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沼泽湿地”前“因”后“果” 看关键能力考查
——以2014—2021年高考地理试题为例

2021-11-09新疆黄辉昂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巢湖综合题沼泽

新疆 黄辉昂

刚结束的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地理第36题和全国乙卷地理第37题第(4)问都不约而同地以湿地为情境,考查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或在不同阶段人类开发利用方式的变化,旨在呈现人类与湿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历程,重在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开放思路和视角。

以“湿地”为试题情境或试题信息不止在刚结束的2021年高考试卷中出现过,也在之前的2014—2020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过,5年共12次考查过“沼泽湿地”,并且只要出现试题中有“沼泽湿地”信息,试题答案中就有它的踩分点,这也验证了现今高考试题呈现的所有信息,不管是一个词、一个句,还是区域图中的一个图例、一个注记,它们都有可能是解题的关键,关乎精准答题,以此来考查考生对地理图文信息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能力,从而推理出地理结论,达成综合思维这一核心素养。

笔者基于2014—2021年高考试题中呈现“沼泽湿地”信息有关试题进行了整理、归纳与分析,根据高考试题考查方向,即考查“沼泽湿地”的前“因”即“沼泽湿地”的成因、“沼泽湿地”后“果”即基于“沼泽湿地”信息关联出的地理问题进行了归纳与分析。

一、考沼泽湿地“为什么在这里”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湿地出现在2014—2021年高考试题中的14次信息中,12次是以图例的形式在区域图中呈现。

3个不同省区的不同年份(见下表)分别考查了湿地“为什么在这里”,即湿地的成因分析,看似是相同的湿地成因分析,反观试题参考答案,虽然它们分析成因的角度与地理要素十分相似,但细看要素的逻辑推理则有很大的“猫腻”。

试卷及题号题型设问2020年全国卷Ⅰ,16(1)综合题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2014全国卷Ⅱ,36(1)综合题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13(2)综合题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1.初看相似

反观3道试题的参考答案,基本上是从水分收入、水分支出两个大方面来思考,再细一点的话,水分收入主要从湿地的水源补给思考,水分支出主要从排水、蒸发、下渗等角度去分析。具体思维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2.细看有差异

3道试题中,湿地成因都从水分收入,即从湿地补给来源思考。2014年全国卷Ⅱ第36题第(1)问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沼泽补给主要从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的角度思考,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第13题第(2)问分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中湿地补给注重从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和河流补给等方面思考;2020年全国卷Ⅰ第16题第(1)问则注重从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推出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从而补给湿地;从地质角度思考,即盆地内有断层分布,推理出地下水沿断层出露补给湿地。综合起来看,参考答案的不同,实际上是通过湿地补给考查了关联问题:湿地水源补给的不同方式(见图1)。

再看蒸发角度,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与巴音布鲁克湿地参考答案中都有蒸发小的结论,但西西伯利亚平原是通过试题区域图中纬度信息,推理出位于中高纬地区气温低,从而得出蒸发量小这一结论;而巴音布鲁克湿地则是通过试题文字材料“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信息来推理得出其气温低,蒸发量小这一结论。得出气温要素,进而推理出地下有冻土发育,从而得出水分支出的另一种方式:下渗不易。蒸发小这一结果相同,但原因不同。综合起来看,实际上是通过蒸发这一地理要素考查了关联问题:影响气温的基本因素(见图1)。

初看相似,细看有差异。上述分析很好地验证了高考试题答案越来越反套路,很好地落实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这一要求,真正落实了关键能力的考查。

二、基于沼泽湿地“在哪里”,考查生态效益与人地关系

湿地“在哪里”主要指湿地与试题设问中另一地理事物上下游的空间位置关系。下面我们先来看例1。

【例1】(2021年全国乙卷,37题)(节选)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图2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图2

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 改善巢湖水质方面

方面② 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试题给考生提供了①②两个方面,考生选择其一作答,不管是选择方面①,还是方面②作答,实质上都是考查湿地对巢湖的生态效益。方面①侧重考查湿地改善巢湖水质的生态效益,即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进而净化入巢湖的水质。方面②重在考查湿地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即湿地对巢湖的滞留径流、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尤其在洪水期削减洪峰等作用。

【参考答案】方面①:庄稼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会随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水污染;湿地水流缓慢,促进泥沙沉降;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连通性,加强水体自净。或方面②: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洪水风险大,湿地发展水产业耐水淹;湿地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过渡带阻碍了巢湖水的倒灌。

【触类旁通】首先梳理例1设问中湿地与另一地理事物上下游的空间位置关系:例1题干明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即设问中除湿地外,另一地理事物是巢湖,并且图中圩田变湿地位于巢湖的上游。本题考查方向主要是湿地的生态效益,侧重考查湿地对其下游水体(巢湖)的水质改善、滞留径流,尤其在洪水期削减洪峰等作用。此类考查在2014—2020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大量考查(见下表),试题中的沼泽湿地大多以图例方式呈现在区域图中(如图3,图4),解题过程中首先需要考生获取图中沼泽湿地这一关键信息,才能精准分析与答题。具体解题思维路径见图5。

试卷及题号题型设问内容2020年全国卷Ⅰ,16(2)综合题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2016全国卷Ⅲ,36(1)综合题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2015年浙江卷,36(1)综合题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2015上海卷,34综合题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2014全国卷Ⅱ,36(2)(3)综合题(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图3 2016年全国卷Ⅲ第36题区域图

图4 2014全国卷Ⅱ第36题区域图

【辩证思维】如果返回到圩田以前的利用方式发展种植庄稼,那会对巢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若设问思维这样转变,设问中虽然也有巢湖,但此时的巢湖则变成了湿地,并且湿地与该设问中另一地理事物(发展种植庄稼的圩田)的空间位置关系为湿地(巢湖)位于发展种植庄稼的圩田的下游,本设问的考查方向则转向了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即发展种植庄稼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会随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巢湖水污染;种植庄稼过程中,尤其在旱季会引用河流水灌溉农田,使河流流入巢湖的水量减少,导致巢湖面积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该类考查方向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第26题(见例2)中进行了考查。具体的解题思维路径见图5。

图5

【例2】(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26题)图6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图6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沼泽信息与考查特点】图中沼泽信息以图例形式呈现在区域图中,沼泽位于农业区的下游。当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时,进而会加大河流水的灌溉用水量,进而使河流入湖水量减少,导致沼泽湿地萎缩。

【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三、考湿地与交通建设

【例3】(2016年江苏卷,29题)

材料一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2016年5月,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

材料二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①)、连淮扬镇高铁(②)、徐宿淮盐高铁(③)等开工建设,各省辖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下图为江苏已有铁路与规划在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略)

(1)与规划建成后的铁路网相比,江苏省现有铁路网存在的明显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不足对江苏省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

(2)规划在建铁路中部分路段沿京杭大运河延伸的有________(填序号)。淮安—盐城段和淮安—扬州段高铁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

(3)规划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淮安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发生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有哪些积极意义?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第29题第2小问考查“淮安—盐城段和淮安—扬州段高铁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在这两段高铁工程建设沿线,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有湿地分布的地区,有湿地分布这一关键信息需要考生通过图例在图中获取,进而推理出沿途需经过大片湿地,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路基地质条件较差等不利条件。

【例4】(2014年全国卷,36题)

下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地区(图略)。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

(4)说明H港发展成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但在2014年全国卷第36题第2问考查“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则从另一个角度考查了沼泽湿地对交通工程建设的影响。由题可知沿海运河沿途多沼泽,可以借助沿途水域,降低工程量。

即交通建设工程中,如果是陆路交通线(如公路、铁路、高铁、管道等)建设,经过沼泽湿地时,其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是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路基地质条件较差等;如果是水路交通线(如运河开凿等)建设,则可以借助其沿途沼泽湿地水域,降低工程量。

猜你喜欢

巢湖综合题沼泽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巢湖流域2020年洪水分析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沼泽时代
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的综合问题求解策略
Passage Seven
巢湖玉卮意蕴长
红树林沼泽
爱情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