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歌之美在低段数学中大放异彩
2016-12-16杨玉华
杨玉华
摘要:儿歌因其语言浅显易懂、韵律优美、朗朗上口成为儿童喜欢且易于接受的语言艺术之一,而低段数学教学中不少概念、算理、公式、甚至是数学习惯都能编成有趣的儿歌,便于学生记忆和内化。巧用儿歌能很大程度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儿歌 低段数学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引言
记得我的小学数学老师黄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90年代那时经常进行全市排名,黄老师所教班级的成绩总在市里数一数二。她有什么法宝呢?我不敢妄言。但多年后,令我这个学生仍然记忆犹新的便是那朗朗上口的数学儿歌。她将那些难记易混的面积、体积公式编成的儿歌,我至今还能随口哼出来。如今,我也成为数学老师,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儿歌在我的教学中大放异彩,让我及我教的孩子们受益匪浅。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抽象而又环环紧扣的学科。而低年级的孩子则偏重于形象思维,他们感知不精确、注意力不持久,特别是中下层学生,对于数学中一些较抽象的知识难以掌握。若教师只是致力于用普通的语言讲解,可能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时,内容浅显、篇幅简短、语言活泼的儿歌便能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得到适当缓解,让数学教学事半功倍。新课程标准一再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发展特点。将儿歌引入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正是注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儿歌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寓教于乐。
多年的低段数学教学中,我将儿歌贯穿于我的课堂内外。实验证明,儿歌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而且能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所学知识,此外,儿歌还能有效培养低年级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巧用儿歌激发孩子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总有一些孩子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其实都是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和数学的枯燥乏味所致。而儿歌教学是最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途径之一。由于其内容浅显、思想单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合理运用儿歌,就能成为一把打开孩子探索求知之门的钥匙。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数学教学中采用儿歌,让孩子更有亲切感。儿歌的童趣增添了数学的魅力,让孩子更愿意了解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是小学阶段所教授的纯几何的知识,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概念,还要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抽象的概念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空间认识的飞跃。在教学中,我便用充满童趣的儿歌引入:“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
其次,钟表的认识对孩子来说是一大难点,特别是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那部分孩子更是如入迷阵。课堂伊始,我便用一个有趣的儿歌谜语引入:“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兄弟比赛忙,老大最短走得慢,老二匀称中速走,老三细长跑飞快。”
这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谜语不仅将知识点暗藏其中,更是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兴致勃勃地进入到了数学学习中,害怕与困惑的心理一扫而空……
二、巧用儿歌理解和突出重点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意义、法则等。如何突出重点,把重点讲懂、讲透、讲活,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境界。教学实践表明,编成儿歌的知识不容易忘记,能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初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的学习重点是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特别是10的组成,直接影响着孩子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速度。如果编成儿歌进行记忆,尤其是让孩子自己参与编儿歌,效果特别好。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一起编“凑10歌”:“一九一九是朋友,二八二八是兄弟,三七三七是姐妹,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吟诵时配上歌曲《小星星》的旋律,小朋友非常喜欢。
此外,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中高年级两步运算,四则运算应用题的基础。但低年级孩子识字量本来就有限,理解分析能力不足,对于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只能依赖反复辅导讲解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教师和学生都感觉身心疲惫。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采用儿歌进行教学,则可少费许多周折。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总结出这样一则儿歌:“谁和谁共有多少,请用加法算一算:多几少几和相差,准是减法来求差:知道每份和几份,要用乘法求总数;平均分和等分题,少了除法可不行。”几句儿歌分别概括了加、减、乘、除常见的情况。孩子们从中了解到基本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熟记儿歌内容,再结合适当练习,学生就能较牢固掌握这些重点知识。
三、巧用儿歌分散和突破难点
数学中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如果不能有效加以分散和突破,就会对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实践证明,在数学学习中,对于一些难以记忆、容易出错的教学难点,如果用编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总结并灵活运用,能够从最佳角度切入难点,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识记更牢固,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如多位数除法中,难点是掌握试商的方法。因此,我编了“试商儿歌”:“整数除法高位起,除数几位看几位。这位不够看下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不够商一零占位。”
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时,被减数数位上是0的减法对于孩子来说是难点。于是我编制儿歌:“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学生边练习边吟诵,很快抓住了本质,学得既轻松又实在。
四、巧用儿歌。培养良好习惯
“好习惯,应早养成”。低段数学教学中只有严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课堂的组织也才能更有序和精彩。如果编制一些节奏性、操作性强的儿歌,让学生熟记,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就能唤起学生内在自我管理的欲望,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律。
如训练学生课前静息,“上课铃声响,快快进教室,学习用品摆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3、2、1,请静息。”“1、2、3,坐端正。”如训练学生上课举手发言,“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发言先举手,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如训练学生听课,“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不说话;小耳朵,仔细听。”
书写习惯对于低年级来说,是一项非常特殊又重要的习惯。所以,每次做练习时,我都配上儿歌进行引导:“头正腰直脚放平,三个一要做到。”每当学生做作业身体歪,头太低,握笔姿势不正确时,即让他们将儿歌重复一次即可,坚持一段时间,正确的写字姿势必将逐渐形成。
总之,把朗朗上口的儿歌引入数学课堂,使原本枯燥单调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明艳起来,学生不仅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重难点知识,更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如果数学老师都能严密而科学地编撰儿歌,恰当而有效地让它飞人数学课堂,神奇的儿歌必将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