科研工作,研究羽毛球运动发展规矩,力争为比赛取得胜利指定出最合理的技战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