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美学课程改革初探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学时美学笔者

肖 萌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焦作 454001)

在高职音乐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中开设音乐美学课存在一定困难。一方面,音乐美学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多门音乐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另一方面,音乐美学课程本身具有十分鲜明的哲学、美学色彩,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辨能力。在学习这门课时,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往往反映听不懂、太枯燥。尤其是高职类院校,三年的学制,开设科目相对有限,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教才让学生听得懂、学得通、用得着成为了教学的难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反思与实践,笔者尝试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课程内容的变化

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目前高校音乐专业使用较多的音乐美学教材有张前主编的《音乐美学教程》以及修海林主编的《音乐美学通论》。这两本著作比较全面地讲解了音乐美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侧重基本理论的分析论证过程。但是,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学情出发,这两本教材的内容都显得理论过多、逻辑分析过于深奥,并不适用于高职院校。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强调逻辑构架,实现课程内容模块化

根据音乐专业培养方案,音乐美学课开设在音乐专业的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共36 个学时,教学34 个学时,复习2个学时。内容选取基于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一是音乐的美和审美的基本规律;二是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三是音乐美学自身的历史。在安排教学时,笔者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着重选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本身发展规律的内容,强调音乐实践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专门加入了拓展学生专业视野的内容。最终确定了这样的模块化内容:绪论、音乐本体、音乐与人的关系、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的关系和学科的历时性研究。

第一,绪论模块,共2 个学时,讲解音乐美学学科的基本情况,包括音乐美学学科的由来、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音乐本体模块,共14 个学时,主要分析音乐本体的美学问题,包括音乐的本质、音乐审美的特殊性、音乐的存在方式以及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第三,音乐与人的关系模块,共10 个学时,包括音乐实践活动的美学问题,例如:音乐的功能与价值、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中的音乐美学问题和音乐现象评论。第四,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的关系模块。这是一个拓展模块,共4 个学时,主要进行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如音乐与电影、音乐与摄影、音乐与建筑等。第五,历时性研究模块,共4 个学时,以梳理中、外音乐美学主要的观点为主,要求学生了解中、外音乐美学观点的发展变化。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专业情况和课堂反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整改:一是在保持五个模块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或减少每个模块中细分的单元内容;二是可酌情调整每个模块的学时分配和理论分析的深浅,从而做到有效教学,使学生听得懂。

(二)强调实例分析,弱化理论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安排了大量文献、图片、音频、视频进行实例分析,从而促进教学有效展开。

首先,通过实例可以使枯燥的分析变得更加直观形象,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内容。比如,在讲音乐审美的本质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约翰·凯奇的作品《4 分33 秒》,并提出问题:这部作品是由什么构成的?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讨论回答,这部作品是由现场随机发出的各种音响构成的。接着笔者提问,“这些随机的音响是不是可以说是毫无逻辑的组成呢”。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随时补充:“这部作品由看似由现场随机的声响构成,但实际上离不开作曲家的组织。从整体看,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决定了音乐作品的形式;从局部看,每个乐段的时间和表演的方式都是由作曲家设计。因此,这部作品的形成离不开作曲家的组织”。经过这样的观看、提问、讨论和分析,学生能更加明晰地理解“音乐是有组织的音响”。

其次,大量实例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无论古今中外,音乐作品数量巨大,题材形式丰富多样,但是学生在三年中积累的作品数量有限。在课堂中给学生多看多听,无疑能够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在每一节课中,笔者都会准备大量音乐素材,希望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聆听音乐作品。比如,在讲到音乐的存在方式时,以民歌《赶牲灵》为例,笔者向学生播放了交响乐伴奏、民族乐团伴奏、原生态唱法、阿卡贝拉等多种版本的编曲,请学生从乐队、音响、唱法等多个方面比较每个版本的特点,从而说明乐谱文本与表演文本的差别。此外,从专业之间的联系来讲,笔者准备的实例涉及美术、文学、电影、民俗学、人文地理学等多个学科。在讲到音乐的功能和价值时,通过观看黔西南少数民族的劝酒歌视频,使学生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又关注到民俗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从现象到学术,帮助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强调专业内学科关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以往的授课过程基本以理论为主,分析音乐美学观点,哲学、美学的专业术语使学生听着困难,学完又感觉和音乐专业其他学科是分裂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着意在理论分析讲授时引入音乐专业其他学科的知识,设计音乐实践环节,从专业实践出发再到理论总结。

很多本科院校开设的专业科目在高职院校音乐专业中并没有开设或者仅是浅尝辄止,但是音乐美学课程其实需要较多的音乐专业知识作为支撑。为此,笔者尝试在改革中引入微课,请相关专业课教师录制专业知识小课堂,每个视频时长约5 分钟左右,其内容涵盖曲式分析、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和舞蹈理论的小知识点讲解。插入微课,不仅在学时上不妨碍音乐美学课的教学进行,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的专业缺失,并且能使学生看到音乐美学学科与音乐专业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讲解音乐实践环节的美学理论部分,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如:作曲接龙、作品表演小竞赛、音乐沙龙、我是乐评人等。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音乐实践的同时,美学问题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教学进行也更加顺畅;最重要的是,学生不再觉得音乐美学与平时的学习无关,他们能够明确感受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这样的内容设计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学得通,用得着。

二、教学方法的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尤其是音乐现象分析法和奥尔夫教学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音乐现象分析法

除了在教学内容中选取了大量案例之外,笔者着重引入音乐现象分析法,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关注当代社会的音乐动态。比如,分析某些热点音乐人物的生平、作品和创作理念,如龚琳娜、HAYA 乐团等;或分析音乐舞蹈类热播的电视节目中隐含的审美观念,如《声入人心》《中国好声音》《舞蹈风暴》等;或分析某些当代音乐形态的变化,如流行音乐的去旋律化、当代流行音乐的类别、某些音乐作品的改编方式等。这些音乐现象具有高度的时效性、话题感、专业性和社会性,能够激发学生关注时代的变化,从多个角度看待音乐与人的关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创造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因其极强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成为世界四大音乐教学法之一。在音乐美学课堂中,笔者尝试使用奥尔夫教学法,引入绘画和律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音乐的形式与内容时,笔者以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为例,请学生听《鸟舍》和《大象》,并画出对应的形象;在听《乌龟》和《水族馆》时,请学生以恰当的体态律动表现音乐。活动结束之后,笔者再出示乐谱,结合大家展示的绘画和律动分析音乐要素:连续跳跃的音符适合用点来呈现,短时值与小的体积、快速灵巧的感受存在对应关系;低音区的柱式和弦往往与大体积、笨重庞大的感受相呼应;快速流动的乐句使人联想到灵动穿梭的事物;慢速密集的音响适合用缓慢的肢体动作来表现。用这样的方式讲解音乐的形态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音乐元素的变化,亲身探索远比教师的理论分析行之有效。

目前,在学前教育和小学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正在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会成为学前和初等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师,通过音乐美学课堂音乐活动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体验这种教学法的优势,还能向学生展示教学法实施的过程,激发他们掌握新型教学法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的需求。

三、教学手段的改变

目前,多媒体的应用已经大范围普及,网络教学平台引入实体课堂成为新兴教学手段。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校采用的超星学习通平台,在平台可以实现上课签到、发布课件、在线课堂等一系列功能。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通知学生进行预习;课中,教师可以发出抢答、讨论、分组任务和课程习题,组织学生第一时间参与活动;课后,教师可以发布作业、师生互动讨论答疑。平台的数据可以明确记录每位学生学习的进度和习题成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知识的情况,数据的变化也可以提示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比如在讲到音乐的功能与价值这一章时,笔者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学生举例说明音乐具备哪些功能,要求回答时附上相关作品的乐谱、音频、视频或者链接。这样的要求既让学生复习了课堂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最关键的是,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音乐作品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集传统面授集体学习和网络个性化学习于一体,将传统课堂教学翻转为线上教与学、线下以讨论和答疑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形态。

综上,经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个方面的改革,在传统讲授的教学基础上,提高了音乐美学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的联系,增加了课程讲授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并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发展与社会动态的关注度,使得音乐美学课程成为一门常讲常新的课程。

猜你喜欢

学时美学笔者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老师,别走……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