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2016-11-07张正勇

文教资料 2016年19期
关键词:实践教育创新思维

张正勇

摘    要: 如何更好地实现学生从学习为主体的大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到以研究创新为主体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之间的过渡,成为时下值得探讨的热点问题。研究学习小组的实践尝试将有望成为促进学生自然过渡上述两个培养阶段的桥梁,成为培养全面而专业、适应新形势的优秀人才的有力手段。文章通过论述研究学习小组的实施要点、实践作用,较系统地阐述了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研究学习小组    成才教育    实践教育    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现代社会知识体系呈现出高度的分化与综合发展态势,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科学研究的突破,需要综合利用涉及多学科的多种理论与方法,因而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知识面宽、适应性强、有一定专长的研究创新型人才。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可大致分为两大路径,即大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包括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从《高等教育法》学业标准要求可以看出前述两个阶段教育培养模式侧重点存在不同,《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通过两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的比较,不难看出,大学生教育培养模式下有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拓展知识面,培养全面的人,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而研究生教育培养则常常在于通过在具体领域的深入研究挖掘,实现在具体学科领域某一点或面上的突破,塑造出有批判和创新能力的学术性创新型人才。作为两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大学生教育培养,无法培养出洞悉全局的优秀人才,而没有研究生教育培养,也很难造就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专家学者。大学生教育培养模式与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二者之间并不冲突,分别立足于大学生和研究生阶段并不矛盾且先后顺序不可替换,成为时下培养全面而专业的优秀人才的主要途径。

但是,由于大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和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之间存在人才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培养要求的不同,考核评价方式的不同,使得学生在两种学习阶段过渡时期,容易产生困惑。如时常有媒体报道研究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迫于毕业压力出现焦虑、心理问题甚至是过激行为,达不到学校毕业要求而被延期学习等现象,便是学生成才转型时期困境的外在表现。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学生从学习为主体的培养到以研究创新为主体的教育过渡,是现阶段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研究学习小组的提出,是大学生教育培养阶段以学习为主体背景下的一种有益补充,通过设立若干致力于特定研究课题的研究学习小组,开展以本科(专科)学生为中心,指导教师为主导,研究生为辅助的研究性教育训练,有别于传统的导师制,其实践要点与作用更丰富。

一、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施要点

1.研究学习小组学生组织形式

研究学习小组的基本组成形式是小组,考虑的是全体学生的成才教育,不是针对个别学生的特别培养。研究学习小组设立于学生本科(专科)阶段,并按照学生人数成立若干独立研究小组,且每个小组学生人数按年级控制在合理水平区间,同一年级一般控制在4至6人,以保证每位学生均等的发言机会。小组的运行充分考虑到本科(专科)阶段的学生水平,个体知识储备尚未达到一定程度,个体力量不足以直接应对课题研究,通过鼓励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参与具体课题研究,避免过早的学生个体拔苗助长,减少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因个体知识水平限制而产生的无力和挫败感。通过团队讨论、分工协作,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集思广益、逐步嵌入具体研究课题中,以有利于学生积极、自信的成长成才为目的开展小组活动。

2.研究学习小组课题组织方式

本科(专科)学生参与具体课题研究,课题来源可以是教师科研项目,也可以是经过论证的设计课题或热点问题,通过项目拆解,将课题分成若干微小阶段,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及自学部分必要知识,循序渐进解决课题各个细小分支,通过一定阶段的系统训练及具体课题深层次参与,学生将逐步了解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深刻内涵,了解创新型课题研究的基本范式,有效减少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习转型时期的困惑。

3.研究学习小组学生培养方式

研究学习小组的学生培养方式主要是讨论式学习。首先,小组学生在明确课题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小组同学在讨论会前根据研究课题需要自行查阅资料,组织材料,提炼观点。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并在教师、研究生的指导参与下,进一步凝练论点、实施方案。而后,根据讨论会研讨方案,组织验证实施,开展包括调研法、实验验证法等研究方法的实证研究。获取数据的同时,研究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应软件的学习与使用,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一步细化和不断完善研究方案,逐步解决课题研究各项问题要求。课题的研究基本原则是遵循不断深入的思路,按照前述讨论会步骤循环上升,逐步逼近直至研究目的达到。在通过一定时间的研究之后,研究小组同学通过小组讨论会的形式,讨论实施论文撰写工作,实现结果的输出。

二、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作用

1.研究学习小组学生显性能力的培养

所谓学生显性能力的培养,是指在研究学习小组科研训练过程中,学生接触和掌握的较直观的能力输出,如文献查阅与资料收集能力,相关软件的使用与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实证研究调查与实验动手能力,科研过程的记录与论文撰写能力,等等。信息的获取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包括文献的查阅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涵盖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图书资料及网络平台下电子文献、电子图书等专业资源,而在本科(专科)教育阶段,因学生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学习已有课程知识体系,研究性训练相对较少,信息检索课程与实际应用常常处于缺失状态,造成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较薄弱。通过研究学习小组的锻炼,学生在掌握信息获取能力的同时,归纳、演绎等创新性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升,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信息获取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的同时,文献管理软件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文献管理软件之外,数据处理软件、绘图软件等的学习使用,学生可以将日常课程中所学习涉及的数据处理方法、基本理论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有效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进一步建立起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研究思路、表达方法。通过实际调研与实验研究,在验证实验设想与不断调整实验方案的同时,学生将不再拘泥于以往课本中的参考答案,原创性意识得以展现,动手能力在数据收集、采集过程中得到锻炼。科研过程的记录与科研成果的撰写,是学生严谨治学和精确表达能力的一次巨大提升,需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学术规范,做到逻辑清晰,内容真实,语言规范,结构严谨。

2.研究学习小组学生隐性能力的培养

与显性能力不同,隐性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内化于学生思维、行为的一种能力提升,如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是研究性思维的基本过程,与传统学习型课堂学生被动式接受不同,在研究学习小组,学生需要主动性思维,从文献及相关资料、实验数据中提炼研究课题的本质规律、问题症结及应对方案。无疑这种思维模式的改变是个体学生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而研究学习小组是合作协作培养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经验、同学间的集思广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思维层次的改变。创新性思维是能力层次的进一步提升,是运用所学知识针对新问题提出新方案的能力,是知识学习到智慧创造的跃升。学生通过在研究学习小组的实践积累,可以避免思维僵化,循序渐进地培养创新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高校本科(专科)教育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通过本科(专科)阶段的研究学习小组历练,小组成员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参与具体课题的研究,逐步掌握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所要求的研究性思路、范式及基本技能,有利于实现学生从大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到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自然过渡。通过研究学习小组创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高层次研究型创新人才,帮助学生通晓大学生教育培养模式与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深刻内涵,实现大学生教育阶段到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无缝链接。

参考文献:

[1]顾莹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初探——香港大学的实践和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9):37-40.

[2]王巧慧.学习型教育与研究型教育的融合——从大学理工科研究生科学思想史的教学谈起[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8):55-58,

[3]王义遒.“基础”与“创新”关系辨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5(10):4-12.

[4]张冰融,宋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4(6):71-75.

[5]冯陈晨,李春权.如何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5(36):230-232.

[6]麻焕锋,崔方敏,皮斌斌,等.本科生科研兴趣小组的创建与运行[J].教育现代化,2015(5):42-46.

致谢:

感谢南京财经大学教学改革立项课题(JGX1662),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学者支持计划(2015),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6KJB150015)基金对本文的资助。

猜你喜欢

实践教育创新思维
在德育课教学中应用实践教育方法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