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师范生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
2016-07-15唐昊王欢
唐昊+王欢
【摘 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教育部全面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当代以“90后”为主的高校师范生思维意识活跃,他们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还承担着全面持续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和传承国民精神与文化传统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师范生中国精神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之中,对于培养一大批“四有”好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师范生;中国精神;实践教育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1]现阶段以“90”后为主体的高等学校师范生受全球化发展的深刻影响,价值追求多样化发展,批判精神和自主能动性逐步增强,他们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祖国一代乃至几代未来建设者道德素质培养的成效,切实加强当代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中国精神教育势在必行。
1 增强师范生中国精神主题教育的现实依据与理论指导
1.1 增强师范生中国精神主题教育的现实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当今高等学校师范生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还承载着培育青少年一代的重任。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全球化多极化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期深刻变化,我国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广大师范生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形成了良好的教师道德认识情感、道德意志信念以及道德行为习惯。但与此同时,包括师范生在内的广大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活发展中遇到许多难题,尤其是当他们面临各种甚嚣尘上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难免会产生误解、疑惑,甚至迷失方向,因此,把中国精神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相结合,对于确保包括高等学校师范生在实现中国梦接力赛中保持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意义重大。
1.2 增强师范生中国精神主题教育的理论指导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根本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现阶段弘扬中国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第二,弘扬古代中国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以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为直接理论指导。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中国精神的内核,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基本要求,弘扬中国精神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具体化、生动化。
2 增强师范生中国精神主题教育的实施路径
2.1 朋辈式教育实践路径
第一,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加强中小学教师与师范生交流培养。通过举办“青春与价值的对话”等系列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楷模进校园,开展行业校友联谊活动,与师范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共话追梦故事,分享所闻、所见、所思、所想,以切身实例和主动鲜活的形式阐释对信仰的执着和对社会的责任,通过组织生活会、班会等途径认真组织讨论研讨,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成长观,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
第二,增强榜样引领示范作用。开展“敬业”学生推选活动,组织开展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学习态度端正学生的推选活动,收集总结优秀师范生的相关事迹材料,通过榜样引导,提升工作学习氛围,形成良好教风学风。坚持贴近当前师范生的时代性特质和学习工作需求,以中国梦、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各班级及学生党支部微信群等综合动态的新媒体开展“青春的价值”以及“为敬业教工、学生点赞”等活动,大力营造弘扬中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2.2 情景式教育实践路径
第一,开展生动有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推动教育形式创新。充分利用“十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节庆日,举办丰富多彩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活动,在广大师范生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通过“学、读、讲、演、展”等形式,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制作话剧、微电影、歌曲、动漫等弘扬中国精神的作品,以师范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
第二,突出中国精神主题导向的实践教育内容,加强未来教师气质和责任培养。统筹学院资源,激发大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去寻找身边的感动人物事迹,传播校园中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达人”,帮助师范生在鉴别是非善恶和选择中养成弘扬中国精神,共同营造充满爱与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扬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通过“高参小”项目等志愿活动,引导师范生形成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展为学生的个人修养以及在公共活动中的必备素质。
2.3 养成式教育实践路径
第一,实施思想领航工程,强化卓越教师培养和实践育人。围绕培养“卓越教师和卓越设计人才”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建的引领作用,通过学习《中国精神教育读本》、志愿服务、公益环保及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领会并吸收中国精神的内涵,制定师范生“中国精神养成行动计划”,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师范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
第二,加强新媒体互动平台建设,创新宣传模式。开展弘扬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优秀师生评选的宣传工作,及时总结优秀师范生鲜活人物典型事迹,建构新媒体学习共同体,实现实践活动实时新闻传送,激发学生亮收获、谈感悟、晒成果的良好氛围,让学院微信平台等新媒体阵地成为学生点赞的有效媒介,准确及时把握分析师范生思想政治状况和就业供需情况,增强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形成“线上线下”双结合的养成教育模式。
3 增强师范生中国精神主题教育的具体要求
3.1 加强组织保障,健全管理制度
学校各部门应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服务面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为基点,优化校、院、系三级沟通管理组织结构,实现教育、管理、服务组织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辅导员和两课教师组成调研小组,形成全方位管理育人新态势,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在进行中国精神主题教育过程中,应找准与师生思想的共鸣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及时总结固化规律,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3.2 注重日常养成,发挥示范引领
师范生自身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实践经历不同,对问题的认知水平和态度也会发生偏差,因此,在培养师范生中国精神实践教育过程中应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学工干部和学生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全体专兼职学工干部和学生党员率先垂范,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实现以人格魅力感召师范生,引导师范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坚定信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