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2016-11-07付予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实践教育

付予

摘   要:实践教学模式是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最基本的路径。本文对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J5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220-02

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强化及深化教学教育体系,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质量的重要发展方式,这有助于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强国,这对于学生本身的发展以及国家的进步都有着深远意义。我国工科院校设计教学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教晚,但发展十分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设计教育的重要国家。高等院校开展设计类专业占据着总学校的30%左右,其中工科院校的设计专业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然而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在社会的就业群体中常常处于弱势群体。因此,加强对工科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是符合于时代发展的要求,让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真正的转化为适合于企业公司发展的人才,是摆在每个教学人员眼前最为直接和明显的问题。本文对工科教学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相关的实践改革进行分析,发挥工科专业优势,逐渐的形成适应性、多样性的教学模式,以增强工业学生的设计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已经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才常常被要求具备着多学科的交叉知识,社会、文理、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的柔和,这个高等学校提出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一、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1950年时,我国高校中的工科结构比较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结构单一的工科专业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已经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才常常被要求具备着多学科的交叉知识,社会、文理、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的柔和。因此,在上世纪末全国高校进行了扩招,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在全国的高等教学中迅速的开展起来。然而,工科院校设计类额专业教育却沿用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有关的教学方式,有些学校除了在课程的分配以及课时的分配上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外,总体上不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高等教育行政化的弊端和计划经济的背景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我国设计专业的开创者和引导者。

高等院校艺术类招生于2003年开始向着文理兼收的方向发展,这项政策给设计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实用型、多学科交叉是设计学的显著特征,这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与专业,它能够将科学发展与文化艺术进行融合,从而给人类创造出更好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文科、理科都具有培养设计专业的人才,这给工科院校开展设计专业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平台。由于工科设计专业由于教学经验比较匮乏、教学实践比较短,其办学质量和专业的影响力都无法与其它院校的设计专业相比拟。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是新兴专业,与学校内的其它工科专业相比较实力差了很多;另外,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是由文科专业演变而来,在工科这个大的氛围中显得个性十足,逐渐的成了其它专业人员眼中的另类群体。现在工科院校设计专业需要急切的改善目前这种尴尬的社会局面,以文理学科交叉的特点,建立起适合于学校发展、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社会大的经济环境以及区域特征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本身职业素养的提升,还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是实现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组成步骤。“实践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教学与应用的一个密切联系,我国很多专业设计老师都是美术设计专业出身,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的匮乏从而转向于工科设计专业的内容讲解,这让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个性化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却得到了弱化。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造成了很多工科专业设计毕业生对工业生产工艺,生产所需的材料以及应对客户的相关能力与经验十分匮乏,而审美能力在工科实际的设计应用中却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不利于实用产品的发展,这使得设计出来的产品在生产工艺上或者生产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这必然会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教学机构都在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实践体系,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课堂上的许多知识,始终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于是形成了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于时代科学发展的需求。

二、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模式探析

(一)建立起“适应性”的实践教学目标

对实践教学目标的强化是让高校毕业生的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进行“顺利对接”的重要方法。学生与社会环境要素的对接,以及与企业需求岗位的对接是“顺利对接”两层重要含义;“职业适应性是指个体对工作环境、任务以及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有着一定的适应过程及适应条件,是学生从事的职业与学生本身的一种协调、统一的一种过程。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是指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刚刚毕业后进入到社会当中,需要一个适应于社会的过程,这是为了实现自我的发展与价值,需要有序的、不同层面的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是学生自身反应能力和自身行为调整的一个综合特点。毕业生与所学专业的顺利对接,不仅要求着高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意识,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

(二)工科院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路的调整

首先,高效教育单位要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认识。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高校的教育已经冲精英式的教育方式向着大众化的教育方向发展,工科院校设计专业是一个实用性的学科,设计专业最为主要的特征是教学的实践特征,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要具有着不同能力的专业素养,这决定于其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所以,创建一个创新与实践的教学系统是工科院校设计专业的共同课题。另外,要凸显出工科院校的特色。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分析,工科院校有着更多的优势,设计专业在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时,要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为主要入手点,并结合于技术统筹管理、生产材料、生产工艺流程等,从而培养出适合于市场需求的设计专业学科。

(三)在实践教学中多体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工科院校的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一般为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专业理论课,有些还具有着专业选修课等部分,立足于专业课的“实践性”特征,其课程除了设置专业理论课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实践与专业理论相结合的一些课程。对工科院校设计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分析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性质,让专业实践课程在教学理论中的比重有所加大,比如可以将实践课程分为基础实践、社会实践、专业课题实践以及综合实践四个层次。基础实践在于培养学生最为最基本技能;设计专业课题的相关实践是设计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于有关专业设计方面的相关工作;而社会实践课程是专业课能力的一种保障,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行业发展、社会环境的充分了解;而综合实践是学生的最终目标,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此来满足于企业单位人对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求。

三、小结

总之,强化实践教学部分,对于工科院校设计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帮助,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要将应工科院校在工艺材料、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将实践教学在学科中的比重进一步的加大,建立起工科院校所特有的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系统,而适应性和多样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让企业需求与毕业生实现顺利对接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喜来,刘健.艺术类专业实践创新教学模式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陈利荣.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重点的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9(06).

[3]赵景民,宋志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木特征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02).

[4]李淑珍,周永凯,田红艳,等.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3).

[5]朱有明.艺术设计类专业‘生作室”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6).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实践教育
在德育课教学中应用实践教育方法
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实践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论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浅析师范生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培养方式探讨
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