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特教学校(孤独症)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探究

2021-11-04林伟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7期
关键词:孤独症班级管理

林伟明

【摘要】特教学校是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专门对残疾儿童、青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班级管理是特教学校的主要管理形式,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首要管理者,承担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和责任,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是特教老师们一直需要面对、思考、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以广州市康纳学校为例的孤独症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管理常见难题,然后又在此基础上从“红旗班”评比入手,分析了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孤独症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希望对提升特教学校班级管理效果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特教学校;班级管理;孤独症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在特教学校,每位学生都置身于一个班级当中,且学生之间的个别化差异和需求度比较明显,各种行为问题层出不穷,对于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于孤独症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更是要针对其社交沟通和刻板行为两大特点对症下药,有意识地寻找合适的抓手或切入点。以广州市康纳学校的九年级中低功能大龄孤独症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为例,从难点、切入点和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班级管理工作的难点

(一)学生层面

孤独症学生的特点在于社交沟通和刻板行为,正因其特殊性和个别化差异,在班级管理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班级管理工作造成最大冲击的就是学生突显的情绪行为问题,要妥善处理好一个行为问题,少则几分钟,多则需要花费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主要的行为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攻击行为。指对自身、他人或者周围物件造成损伤和毁坏的行为。一部分孤独症学生的感知觉或者情绪调控异常,会通过自伤、攻击他人或者破坏周围物件来表达自身情绪和诉求,以达到满足自身需求的目的。

(2)滋扰行为。指对他人造成影响,且使自身无法正常参与到学校学习和生活的行为。如哭闹、大声说话、逃离座位等。这些行为显然是不恰当的,除了影响他人意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本人难以与社会进行融合。

(3)刺激行为。指由于自身感觉信息接受和处理异常,导致主动寻求感觉刺激补偿的行为。如玩手指、摇晃身体、拍打手掌、玩弄生殖器官等。大部分孤独症学生都会存在感统失调的情况,导致其出现大量的自我刺激行为,这些行为看起来是异常的,不符合社交规则的,但是对其而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感觉需求。

(二)家长层面

在班级管理中,除了学生的行为问题是重难点以外,家长层面的沟通工作也要落实到位,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很多班级管理工作就会迎刃而解。反之,则举步维艰。主要的家长沟通方面需要注意的细节有以下几种:

(1)心理因素。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对绝大多数毫无思想准备的家长来说,这无疑是难以接受的,无论是对家人或是家庭都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和严峻的考验。心理素质良好或者获得家庭支持较多的家长则能够积极面对,相反心理素质较弱或家庭支持缺乏的家长则很容易患上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狂躁症等。

(2)性格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人的气质个性可以分为胆汁质(直率冲动)、多血质(活泼善言)、粘液质(安静稳重)和抑郁质(多愁善感)四种类型,家长分类也对标如此。面对不同气质的家长,在沟通的过程中则需要善用不同的沟通策略。

(3)环境因素。不同的生活成长环境和背景对于家长的处事风格、思维方式都会造成影响。有些家长会进功近利,有些家长会漫不经心,有些家长会思前想后,因此在家校沟通上也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家长的影响。

二、以“红旗班”评比为切入点,落实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管理工作繁重,特教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更是千头万绪,因此作为班主任就需要找到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的切入点,以便精准到位地落实工作。以广州市康纳学校教务部“红旗班”评比项目为例,班级管理工作范畴详细见表1。

从“红旗班”的得分性质、项目、分值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依据、抓手和切入点。

(一)固定性得分

主要项目是日常规范、结构化布置、晨检卫生。即做好班级的日常布置、规范化流程等即可,只要从一开始做好基础,后续基本不需要进行大变动。如每天注意清洁卫生、体温检查、视觉提示更新等。

(二)常规性得分

主要项目是师生出勤、黑板报、班级活动、教学计划、家校联系。即做好常规化的任务,如做好出勤监督、定期更换黑板报、每月定期开展1次班级活动、准时提交教学计划、每周纸质材料进行家校沟通等。

(三)主动性得分

主要项目是师生获奖、发表文章、行为处理、家长义工。即平时需要做好论文发表的计划、行为处理个案分析、积极参加比赛等。

(四)随机性得分

主要项目是党团志愿服务、文体演出、家长分享、科研项目。随机性得分依赖于外部客观因素,因此平时也要做好班级节目的储备、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发掘和邀请家长进行分享、积极配合科研项目的推进等。

三、班级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班级管理需要“按规矩办事”

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有规矩可循,按规矩辦事。即建立大家都能持之以恒地去遵守的规则,规则缺乏约束力则形同虚设,规则过于严格则难以持久,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制定。孤独症学生的特征之一是刻板重复,善于利用学生特点,结合有效的规则约束,能够有效地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二)班级管理需要“切入点”

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有合适的抓手和切入点去开展。结合学校的评比制度,不但可以对标对项地落实班级管理任务,而且还能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避免做无用功。

(三)班级工作需要“用心听、多动脑”

班级管理工作看起来像重复枯燥,但其实蕴含着大学问,不单要精通特教专业技术和理论,还需要运用到管理学、人力资源学、心理学等知识才能管理好班级这个“公司” 。因此,在开展工作时,需要多聆听学生、家长的声音,多学习同行的经验,多动脑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管理本领。

四、小结

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工作的角色和地位极为重要,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引导者,起到学生、家长、学校三者的沟通桥梁之作用。做好残疾学生的班主任工作,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主动去了解、关爱和帮助他们成长,是一名特教班主任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万祥.班主任专业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邓双喜.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理论与工作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邱淑慧.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技能[M].广州: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梁慧婵)

猜你喜欢

孤独症班级管理
基于融合教育理念的孤独症学生社会交往干预个案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