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建构及其培养路径研究①

2021-11-21赵瑞胡哲纯汪云星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核心素养

赵瑞 胡哲纯 汪云星

(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安庆 246011)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要求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1]。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全面提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观念,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与健康的理论基础,具有体育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塑造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体育道德风尚。

1 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统一与高度融合,是体育学科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学生本体上的具体表现与反映[2]。现阶段体育教学概念不断地延伸,体育功能也不断被挖掘,从“增强体质”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功能,核心素养对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有着较强的启迪与导向作用[3]。初中体育教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具有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社会规范约束、竞争与合作能力的价值。初中阶段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创新实践的教学能力及挖掘体育文化内涵、体育情感的能力。

2 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

2.1 重文轻体:功利教学的元素催生

初中教学课改后,学校对升学率要求逐步提高,教师追求教学质量的文化课的发展,很容易滋生教育平衡的不稳定性。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校的荣誉,出现“重文轻体”现象。这一现象是功利教学的催生,不利于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虽然不断地推进核心素质教育,但是教育的功利性催生了“重文轻体”的恶性循环。体育教学很容易在功利主义下扭曲,继而引起一系列的教育问题。激烈的教育与社会竞争逻辑将原来主张教育公平的理想主义,僵化成既精明又计较的功利主义者。

2.2 技术主义:身体教育的本质曲解

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服务人类的工具。部分初中学校体育教学深受技术主义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掌握技术的主体,因为被技术所控制,身体被禁锢,为了教育安全,制造出更多有用的、听话的身躯,这违背了教育的真题。技术主义将学生视为管理压制的对象,体育教学以管理学生的身体为主要目标。技术主义教育只能把学生培养成只会学习的机器,而没有结合学生的主导地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过度量化:教学目标的评价偏颇

体育教学在不断地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存在的“说教课”“放羊课”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学生依然存在“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过度量化和标准化。过度的量化,虽然有利于初中体育教师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但这种评价忽略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难免失去信心与兴趣。体育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总结性评价过度的强化,导致了核心素养的培育与体育课堂的现实教学脱轨,导致学生缺失体育道德情操与人文情怀。

2.4 时代变迁:学习环境的活动限制

在时代的变迁过程中,凸显出一些学习环境影响体育教学发展的现实问题,形成了学校领导和教师教学的“健康第一”与“安全第一”的逻辑,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到“安全第一”思想固化,导致体育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身体负荷的练习逐渐减少,出现“放羊课”的现象。学习环境以文化课作为主要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指标,学生压力逐渐增大,难以突出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此外,学校限制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是有利于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教学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3 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机制建构

3.1 体育课堂是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场域

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知识、体能、技能及与之相关联的正确价值观、品质及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4]。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师传播体育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重要场域,也是学生专业能力掌握的学习空间。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紧抓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素养。

3.2 教学媒介是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载体

在体育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通过体育教材、教学设施、教学工具来磨练学生的锻炼意志,增加学生不怕困苦的精神。体育教师通过教学媒介更加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丰富了学生参与体育的情感体验。此外,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参与体育教学实践,丰富自我的情感生活,培养自我的道德情感,提高体育专业核心素养。教学媒介是体育教师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枢纽,也是培养学生形成体育专业素养的有效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3 教学评估是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形成的监督标尺

教学评估是规范与监督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理论依据,针对于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撰写教案的基本功,单元规划、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单元评价、教学场地与设施的完善,这些体育教学的评估因素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的理论价值。教学评估指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规范着体育教学核心素养,体育教学的评估指标,已经成为现代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4 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4.1 以体育教育为核心,开拓教师教育思维

体育教育是以体育课程为手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专业技能强化的过程,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正确处理体育逻辑与教育逻辑的辩证关系,防止体育逻辑被教育逻辑所遮蔽。以体育教育为核心,是发展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条件。初中阶段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尽量开拓教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进行运动锻炼的意志,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形成体育专业的核心素养。

4.2 优质优量开展教学培训,保证身体参与教学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着体育教学的课堂质量,也是保障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条件。体育教学应当做到新旧知识的结合,不同项目之间形成互补,相互融合,努力实现体育知识的关联性,教师导学的结构化[5]。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存在的不规范教学动作予以纠正修改,保证身体参与到运动中,体验规范的动作效果。另外,体育教师应当坚持参与体育教学培训会议,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教学实践专业技能的提升。

4.3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塑造体育精神风貌

推动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可以塑造学生体育精神的综合能力。体育教师应教导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而不是仅停留在技能掌握的某个阶段,将体育教学融于社会活动及情景比赛中。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服务、体育运动、体育裁判中展现体育精神[6]。在体育教学方面,从课程内容、目标设置、方法运用到教学评价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强化教学的整体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与运动思维。

4.4 激发学生身体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有着巨大的身体运动潜力,教师通过教学方法、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身体存在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通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注重教学的过程。激发学生活跃的创造性思维与人格,促进其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5 建立身体素养目标,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

中学时期是身体素质培养和发展的黄金时期,建立科学合理的身体素养目标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由于年龄的影响还没有对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产生正确的意识,此时需要体育教师加以引导和帮助,在课程设置、课堂内容及制订课后锻炼计划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和指导。建立身体素养目标,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法,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为打造良好的体育教学课堂提供有力保障。

5 结语

初级中学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必经阶段,也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场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体育教学价值观念的深化改革,是现代体育专业人才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在新时期教学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进行导学创新,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教学优势,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传递和培育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能力。体育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专业的运动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营造浓厚的体育教学氛围。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