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
2021-11-12刘春英
于 丹,王 莹,井 欢,高 原,潘 茜,王 哲,刘春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2016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为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本课题组深入挖掘病理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环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1 课程思政是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1.1 病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
病理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连接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病理学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在于:一是授课学时较长,涉及专业较多。本课程共90学时,是医学、护理学等多个专业的必修课程,研究内容广泛,有利于多角度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病理学是一门阐述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逻辑性和系统性强。明确局部与整体,建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思维,是分析疾病临床病理联系的前提。三是人文教育理念丰富。学生运用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患者临床症状、表现,逐渐建立临床思维,其指导性和实用性很强。病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对医护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具备人文关怀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1]。
1.2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知识点繁多,病理形态抽象,涉及面广,概念难理解。将德育引入病理学教学过程,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的激励、时代楷模事迹的引领、老一辈科学家的坚守、平凡的情感渗透,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文化认同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2]。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赋予课程以情感和情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
2 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是课程思政的关键
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态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3]。教师应提高道德修养,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性作用。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大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同时,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思考课程思政核心内涵,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的自然融合、有机融合、深度融合,避免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出现“两张皮”现象。
3 病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
3.1 明确思政教育目标,调整学时安排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本课题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对病理学课程思政进行深入思考,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增设一项活动、插入一个故事,也不是课程与思政简单的加和,它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
教学大纲是学科课程的标准,也是每门课程的教学纲要。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目标,进而确定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综合素养作为一项重要教学目标融入病理学教学大纲,对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大力开展病理学教学改革,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有效利用第二课堂这一重要手段,重新分配学时,为德育有序从容地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3.2 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将病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是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思政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注意素材选择的科学性,思政教育的系统性、长期性,润物细无声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本课程组教师与思政课及相关专业课教师合作,贴近学生需求,针对学生兴趣、学习特点构建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问题,力求思政资源具有代表性和推广价值[4]。部分病理学与思政结合内容见表1。
表1 病理学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融入点
3.3 改革教学方法,拓展思政元素
针对医学专业课程特点,充分发挥PBL教学、案例式教学的思政教育优势,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运用于病理学教学过程中[5]。例如,在肿瘤章节讲解过程中,选取典型病例,问题设置中包含30%的人文教育内容,涉及人文关怀、医疗与法制、道德伦理等层面。学生按角色分组,不同组别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在讨论过程中,促进知识内化、教学相长、价值引领。同时,部分章节采用线上授课方式,引入视频资源,扩增单位学时的信息量,将人文教育元素以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方式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情感上的共鸣。
3.4 思政融入教学评价,优化考核体系
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侧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参与度等学习过程的评价。对思政教育效果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关怀能力、职业自信、爱国主义、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考查,对比前测、后测问卷得分情况,评价德育效果。本研究对2018级中医学专业120名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学生树立了职业自信,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明显提升。
4 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学改革。”本课题组挖掘病理学思政教育元素,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教学设计、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改革,旨在润物细无声地将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厚植于学生心中,并最终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内在指引。
实践证明,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有机结合,协同作用,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期待和要求,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也为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