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数学“教材习题”优化使用
2021-11-15连金芳
连金芳
【摘要】 数学“教材习题”是教师备课的根本、是教材中最有利于展现学生才能和创新能力的,最具活力的成分,其目的是“打好基础,促进发展,反馈教学”。本文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提出优化使用教材习题的策略。
【关键词】 低段数学;教材习题;优化使用
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的教材习题,在教材编写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低段教材习题优化使用尤为重要。
一、化静为动 ,提高教材习题实效
教材习题一般以简约、直接的静态形式出现。在优化教材习题时,教师可以采取多樣的的呈现方式,变静为动,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和教材习题相结合。
(一)情景演绎,理解题意中逐步解决
对从一年级上来刚进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题目的描述有点“深奥”。教师用不同颜色的4个纸碗,请三位小朋友来当杂技演员,给大家表演“顶碗”。通过演绎学生理解了求3个2的和。
低段的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因其识字量有限,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使用教材习题时需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为教材习题的解答走入第一步。
(二)游戏活动,游戏中巩固知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数学游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练习题时,将题目都做成一张张计算卡片,采用了“开小火车”的形式练习,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在游戏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计算的准确度高。
在低段教材习题中,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三)动态课件,演示中破解难题
在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问题题设计的意图是为让学生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本题中利用多媒体课件PPT,动态演示图形边是移动变化情况,从而让学生观察得到2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长,动态演示图形边的移动变化情况,从而方便学生观察2个图形周长不一样长,其中凹图周长多了2个凹进去的边。
二、由浅入深,深化教材习题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对教材中的教学习题进行由浅入深,抓住知识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改编取舍,凸显习题意图
教师在遵循教材编者的意图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练习的训练点之间的联系对教材习题进行调整和取舍,从而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数学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一第1(1)题。
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根据倍的含义判断3种颜色圆片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圆片的摆放方式直接地反映出它们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练习十一的第1题,通过散乱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倍的含义。根据这两题的设计意图,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改编:
师:你能很快说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出示图1)
师:现在你能找出谁和谁之间的倍数关系?
师:你能想办法让绿色圆片和蓝色圆片也有倍数关系吗?。
(学生思考得出改变绿色圆片个数或改变蓝色圆片个数)
在遵循教材编者的意图下,改编取舍教材习题,能让学生开阔思路,促进对学习内容更深一步的理解。
(二)组合对比,优化习题结构
教学时考虑其系统性,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出发,合理组合教材习题,进行对比,使其更具有结构性。
(人教版)二年级(下)练习十五第1、2题。
第1题和第2题都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去1还是加1是学生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处理:
(1)叔叔每天最多可以做4个灯笼,要做23个灯笼,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2)美术书每本4元,小明带了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
题组中,2个算式一样,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两题列式都是23÷4=5……3,为什么第(1)题的答案是6,第(2)题的结果是5呢?”通过把教材习题中两题进行这样的题组对比,让学生弄清对余数的处理不一样的实质原因。
教材习题进行有机组合,可以让学生通过组合练习进行分析、对比,在不断的同化和顺应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师组织教学的根本。教优化使用教材习题,将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 童祥祯等:《小学数学教学论》[M],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4] 孔企平、胡松林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6
[5] 曹开明:《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习题的认识与使用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