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前健康问询在减少血液报废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1-17裴莲君辽宁省大连市血液中心辽宁大连116000
裴莲君(辽宁省大连市血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
近年来,随着国民素养提升,献血知识普及,无偿献血队伍在不断扩大,血站采血量亦在逐年增加。然而,并非所有献血者的血液均可用于临床救治。事实上,血站血液检测中总有部分血液因多种原因报废,造成血液这一宝贵资源的浪费。关于血液报废原因的报道显示,献血者年龄、性别、体重、职业、学历、饮食习惯、饮酒行为、吸烟行为及献血次数、时段、季节、婚姻状态等均是影响血液合格率的重要因素[1-2]。采血前初筛行为可有效预防、减少血液报废率。本研究就采血前健康问询在预防减少血液报废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6月-12月和2019年1月-6月前往大连市某街头采血点拟献血的7837例和8122例献血者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8-55岁;自愿前来献血;无晕血/晕针史。排除标准:因聋哑不能正确表达自我情况,或无完全形成能力。两组献血者性别及年龄、体重指数、学历、职业资料等基线资料间差异不显著(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填写登记表、体检表、询问病史、血检、抽血等流程进行献血。研究组成立健康问询小组,组员经过查阅文献、请教专业人士等,制定完善的健康状况征询表。献血者在小组成员协助下完成表格填写。组员阅读征询表,判断其是否存在血液不合格人群风险。建议存在血液不合格风险者延期献血,或拒绝其献血,并告知其具体原因,发放献血知识宣传手册,就其中重点部分进行解说,对其献血行为表示感谢。无血液不合格风险人群进行血检,合格者献血。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健康状况调查、初筛血检及采集血报废情况,其中血检不合格及采集血报废原因包括脂肪血、丙氨酸转氨基酶(ALT)增高(>50U/L)、抗梅毒螺旋体(TP)反应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反应性、抗艾滋病病毒(HIV)反应性、抗丙型肝炎病毒(HCV)反应性。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筛结果比较 研究组排除存在血液不合格风险者362例(4.46%)。对照组排除献血者203例(2.59%)。两组排除献血者比例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筛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脂肪血、ALT增高、抗TP反应性、HBsAg反应性、抗HIV反应性、抗HCV反应性检出率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初筛结果比较[n(%)]
2.2 两组血液检测报废结果分析 对照组实际完成献血人数为6372例,研究组实际完成献血人数为7153例。与对照组比,研究组血液检测中因脂肪血、ALT增高、抗TP反应性、HBsAg反应性、抗HIV反应性、抗HCV反应性报废率及总报废率明显下降(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检测报废结果[n(%)]
3 讨论
采集储备足够量的血液及向用血单位提供优质安全血液,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是血站职责所在。大连市无偿献血工作一直以来都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我市无偿献血人次约9万人次,献血量约27.8吨;2017年新年第一周全市即出现1824人次无偿献血行为,献血量达647805ml。采集血液需经血站检测,合格者方可发送至用血单位。然而,因各类原因存在,我国采供血机构采集血的非标量报废情况严重。郑井滨等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4年,我国354个采供血机构所采集血样的非标量报废率分别达0.268%、0.245%、0.256%;不同机构非标量报废率间差异较大,最大可高达1.322%,而采供血机构规模越小,非标量报废率越高[3]。分析原因主要是血液采集整体管理水平所致。
大量研究数据分析显示,脂肪血、高ALT、TP、HBV、HIV等病毒感染等是导致采集血报废的重要客观因素[4-5]。为降低大连市血液报废率,本研究在分析某血站历年献血者血检不合格及采集血报废原因,并大量查阅文献基础上,发现献血者人口学特征、日常饮食习惯、献血时间段等均是影响血检结果及采集血检验合格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将健康问询作为血检初筛前初步排除血液不合格人群的重要工作环节,通过对比发现,虽然研究组血检前排除献血人群占比高于对照组,但血检中脂肪血、ALT增高、抗TP反应性、HBsAg反应性、抗HIV反应性、抗HCV反应性检出率均明显下降,成功献血人群因脂肪血、ALT增高、抗TP反应性、HBsAg反应性、抗HIV反应性、抗HCV反应性而报废血液占比明显降低。提示,采血前健康问询是降低血检工作量、预防减少采集血报废率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