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03裴林国张园园
裴林国,张园园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与其他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职高专更加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1]。药理学是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在指导临床用药和公众健康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与基层医疗机构岗位需求衔接方面仍存在着课程标准设置、现行教材设置和现行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衔接不足等诸多问题[2]。我校积极开展以基层医疗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将临床病例和药历引入教材,基于岗位需求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本研究拟对已构建的课程体系教学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9—2020学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89人作为实验班,应用以基层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展药理学教学,另选取108人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模式进行教学。
1.2 研究方法
组织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药理学教授和药学部药师,研讨并筛选典型的临床病例和药历,构建经典病例资源库。根据病例涉及的药理和临床知识构建药理学知识体系,以病例为模块,以待解决的问题为任务驱动,以小组讨论病例和药历的形式进行教学。
1.2.1 教学要求 实验班授课方式:课前一周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教学病例和待解决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课前预习。课中,教师点评学生预习情况,布置任务,组织小组讨论。课后,布置作业。对照班授课方式:教师讲、学生听并记笔记。
1.2.2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包括同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期末总评成绩3方面。同行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期末总评成绩=实验考核成绩(20%)+理论考核成绩(80%),采用百分制。同行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结果采用非参数检验,期末总评成绩采用t检验,以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教师调查结果
参与本次课程体系改革听评课的教师共16人,发放调查问卷16份,回收有效问卷1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结果见表1。听评课教师认为实验班“更易达到教学目标”“备课和教学更加精准”和“教学设计更加突出职业特色”的占比分别为87.5%、87.5%和75.0%,远远高于对照班的43.7%、18.7%和3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n(%)]
2.2 学生调查结果
参与本次课程体系改革的学生共197人。期末发放调查问卷197份,回收有效问卷19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结果见表2。实验班完成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分别为89.9%和98.9%,远远高于对照班的47.2%和7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认为“学习兴趣提升”“更有利于了解‘必需’知识”以及“更有利于课程知识的掌握”的学生占比分别为83.1%、89.9和92.1%,高于对照班的53.7%、57.4%和6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n(%)]
2.3 两班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比较
实验班期末总评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见表3。
表3 两班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比较(±s,分)
表3 两班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比较(±s,分)
班别 总评成绩 χ2P对照班实验班66.92±13.49 80.49±7.12-9.090.00
3 讨论
3.1 新的课程体系能促进药理学教学与基层岗位需求衔接
现行的药理学内容大多以系统为单位,过于强调共性机理,对于药物的个性强调不够,特别是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讲解不够深入,与基层医疗机构岗位需求脱节严重。要切实发挥职业教育优势,进行教学内容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交流,依据常见病和多发病所涉及的药物,以基层卫生服务岗位需求为主线,突出传统药理学知识结构中非重点而在基层医院中却是常用药物药理知识的介绍[3]。本研究发现,通过运用以基层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更易达到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能根据岗位需求摒弃一些在临床上少用或者不用而在教科书上出现的药物,重点讲授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和多发病相关药物的药理学知识。
3.2 新的课程体系能提高学生药理学知识掌握程度
药理学多涉及药物的作用机制,知识枯燥,且以系统为单元的药物种类繁多、面面俱到,知识结构松散、理论性非常强。学生在学习药理学之前尚未接触临床课程,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缺乏认识,无法将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因此,学生对于药理学的学习主要以记忆为主[3],极易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厌学情绪。本研究通过以基层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展教学发现,学生不但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完成率有了提高,而且学习兴趣也有了极大提高。此外,新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认识到药理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学习更有针对性,提升了学习效果。因此,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基层岗位需求为导向,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与优化,坚持“必需和够用”原则,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开展的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所必需的知识切合度不高,所用教材内容与岗位需求所必需的知识点针对性不强,教学重点的专业性不够突出[4],课程设置和知识构架不切合岗位实际需求,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本文以基层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能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然而其长远效果还有待于扩大观察对象的数量、延长观察时间以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