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场舞竞赛规则修订的原则与方向

2021-11-16

体育科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网络资源

王 硕

(西安体育学院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2014年我国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性再次被彰显。2021年,广场舞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展演类项目,广场舞竞赛规则前所未有的关注。设置广场舞竞赛规则的目的是保证广场舞竞赛评分的公正性、准确性、客观性。[1-2]目前使用的竞赛规则是由全国广场舞推广委员会编著,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审定,并于2016年试行、2018年首次正式出版,此规则对规范广场舞比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广场舞的快速发展和比赛的不断升级,竞赛规则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全民健身事业,紧跟广场舞的发展步伐,正确引导广场舞的发展方向,2021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组织专家正式开启2022—2026新周期广场舞竞赛规则的修订工作,广场舞竞赛规则修订的原则和方向是首要关注的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场舞规则修订的原则与方向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文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以“竞赛规则”“广场舞”“广场舞比赛”等为关键词搜索到相关文献一百余篇,并广泛查阅相关的报纸、网络资源。

1.2.2 专家访谈法

2019年9月—2021年6月期间访谈到二十余名参与广场舞国家级比赛的裁判员、教练员,深入探讨了广场舞竞赛规则修订的相关问题。

2 广场舞规则修订的原则

2.1 “引导性”与“规范性”原则

我国虽然在近几年掀起了“广场舞热”,但群众健身的热情还未完全释放,可以预见的是,在政府的推动下,这股热潮还将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3]如何保持和推进这股热潮是广场舞管理者在全民健身中的职责和任务。健康开展广场舞健身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内容,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我国四部委出台了《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通知》(已废止),对引导和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响应国家号召并充分落实了文件精神,本着引导、扶持、规范的方针,相继在2015、2017年分别推出12套规定动作,既为比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广场舞动作的编排设计指明了方向,为推动广场舞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广场舞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每年应推出不少于5个符合广场舞竞赛规则并体现健身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全国广场舞推广套路。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全国广场舞健身活动推广委员会致力于通过赛事的促进和扩大工作,全面打造面向基层、服务大众、专业度最高的国家A类赛事,同时树立赛事品牌,立志响应国家号召,不仅将广场舞做大,更要做好做强。“贯彻指导原则,确保正确方向”是广场舞赛事做大做强的前提。规则是比赛的标尺,广场舞竞赛规则需要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引导”是指规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的问题,“规范”是指做成“什么标准”的问题。

只要是规则,便存在着制约行为,这种制约实则也是一种方向的指引,规定着哪些道路可以走、哪些道路不可走,这样就避免走弯路,能走更好的路、开拓更宽的路。广场舞的发展特别需要这种制约和引导,有学者曾认为,广场舞若想保持“草根”本色就要脱离制约、自然发展。全民健身的基本任务就是全面提升民族的体育素养,[4]如果一味地让广场舞“野生”发展,势必会违背全民健身的初衷,甚至将广场舞的圈子限制在最原始的认知层面,这种发展方式仅是低端的慢性生存法则,将广场舞理解成“土渣”“接地气”的锻炼方式,那是对广场舞的亵渎。广场舞适合不同人群参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广场舞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地由中老年妇女人群向更多的人群蔓延,广场舞不仅仅停留在自发的自娱自乐层面,而正在以一种更加科学、全面健身、安全、多元、艺术的姿态吸纳更多的元素、更加广泛的人群参与。如果想要促进广场舞更好地服务全民健身事业,就必须要站得高一些、望得远一些,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较高层次的人才加入进来,而如果仅仅出于“照顾”而限定了项目发展可谓短视。竞赛规则可以通过不同的分组来解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等问题,共荣共建全民健身岂不快乎,例如,十四运健身舞按户籍分为城市街道(社区)组、企事业单位组和农村乡镇组。将来还可以探索更多的比赛分类形式,通过规则引导和规范广场舞项目更好地发展。

2.2 “全民性”与“健身性”原则

广场舞“十四五”规划提出“全民”“安全”“健身”“特色”“文明”的发展理念。[5]

全民是首位。规则以项目发展为根本,而项目则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根本,规则制定时首先要明确项目发展的主体,继而探明如何满足需求的问题。广场舞运动的主体是“全民”,即全体人民,包括各族人民和男女老幼各类人群。[6]广场舞的参与者既有耄耋老者,也有乳齿孩童,但主要参与人群大多出生于20世纪50、60年代。[7]广泛开展广场舞运动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化,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的“广场舞就是大妈们的运动”的印象早已改变,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也开始更热情地参与广场舞运动。[8]早在2015年就有报道,湖北襄阳春园路小学将广场舞纳入学校的校本教材,学生不仅在课间操时间大跳广场舞,全校五百多名学生还于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集体学习广场舞。[9]2019年12月齐鲁晚报报道,在“舞动新时代·周公河农贸城杯广场舞大赛”决赛现场,有3名小学生跟随队伍进行参赛,最小的参赛者仅8岁。[10]2020年1月第八届“CCTV贺岁杯”中国广场舞公开赛,江西上饶路舞协会的最小队员只有7岁。[11]2019年3月,在人民网主办的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上,中国广场舞竞赛形象大使乌兰图雅发言:“让广场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舞蹈!在广场舞的音乐和舞蹈动作编排上,可以分年龄阶层、分类别加以引导,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广场舞中来……”随着广场舞平台的不断升级,参与人群逐渐扩大,年轻化趋势明显。因此,在广场舞竞赛规则修订时,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征充分考虑广场舞参与主体的特征与竞赛的关系,可按年龄、水平等级等要素对参赛者进行划分。

健身性的另一面是竞技性。现在广场舞的比赛,尤其是自编套路的比赛,有向“竞技”发展的趋势。参赛队伍为了取得好成绩,聘请专门的编导进行编排、训练,音乐选择、动作、队形、服装等设计环节已经超越了“健身”的标尺,呈现出专业化、复杂化的发展方向。复杂度、艺术性成了参赛者追求的目标,他们的作品成了大多数人“只能看不能练”的作品,有的队员还在训练中受伤,有的甚至带伤参赛,这些都不是广场舞发展的初心。广场舞是中国特有“草根”文化的自信表达方式和“大健康”理念的践行方式。[12]广场舞健身活动展现的是群众文化的复兴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追求,[13]因此,编排的作品就应该与传统文化相呼应,积极探讨广场舞编排的规律,对于“对相同音乐如何处理”“对队形变化与流动区间如何处理”等问题,都要做出相应的规定。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调查建立科学的广场舞编排指南,[14]回答好“中国大妈”该舞向何处[15]的问题,将那些能指导编排出“符合广场舞的气质、更适应于普及与推广、更能取得广大群众喜欢,并能规范、准确表达的作品”的思想作为修订方向。

2.3 “简洁性”与“实用性”原则

广场舞赛事是群众性的赛事,所以在规则修订的时候一定把握好“度”。首先,清楚广场舞竞赛规则的使用对象是谁,他们是参加广场舞比赛的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广大热爱广场舞运动的群众和致力于广场舞工作的相关人员。最终要发挥出满足全民健身、普及赛事常识传播的功能,因此,要尽量做到简洁、实用。如果过于复杂导致只有少数人才能精通掌握这项运动,就很难做到普及、实用,不能够被广大的群众赛事比赛作为参照,也就失去了竞赛规则的意义。

3 广场舞竞赛规则修订的方向

3.1 宏观层面——梳理广场舞竞赛的理念

“理念”是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观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16]理念是我们出发的“初心”,只有牢牢树立了这种发展的“初心”,并将其传播和发扬光大,才能促进项目的发展,才能走得更远而不至于迷失方向。因此,理念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广场舞的发展信仰,我们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清晰地树立理念,并用满腔的热情和实际行动来捍卫这种理念,它才能长久并健康持续。因此,广场舞竞赛规则的基本理念是制定《广场舞竞赛规则》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广场舞竞赛规则》始终的基本精神,也是读者理解《广场舞竞赛规则》的核心所在。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引发了全民健身理念由“以社会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这些变化标志着全民健身从“要我练”转为“我要练”、从“忘我论”转为“存我论”、从“生产论”转为“生活论”、从“手段论”转为“目的论”,说明全民健身的宗旨更贴近民众的现实生活。[4]广场舞竞赛的市场化、规范化程度正在逐渐提高,广场舞参与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急需基本理念的指导。构建广场舞的基本理念体系是促进广场舞运动健康发展的首要环节,它是统摄和支配全局意识形态的体现。因此,当务之急是从以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全国广场舞推广委员会、竞赛制度、参赛运动员为主体的三个角度出发,以全民健身理念为先导,以提升和培育广场舞主体的体育素养、倡导公平竞赛和形成广场舞治理特性为主要任务,全面构建广场舞理念体系。

3.2 中观层面——明确广场舞的特征属性

当前,广场舞处于没有教材,也没有相对权威指导资料的快速发展期,目前广场舞竞赛规则就是广场舞项目发展的风向标,其修订的方向和内容将对广场舞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近年来,广场舞发展迅猛,不仅基层群众参与度较高,甚至一些学校也将广场舞规定的曲目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各种类型的比赛更是层出不穷,在群众中影响面较广。同时,在发展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基层比赛时,形形色色的内容加上登台门槛较低的作品,开始有人质疑到底什么才是广场舞,广场舞比赛的名头和帽子下的内容是否吻合?例如,基层比赛中“走秀”类节目就是一大亮点,但是,用广场舞现有的规则予以裁定就会出现低分化的现象,因为这种走秀具有步伐单一、几乎无上肢动作、走步缓慢、停顿较多等问题。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走秀者高雅的气质、美丽的着装、精心的服装设计、苗条的身材和优雅的步态等都深深地吸引着观众,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是值得推广和提倡的,但走秀类节目属于广场舞的范畴吗?只有明确广场舞的特征属性,才能判断出什么是真正的广场舞,同时也有利于项目的发展。 因此,建议在广场舞定义之外,准确描述广场舞的项目特征用以规范比赛项目的内容。

3.3 微观层面——完善升级规则标准

第一,增加评分指南当中对评分标准使用词语概念的解释。现在概念部分还不够全面,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偏离正轨和产生歧义。

第二,完善扣分标准的对应条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明确如何扣分的问题,主要说明出现什么状况要扣分以及如何扣分,另一方面明确具体要扣多少分以及每次扣分的上限等问题。

影响裁判客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规则细节不明。以当前广场舞规则中规定套路的评分标准和指南为例(见表1),扣分标准有文字部分为评分标准内容对应的扣分标准,而色块部分是没有明确扣分标准的部分。从扣分标准来看,规定动作的分数中,有50分有相应的扣分标准,还有50分没有相应的扣分标准,这样在评判时影响裁判结果的客观性。此外,相应扣分标准还不够细致全面。例如,一致性的分值为40分,明晰的扣分点最多5分,也就是说对于动作一致性、动作与音乐的一致性的项目,在满分30分当中最多只能减掉5分;而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的扣分点相对比较明确,但是偏重于对“准确性”的评价;“队形变化新颖多样,变化次数不得少于5次”,这一条标准对次数有明确的规定,对变化新颖多样的程度的扣分不明确。因此,建议在扣分标准环节加深对制定评分标准的探讨,确保扣的每一分都有标准可依。自选动作与规定动作规则略不同,自选有40分的评分标准不够细化。此外在减分项方面也应有一个标准,从目前的分析来看,如果在扣分饱和的情况下,参赛队伍得50分的现象是存在的。

表1 广场舞规定动作评分及扣分标准一览表[17]

第三,增加扣分区间的设置。广场舞裁判评判时采用的是扣分制,满分100分,裁判最终打出的分数为小数点后一位。但是,规则对评分标准的分值只精确到十位,扣分标准细化到个位,并没有小数扣分点的依据。因此建议对扣分程度进行区间划分,并用小数点后一位作为设置标准。

第四,规范裁判员记写符号使用标准。2021年已推广裁判员记写符号标准,裁判员在评判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使用符合标准的记写方式。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如何统一、规范地使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培训,一方面要达到规范、统一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便于赛后进行交流和重阅。因此,裁判员记写标准、记写“语言”需要再细化。

4 广场舞竞赛规则发展的建议

4.1 定期修订和升级

定期对广场舞的规则进行修订和升级。比如四年为一个周期对广场舞竞赛规则进行重新修订,并形成规律,坚持完善。

4.2 加强普及与宣传

规则既是管理规则,又是行为规则,既能指导管理者、教练员和官员履行工作职责,又能影响运动员的行为。但规则只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科学的使用,它才是规则,否则就会形同虚设,难以达到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尤其是在基层的比赛中,很多队伍对规则了解甚微,很容易在比赛中失分,如果经过比赛以后他们还是没能理解自己的失分原因,很可能带着同样的失分现象参加下一次的比赛。因此,建议在领队、教练员会议环节将学习规则落实,使教练员每参加一次比赛就能得到一次真正的提升。

4.3 组织培训与交流

打造广场舞网状联络数据库,建设不同梯队、层级的综合素质高且能热心服务广场舞健身活动的教练员队伍。通过简单、实用性内容的培训与指导,加强广场舞健身活动的组织队伍建设。通过线上、线下专门组织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以及比赛时的赛前培训等多种形式与渠道,提升广场舞参与者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5 结语

为了使广场舞竞赛评判更加公正、准确、客观,也为了使广场舞能更好地服务全民健身事业,遵循广场舞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必须准确定位广场舞修订的原则与方向,它将为制定科学、规范、能引导广场舞健康、持续发展的广场舞竞赛规则提供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网络资源
知识组织理论下图书馆网络资源发现服务体系优化研究
青藏集团公司铁路网络资源分配动态研究
Algoblu发布NEV网络资源虚拟化平台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网络资源的运用研究
基于SDN的分片网络资源编排系统设计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日语的现状及分析
面向任务服务质量的网络资源需求预测算法*
网络资源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微观经济学方法的网络资源分配研究
浅谈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