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对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改的作用
2021-11-13李家燕
【摘 要】本文阐述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价值,从规范音乐课程设置、优化音乐课程结构、更新音乐课程内容、引领音乐课程实施、完善音乐课程评价等方面论述师范类专业认证对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改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 音乐课程 指导价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7-0076-03
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一种权威性的外部评价,基本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其目的在于证明目前与将来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是否可以达到事先制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其认证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师范类专业建设向内涵建设方向发展,切实强化师范生能力培养。
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推动力量,以认证标准为指引,是师范生教育改革的一种新选择。符合认证标准,必然符合既定的人才培养要求。反之则不尽然,符合培养单位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却不一定符合认证标准。因此,以认证标准为引导,在目前可以视为一种终极目标指引。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价值
(一)明确培养标准
家庭环境不同、教育程度高低、社会阅历差异,决定每一个社会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千差万别。在当下文明和谐、民主平等的社会大环境中,在遵纪守法、不跨越道德底线的前提下,社会倡导自由的个性发展。但是,教师作为一个特定职业,除了必须具备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品质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从某种程度看,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在未来职业道路上的方向标,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这种职业道德规范与专业知识技能同樣重要,而师范专业认证中的毕业要求,明确规定培养师范生的专业核心标准主要包括践行师德、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等内容。各级各类高校要完成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教师,必须严格遵循这些具体、规范的专业标准,并努力使这些标准成为可能—— 产出更多的合格教师。
(二)规范培养路径
同一个专业,同一门课程,在各自实际教学过程中,每所高校的人才方案、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都会因校而异,各具特色。但是,不管呈现何种特色,都必须有统一的底线标准,必须保证培养的教师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样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未来学校的教育质量稳定保持在同一个层面。而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高校各层次的师范生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指标,包括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设置、合作与实践优化、师资队伍强大、支持条件坚实、保障体系健全以及高度关注学生由入口到出口的整个发展过程。各高校只有根据这个导向,沿着这条培养路径,在统一标准与要求之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到在百花齐放的同时,保证培养出来的教师素质全面、质量有保障、能力得到社会认可。
(三)提供培养保障
明确培养标准、规范培养途径之后,如何保障培养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体系是关键所在。师范专业认证的功能是通过完善的保障体系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它通过多视角的内外监控保障毕业要求达成,通过多维度的外部评价促进培养目标达成,通过精准的改进措施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从而保障整个认证体系有序、有效、可持续地运作,为各高校培养合格教师队伍,提供科学标准和有力保障,为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四)把控培养质量
目前,我国高校的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几个类别的教师。师范专业认证对具有开展师范专业资格的学校,以及这所学校能够达到的培养标准和规格给出了明确、具体的三级监测认证。第一级是基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的监测认证,第二级是基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的监测认证,第三级是基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的监测认证。这三级监测认证标准层层叠加、级级递进、环环相扣,有序地推动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人才辈出,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高校师范专业培养的教师的教育质量。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对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改的指导作用
(一)规范音乐课程设置
师范专业认证对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规范要求:一是专业培养目标要与专业毕业要求始终保持一致;二是专业课程设置要有利于培养岗位所需能力;三是课程设置既要突出育人功能,更要提供育人的实操路径和方法;四是课程设置要充分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感体验。高职小学教育专业,不管是分方向、分专业的模式,还是全科教学,都有时间短、课程多、任务重的共性,所以在音乐课程设置方面既要符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还要从岗位能力和毕业要求去考虑。基于这一标准,从产出导向出发,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方向,应当建立在满足社会的需求上。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更需要过硬的音乐技能和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重音乐技能而轻教育理论,则师范性无法彰显,学生即便是毕业了也将难以适应未来的音乐教学。反之,如果重教育理论知识传授而轻学生音乐技能培养,毕业生必将缺乏专业性,工作起来定会力不从心。
如北海职业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开办于2017年,在学院属于新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也是在不断地调研、实践、改革中摸索,但始终坚持顺应社会对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师范专业认证的指导下,合理、规范地设置音乐课程。目前,北海职业学院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正是基于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层层推进,同时兼顾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课程与音乐专业基础课,突出师范专业特色和实践取向(见表1)。
(二)优化音乐课程结构
回顾我国师范教育的历程,教师教育课程长期开课不足,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未来教师的职业成长。因此,小学教育专业认证要解决课程结构和学分分配的问题,也就是要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重组,根据课程结构的组成要素、课程类型、学分比例等规定,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如北海职业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在设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教学与课程论、音乐教育、音乐教学技能等紧密结合;将音乐教育课程与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紧密结合;将学生在校学习与毕业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将毕业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之间的关联自始至终贯穿课程教学和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由此助推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此外,还增加了教师职业教育课程,如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基础写作、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实施、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在实训、实践方面,除了定期的见习与实习,还增加了试讲、试教,并围绕这些师范类实践课程开展系列讲座、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教育课程之余,还保证有充分的时间与多层面的平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与积累。
(三)更新音乐课程内容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保证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的同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教育;在教材选用方面,必须选用优秀教材、最新研究成果、优秀教学案例,还应及时更新与完善课程内容。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绝大部分面向基础教育教师岗位,教师岗位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充满朝气的青少年,而这些身处不同时代的青少年,既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才会产生一轮又一轮的教学改革,表现为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在这个前提之下观望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假若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一成不变,没有考虑时代的更新,甚至教学材料多年来只是“换汤不换药”,对教育现象和经验只是大范围的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日新月异的实际教育现象进行全面、深度的解读,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会导致师范生在毕业进入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后,不能快速地适应中小学教学,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调整过程。
当前,各层次的教育都在开展如火如荼的改革,核心素养、翻转课堂等新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推广的范围与速度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海职业学院顺应时代的变化,在师范专业认证的引领下,对音乐课程的改革,力求以教学为起点,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专业发展最前沿的动态;在课程内容更新方面,融入微课制作、慕课教学;教材方面以目前小学一至六年级的音乐教材为主要的辅助材料,在当前设置的乐理、视唱、声乐、琴法、欣赏与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均以小学音乐教材中选用的曲目和素材为课程教学中示范和训练的素材。让学生提前了解小学音乐教学素材的特点与要求,真正熟悉将来的教学内容,从素材选用角度实现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接地气”的教学,减少部分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的压力和障碍,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与此同时,探索“以教促学”的模式,开创与基础教育共同发展的渠道,定期安排送教下乡活动,在乡村学校开展音乐教学及相关活动的指导与实践,为学生积累教育服务经验,也为他们今后在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
(四)引领音乐课程实施
师范专业认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最终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显现。
在新时代形势下,北海职业学院小学教育音乐课程的实施也相应地更新观念、调整模式。一是积极加强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加强校校合作,收集北海乃至广西近年来音乐优质课比赛的视频、教育部“一师一优课”资源,把这些课例整理归类为唱歌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音乐活动等几种类型,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教学使用。每年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赛课等活动办到学院,从而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现场案例教学,使其了解最前沿的教学方法。二是注重信息化教学应用。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方式的学习随时随处都可以进行,利用网络平台、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已成为目前课堂的常态。近两年来,北海职业学院搭建的云课堂、职教云平台,充分体现了学院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重视,团队教师也积极学习各种信息技术,用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认证标准同时还指出,课程实施一定要重视师范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注重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指导等多种方式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对照认证标准,北海职业学院首先建立了微格教室、师范技能训练室、录课室等,让学生在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实践与钻研。其次学院与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合浦县等30多所小学建立了实践基地,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生到这些小学进行1~2周的教育见习、认识实习、顶岗实习,这些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及时掌握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此外,还聘请小学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为学生传授教学经验、班级管理经验,落实“双导师”制度,在学生的学习和实习中担任指导教师。
(五)完善音乐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检验教学体系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一个重要标尺。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教学的优缺点,促进教学的持续改进,并能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订,实现评价与修订过程的相互促进。北海职业学院以往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由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这种评价方式得出的评价结果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教学的实际效果。以乐理基础课程为例,这门课程主要以讲授音乐基础理论为主,但每周的课程内容都会安排视唱、节奏练习的回课,以检查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实际掌握与运用,这个成绩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为笔试,考理论知识,占总成绩的60%。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即使平时成绩很低,但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到最后也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而有些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很强,平时回课次数多,平时成绩很高,但有可能不喜欢背理论,导致期末考试卷面分数较低,最终的成绩肯定就不高。这个评价结果其实并不能促进师范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与师范专业认证的目的有所偏离。
师范专业认证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胜任教师岗位的师范生,其中“高素质”在音乐课程的表现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这两个方面。针对师范认证的目标和要求,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应该跳出终结性评价和卷面考试的框框条条,评价形式务必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评价内容也要尽可能地考虑教学实际运用。小学教育在一段时期内都在努力改变应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片面性,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评价的目标也应跟小学教学改革保持一致的方向,评价体系要有前瞻性,可以选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录或片段,要求学生进行评课、反思;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工合作,撰写教学设计、说课、磨课、微课等。总之,评价主体要多元,评价方式要多样,要结合时代变化,以发展教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上,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评价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总之,高职类小学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为目标的,但是,从招生、生存与中期发展需求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招生过程中都很难设置专业面试与筛选环节,招录的学生并非都具备师范生所需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得不到保障,这就给高职类小学教育专业全科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直接影响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在这种背景下,师范类专业认证为高职类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依据,有效促进高职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蔺朝坤,古香月.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英语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0(2).
[2]王书兰.师范类专业认证下的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以德州学院为例[J].美与时代,2019(5).
[3]宋彩琴,杜含荣.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湖南学院学报,2020(2).
注: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立项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引领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GXGZJG2020A003)
【作者简介】李家燕(1973— ),女,广西北海人,北海职业学院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课程教学。
(责编 苏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