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质量的重要性
2021-11-18游文君
游文君
摘要:在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德育理论教育开展胜多,学校以“育人”为本,而“育人”应该先抓“育德”。因此,对于德育工作一定要正确认识。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在教育上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为了更好地提高德育质量,健全学校德育管理机制,把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明确德育管理职责,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质量有着极大的重要性。
关键词:德育 教育质量 丰富性 科学教育 实践教育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这些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育学中一直遵循的准则。但近年来人们在谈论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忽视了思想素质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因素这一问题。“一个人智力出了问题,对社会来说是次品;如果品德出了问题,则是社会的废品,甚至是社会中的毒瘤。”这句话深刻的阐明了人的品德对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的重要性,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和反省。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只有转变德育观念,才能提高德着质量,从而适应新时期的育人要求。
一、德育内容应由“单一性”向“丰富性”转变
长期以来,尽管我们一直强调重视德育教育,但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德育目标提得过高。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等。这种单一性的内容,显然难以适反社会需要和受教有者的特点。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坚定方向,然而德育同样要讲科学,应从实际出发。这种理想化的德育目标,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因此,针对当前的形势和同学们的年龄特征,德育内容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且是最基础的。
1、“五爱”教育。应把“五爱”作为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方向性、时代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当前研究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五爱”教育的优良传统,把爱社会主义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起来;吧爱人民和培养学生全心全意未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把爱科学同科教兴国、发扬国家结合起来。这样,“五爱”教育就会变得丰富多采、富有时代特色。
2、环保教育。环境问题越来越让人们感受到它的危害性,而环境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需要几代人的长期不懈的努力工作,抓好下一代的环保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把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知识量有限,活动范围小,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可采用以下的形式:①结合相应的课程进行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传授。如《自然》课教学内容许多是直接讲环境保护的,要力争把教材讲深刻、讲透彻、教好教活;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组织同学们在校内或到周围社区去开展环境卫生或生态保护劳动,使学生通过绿化、美化校园和社区环境、培养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③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周圈环境中存在的不良状况和买际问题。如让他们了解“白色垃吸”的危害,使他们对“我捡你丢”这种落后的环保观念感到憎恶,从而更感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
3、自我保护意识。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环境错综复杂,在使学生接受真善美的同时,也应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也存在着假恶丑的现象,让学生知道保护好自己也是对家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因此,應教给学生一些火灾、水灾、震灾的避难常识,教育学生不贪小便宜、不跟陌生人走,不到迫不得以时不要轻易与歹徒发生正面冲突,学会保护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要遇事不慌,用智慧随机应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德育途径应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政治的多元化信息,社会生活的多重结构以及复杂的文化背景,给学生提供了认知社会的多维空间,学校德育也必然会受到不同层面环境的影响。“封闭式"教育就是以学校、课堂作为唯一对学生行思相教育的阵地,教育内容单一,把学生封闭在一个人为的“纯教育”环境中,造成学生视野狭窄。实践证明,封闭是不可行的、也是错误的,应该废除“封闭式”教育,注意德育途经的多样性,强化全方位育人。
1、强化学科教学的渗透。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德育因事。如在语文课教学中注意“教文教人”、“借文育人”;在社会学科中,以祖国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通过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品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勉励学生奋发学习,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这样,以知识为载体,把德育功能渗透初教学活动中,在同一时空把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与品德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知识与道德 、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2、发掘本地资源,利用“基地”开展教育
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间接得来的知识,由于空间距离较远,对学生来说,其直观性、感受性较弱,德育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就近取材,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建立德育基地开展教育、宣传英雄模范事迹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从而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3、提倡实践教育。马校要开辟社会实践大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要发挥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的作用,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杜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 ,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条件和空间,为他们的成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三、德育评价应科学全面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如何“评”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教师的如何“教”和学生的如何“学”。 由于许多教师对德育考核的要性认识不足,德育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不够,导致了许多学生说一套、做一套,产生了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严重背离,也导致了我国的学校德育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行为的现象。以往的德育评价,往往是以思想品德课的成绩作为主要依据,虽然一学期也有评语,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考试内容、范围、与标准,缺少期末评语,与学生平时表现相联系的手段。我们认为学生的德育评价应科学全面知行统一。不仅要重视期末的终结评价,而且更要重视初平时的过程性评价;不仅要看学生在校表现,而且还要看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综合表现;不仅要教师进行评价,还要让学生进行自评、他评、小组互评,力求形成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社会评相结合的主体评价网络。
总之,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德基本素质如何,将直接体现着我国社会文明的程度,又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以说将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因此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重要性,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转变工作,努力提高德育效果,为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接班人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王复太 《浅谈德育问题之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03):156-158
2、徐香玉 《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