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手机依赖与焦虑关系的调查研究
2021-11-03肖洪玲陈美玲肖云久张贻婷
王 倩 ,肖洪玲,陈美玲,肖云久 ,张贻婷
(1.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2.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天津 300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已不再是单一的通信工具,而是发展成为集通信、娱乐、支付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移动智能多媒体终端[1]。近年来中国大学生的手机使用量急剧增加[2],智能手机作为新兴技术被广泛使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3],其中手机依赖就备受关注。手机依赖(MPD)又称手机成瘾或手机使用综合征,是一种因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症状[4-5]。Sanjay Dixit等[6]的研究指出,过度依赖手机会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关研究也表明,手机依赖与睡眠障碍、抑郁、学习倦怠和孤独感均具有相关性[7-10]。国内关于手机依赖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医学生群体,尤其是护理本科生手机依赖的研究较少。而护理本科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其身心健康及专业素养关乎其未来发展和医疗行业的未来。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护理本科生手机使用现状,探讨手机依赖与焦虑之间的关系,以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并希望引起学生和教育者重视,为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法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某医学院在校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351份,回收有效问卷347份,有效率为98.9%。
1.2 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问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受访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和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等;二是评价手机依赖程度和焦虑状况,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用来评价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该量表由Leung编制[11],共17项。1表示“从不”,5表示“总是”。该量表有4个维度,分别为戒断性、失控性、低效性和逃避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90,表明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焦虑评估采用Zung[12]的焦虑自我评估量表(SAS),共有20个条目,SAS使用4级量表评分来定义,分别是:1:没有或很少的时间;2:部分时间;3:相当多的时间;4: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明显。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
1.3 质量控制
问卷均采用匿名形式,由研究者统一发放问卷,填写并及时回收问卷。将收集到的问卷整理并检查,双人核对并录入数据,剔除无效的问卷,以有效控制输入数据的质量。
1.4 统计分析
双人录入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进行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机依赖的基本情况
共调查护理本科生347人,其中男生57人(16.4%),女生290人(83.6%);城镇125人(36.0%),农村222人(64.0%)。详见表1。调查通过对护理本科生手机使用情况的分析,男生更倾向于观看视频、玩游戏等娱乐功能,而女生更倾向于使用手机进行社交聊天。护理本科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1小时以下仅1人(0.3%),1~3小时有 34人(9.8%),>3~5小时有 109人(31.4%),>5~8小时有 127人(36.6%)人,8小时以上 76人(21.9%)。其中绝大多数护理本科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3小时以上,占比89.9%。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n(%)]
2.2 护理本科生手机依赖影响因素的分析(见表2~3)
表2 手机依赖影响因素分析
在回归分析之前对影响手机依赖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筛查,结果发现,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压力源、自控力、人际关系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相关性。以手机成瘾总分作为因变量,每天手机使用时间、压力源、自控力、人际关系和生源地作为自变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P<0.01,说明本研究中的自变量至少有一个能够显著影响因变量手机成瘾。由表3可看出,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压力源、自控力、人际关系能够显著影响护理本科生对于手机的依赖,而生源地对手机依赖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手机依赖影响因素与焦虑的回归分析
对成绩排名进行F检验,结果显示,学习成绩排名在手机依赖得分上有显著差异(F=7.323,P=0.001)。两两比较后发现,学习成绩在班级前1/3与后1/3的学生在手机依赖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
2.3 手机依赖与焦虑的相关分析
将手机成瘾倾向得分与焦虑自评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手机成瘾总分与焦虑总分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457,即手机成瘾总分与焦虑总分之间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得出,手机成瘾4个维度,即戒断性、失控性、逃避性、低效性与焦虑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383、0.398、0.293、0.379,P<0.05,即戒断性、失控性、逃避性、低效性与焦虑之间均呈正相关。分别以手机成瘾指数量表的4个维度作为自变量,以焦虑总分作为因变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手机依赖对焦虑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戒断性、失控性、低效性对焦虑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详见表4。
表4 手机成瘾的4个维度与焦虑的回归分析
2.4 护理本科生手机依赖与焦虑状况
347名护理本科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平均得分是(40.02±10.06)分,最低分为17分,最高分为72分。焦虑状况的平均得分为(46.68±8.71)分,最低分为25分,最高分为75分。以性别作为自变量,分别以护理本科生手机成瘾总分和焦虑总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手机成瘾倾向和焦虑状况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
2.5 不同手机依赖程度在焦虑症状上的比较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中分数越高说明手机成瘾状况越严重,将手机成瘾总分由高到低排序,进行高低分组,总分前27%为高分组,总分后27%为低分组,中间的46%为中间组。经分析,手机成瘾倾向低分组98人,占比28.2%,高分组96人,占27.7%。比较焦虑状况在手机成瘾低分组、高分组、中间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手机成瘾高、低分组分别对各组中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进行统计,手机成瘾高分组共有58人存在焦虑,占高分组人数的60.4%。在手机成瘾高分组中轻度焦虑有41人,中度焦虑有12人,重度焦虑有5人;手机成瘾低分组中轻度焦虑10人,中度焦虑有1人,重度焦虑有1人。结果显示,手机依赖高分组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低分组。
3 讨论
3.1 护理本科生手机依赖与焦虑存在显著相关性
本研究中,27.7%的护理本科生有较高的手机依赖程度,这与英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10%~25%)有所差异[13],可能是采用不同手机依赖量表、不同教育方式和专业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护理本科生手机依赖与焦虑呈正相关关系,这与周琳琳等[14-15]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护理专业压力大有关,学生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以分散压力,忽视人际交往与周围环境,一旦暂停手机使用,可能会陷入焦虑状态。手机依赖程度越严重,由此产生的焦虑感就越重。研究结果显示,班级成绩排名能够显著影响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P<0.05),且成绩排名前后手机依赖程度差异较大,成绩靠前的学生可能倾向于把时间投入学习中,自我管理能力较好,而成绩靠后学生可能选择逃避现实,把时间投入手机休闲娱乐中,长期下来,便会产生依赖。但与之前研究不同的是,男生和女生在手机依赖上无差异(P>0.05),可能由于样本量较小,仅在同专业范围内调查有关。
3.2 手机使用时长和人际关系能够影响护理本科生对手机的依赖
在影响手机依赖的因素中,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压力源、自控力和人际关系对手机依赖有显著影响(P<0.05),这与罗舒仁、王立梅等[16-17]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近年来手机功能极大增加,成为学生生活、学习及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同时智能手机普及也满足了其好奇心和新鲜感,护理本科生沉迷手机时间越长,手机依赖程度越高。同时,可能存在社交障碍或人际关系差的护理本科生不愿与外界交流,而智能手机往往是其精神寄托,长期下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手机依赖的同时也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不良影响。
3.3 科学合理解决护理本科生手机依赖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和焦虑问题,需要学生积极配合,制订学习和生活计划,合理安排和控制手机的使用,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手机依赖的关注,制定适当的规章制度,鼓励和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许婷婷等[18]指出,学校应加强手机依赖相关知识的宣传,科学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创造更好的环境,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手机[19]。苗苗等[20]的研究发现,家庭因素也会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发生有影响,因此,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多给予孩子关爱,以减少手机依赖的发生。
3.4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研究中的调查对象仅局限于某医学院校的护理本科生,并不能反映出全体护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和焦虑情况。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跨专业与区域的深入研究,同时应采用纵向研究和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适当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