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反应能力分析
——基于网站对疫情防控信息的报道

2021-11-03秦晓明代红英卢晓红张光贵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民办公共卫生

刘 利,秦晓明,代红英,卢晓红,张光贵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全人群普遍易感,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疫情为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1]。截至2020年5月25日24时,中国共报告确诊病例82 992例,死亡病例4 634例;全球215个国家/地区报告确诊病例[2],全国乃至全球的群众面临着巨大的健康与生命威胁。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 956所[3]。高校作为特殊的组织机构,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4],若不能有效做好高校疫情防控管理,将威胁到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5]。教育部于2020年1月21日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和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帮助师生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做好科学防护[6]。本研究旨在通过搜索、查阅各高校网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报道情况来分析高校对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以期为国家制定高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全国(除港澳台)各类型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共调查373所高校网站,其中985(211)高校51所,普通本科高校(公办)78所,普通本科高校(民办)60所,普通专科高校(公办)72所,普通专科高校(民办)55所,成人高校57所;有医学专业的高校128所,无医学专业的高校245所。每个省份均有各种类型的高校。

1.2 方法

统一培训调查员后,对各类型高校分层随机抽样,查阅(截至3月20日)各高校最早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时间(1月23日武汉封城前为前期,1月23日至2月6日为第一个潜伏期,2月7日至2月20日为第二个潜伏期,2月21日至3月20日为后期)、是否设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栏、专栏中疫情相关信息(知识、规定、办法、指南、通知、文件、新闻等)报道数量、特色防控措施及有无学生感染病例报道情况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导入调查数据,使用SPSS 2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为非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P25,P75)表示,进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高校网站首次报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时间比较

各类型高校网站涉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首次报道时间(反应速度)不一样,早期(第一个潜伏期及前期)各层次高校反应比例分别是:985(211)高校为100.00%,普通本科高校(公办)为98.72%,普通本科高校(民办)为90.00%,普通专科高校(公办)为88.88%,普通专科高校(民办)为74.54%,成人高校为49.12%;有医学专业的高校早期反应比例为93.76%,无医学专业的高校早期反应比例为79.59%。调查截止日(3月20日)还有33.33%的成人高校、7.27%的民办普通专科高校、3.33%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和2.78%的公办普通专科高校网站上未发现相关报道。各类型高校首次反应时间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 1。

表1 高校网站首次报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时间比较[n(%)]

2.2 高校网站有无设置疫情防控专栏比较

各类型高校网站有疫情防控专栏比例最高的是普通本科高校(公办),为74.36%,最低的是成人高校,为15.79%;有医学专业的高校为57.03%,无医学专业的高校为38.37%。各类型高校是否设置疫情防控专栏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高校网站有无设置疫情防控专栏比较[n(%)]

2.3 高校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报道数比较

167所设有疫情防控专栏的高校,截止到3月20日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报道数量均数(M)分别是:985(211)高校为476,普通本科高校(公办)为514,普通本科高校(民办)为137,普通专科高校(公办)为149,普通专科高校(民办)为16,成人高校为47;有医学专业的高校为173,无医学专业的高校为51。有疫情防控专栏各类型高校报道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3。

表3 有疫情防控专栏各类型高校疫情相关内容报道数比较

3 讨论

3.1 应提高成人、民办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本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从高校网站首次疫情报道时间、是否设置疫情防控专栏及专栏中疫情相关内容报道数量等可体现对公共卫生事件反应速度及重视程度的方面来看,成人高校和民办专科高校相对较差。这与成人、民办高校的综合实力等原因有一定关系。查阅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成人高校268所,涉及66万余名学生;民办高等教育机构784所,涉及11万余名学生[7]。以上两类高校数量及学生数量均占高校总数很大比例,其疫情防控效果事关高校、社会稳定,国家应该加强对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的管控和监督,提高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在重大传染病疫情爆发的情况下,各层次、各类型高校均应重视疫情防控应急管理,并结合实际,按照国家及地区防控策略,积极加入全民总动员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1+N”的家庭、社区防控作用。高校要立足国家社会需要开展服务,具备政策法律性保障优势等社会服务优势[8],履行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

3.2 发挥好医学类高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有医学专业的高校在疫情面前反应速度快,首次疫情报道时间、设置疫情防控专栏及专栏中疫情相关内容报道数量等均优于无医学专业的高校(P<0.01)。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医学类高校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提供了智力支持、科技支持并输送了人才队伍等,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率先在网络上建议:推荐CT影像作为新冠肺炎首选诊断方法。随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标准,促进了及早收治[9]。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和举办医学教育的综合大学积极组织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全力支持武汉、支持湖北等[10]。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医学院校作为一般高校中涉及医学的特殊专业类学校,有着深厚的科研与预防力量,不仅可以做到预防与治疗相结合,而且还应该为社会发挥其医学院校的特殊作用[11]。

3.3 加强高校网站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宣传指导作用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校园网站是高校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领域,涵盖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可充分反映高校治理能力和水平[12]。2020年春节期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正值寒假,高校师生主要分布在校外(全国各地),这给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这同以往高校面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不同的,其防控处置手段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好校园网站进行宣传,加强新冠肺炎及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内容建设,提高吸引力,凸显宣传阵地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应随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和发展规律了解的不断深入,及时调整高校的卫生应急防控处置策略[13]。查阅所调查的373所高校网站相关信息发现,无学生新冠病例的报道。多数高校能积极宣传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并结合学校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如2020年1月26日中国医学职教整合联盟秘书处、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团委、南丁格尔志愿服务四川医专分队在网上共同发出《致全国医学生的倡议书》,加上大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较强,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掌握较为全面,态度端正,防御积极,能采取有效的预防行为,故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效果较好[14]。

3.4 健全完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调查发现,各高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显现出一些短板,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匆忙下发通知,各高校层层下发到辅导员,由辅导员摸排学生健康状况及位置异动等,辅导员统计后层层汇报,中间环节层层叠叠,只要有一环没有做到位就可能导致全部失败[15]。张红等[16]通过梳理23所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机制的现状,发现存在应急组织体系的管理运行体系不健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存在弊端,信息报送与信息发布系统不健全,应急处置措施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健全完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应当实现应急预案的法治化,建立高校与其他组织的协调联动机制,建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措施等。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民办公共卫生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
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深化改革服务福建自贸区建设探析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