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文学社团育人价值、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11-03董志焕井东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医学院医学生社团

董志焕,井东燕

(1.济宁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2.济宁医学院图书馆,山东 济宁 272067)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阶段。教育部早在21世纪初就提出了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号召,并将大学生人格健康作为衡量素质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1]。中日医院院长王辰院士曾讲到,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塑造在医学院校的教育之中必须是重中之重。当今社会医患矛盾层出不穷,医学院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强化人文关怀理念。“新医科”的提出,要求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的医学人才。医学生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创新发展大学生文学社团,是医学高校人才培养不容忽视的课题。笔者以济宁医学院为例,就文学社团在医学高校的育人价值、发展现状以及对策进行探究,以期引起高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为同类高校文学类社团改革发展提供思路。

1 医学院校文学社团的育人价值

1.1 提升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德医风建设[2]。当前,很多医学类高校以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学习为育人重点,忽略了医学生思想品德、责任感的培养。医学生是将来的医护工作者,从事的是关乎人性命和健康的神圣事业,肩负着重要的医学使命和社会责任。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崇高人格。医学生参加文学社团,通过阅读文学经典,挖掘优秀的、智慧的、哲理的文化典范,汲取思想精髓,潜移默化地提升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3]。例如,通过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佛家文化的“慈爱、奉献”,道家主张的“悟道、修德”等,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医德修养的关联性[4],这些都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范本。

1.2 提高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改革,要求医学生具备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文学是一门人学,是为了人的完善和完美而创作的。发展文学社团,厚积文学底蕴,有助于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感知能力,陶冶审美情操[5],提升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能力。医学生通过对文学经典的阅读,在作品感知、研读、鉴赏、顿悟中,提高语言表达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来自生活、生命的美好,丰富医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帮助他人创造美好而健康的生活。

1.3 有助于医学生心理疗愈,健全人格

调查显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是困扰医学生的重要因素,不少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心理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较差[6],影响了医学生自我认同感,有的焦虑、抑郁甚至放弃自我。文学阅读具有心理疗愈的功效,为大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打开了一扇窗户。深度阅读有价值的图书,帮助医学生敞开心扉,汲取有益信息,解决心理问题[7]。文学社团正是通过各类书籍阅读、文化活动、征文活动,鼓励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以经典人物宽容善良的品质、奋斗不息的精神、战胜挫折的能力、深刻的人生哲理,来引导医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对真、善、美的思考,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8]。

1.4 激发“第二课堂”活力,丰富校园文化

为落实《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精神,各高校积极响应,鼓励学校社团积极承办各种有特色的活动,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学校对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情况进行认定,给予相应学分。“第二课堂成绩单”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8]。大学生社团已成为大学生广泛交流、提升自我的重要平台。文学社团活动的自由度较大,通过组织各类文学性、文化性活动,积极推进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丰富校园文化。大学生社团搭建了师生交流的桥梁,专家名师、指导教师参与,提升了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激发了第二课堂的活力。

2 医学院文学社团发展困境

高校文学社团对大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为高校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如今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管理方式、医学生认知方式转变,文学社团的发展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2.1 后继力量匮乏

社团纳新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未来一年的发展以及后继人才的培养。通过与文学社团负责人的线上访谈,对山东4所医学院(济宁医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文学社团纳新的情况进行调研,总体状况都不理想,有的医学院文学社团一年的纳新人数才27人。相对来说,济宁医学院文学社的纳新人数有上升趋势,可能与社团合并(文学社与国学社合为国风文学社)后,融入传统文化热点有关。但与漫研社、实战素质拓展协会(团体游戏竞技类)、爱心社等时尚、公益社团相比,文学类社团纳新人数还是少得多(见表1)。纳新人数越少,社团发展的中坚力量就越薄弱,后继力量补充不上,势必会造成恶性循环,文学社团也就日渐式微了。

表1 2018—2020年济宁医学院部分社团近3年纳新情况(n)

2.2 活动吸引力不足

通过调研发现,医学院校文学社团活动形式单一,数量太少,且重复性、同质化严重;活动规模小,层次较低,缺少整体规划;社团缺乏系统、全面的指导。文学社团活动与时代发展趋势、医学生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目前4所医学院校文学社团举办的活动,从广度和深度上有待改进和提升,真正能提高文学鉴赏、文化探究等能力的社团太少,且活动创意不足。文学社团在学生评价中满意度低,在校园社团组织中缺乏竞争力,逐渐处于被边缘化状态。

2.3 社团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生社团活动工作由校团委下设的社团联合会管理与考核。社团联合会是学生组织,重在形式监管而无实质性管理,社团发展缺少引领,开拓性不足。另外,文学社团内部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结构规划不清晰,工作目标不明确,造成社团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凝聚力不强、执行力欠缺。

2.4 实用主义、功利性倾向严重

目前,教育体制中的实用主义观念裹挟了部分大学生[9]。在医学高校,人文氛围缺乏;文学教学、经典阅读等通识课程较少且不受重视;医学生受实用主义影响,文学观念淡漠;受环境影响,参加社团功利性倾向严重,特别是第二课堂的实施,很多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是以加学分为目的,为大学履历增加筹码。

2.5 学校扶持力度不够

教育观念相对保守,文学、文学社团在高校逐渐被边缘化,使真正的文学精神不被理解、不被重视。文学社团与社会接触交流少,活动影响力不足,难以获得学校扶持,既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经费、资源、培训、指导等都不到位,发展较为艰难。我校每年会给活跃社团一定的奖励,但对于文学社团并没有专项的扶持资金,活动场地申请手续复杂,学校相关部门顾虑过多,活动项目难以过审,指导教师多为业余兼职,指导社团精力与时间有限。

2.6 新媒体对文学阅读的冲击

信息社会的发展使阅读进入泛在化、移动化时代。便捷的阅读设备、丰富的电子资源,拓宽了阅读渠道,但也影响着阅读选择,逐渐改变用文字获取知识的思维方式。感官式获取信息、碎片化阅读,正在侵蚀文学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10]。大学生阅读朝着时尚化、娱乐化、快餐化方向发展,消遣功能和消费功能愈来愈明显,经典文学阅读遭受极大的冲击。

3 医学院校文学社团后续发展路径探讨

3.1 创新活动思路,丰富活动文化内涵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大学生社团的生命力在于无限的创造力。社团活动是一个社团的灵魂,创新活动思路,做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调整,是目前文学社团的当务之急。

(1)经典阅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展多元立体阅读。文学阅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诸如汉服、茶艺、评书等多文化元素的融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文学社团的突破提供了路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笔者所在的济宁医学院国风文学社顺势而为,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策划了丰富的“云端”活动,举办了诗词鉴赏、汉服秀、茶艺讲座、读书漂流等线上活动,以诵读、书写、绘画、交流、展演、讲座等形式,开展“书香抗疫”,培养医学生阅读和文化素养,为活动开展开辟另一阵地,给文学社团后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国学阅读与人工智能体验相结合,顺应现代化阅读趋势。由体验带动阅读,搭建传统文化艺术工作坊,将AR技术融入传统文化艺术工作坊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清明上河图的AR视效、人工智能书法台等,借助VR眼镜等科技设备、“裸眼视觉+AI”多轮交互等新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11],给学生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悟,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激发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3)注重调研,聚焦医学生阅读兴趣,开展精准服务。每年选定特定时间段,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医学生的阅读动态、文学偏好、活动需求、活动评价、问题与建议等,根据建议和反馈,及时调整活动方案和思路,更为精准地开展社团工作,引导医学生阅读、鉴赏、探究、创作。

(4)提升活动文化内涵,形成品牌效应。打造系列特色活动,注重社团文化产品经营,形成社团的品牌,扩大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在实践中,济宁医学院国风文学社已形成以儒家经典、诗词鉴赏、经典情景演绎等主题阅读,汉服文化、传统文化讲座,主题文化手工制作,国学知识竞答等主题文化系列品牌活动,受到师生的好评,创新设计社徽、社旗,融入社团文化内涵和活动特色,展现社团形象[12]。后期继续完善、巩固、拓宽社团品牌,明确社团定位,创新活动模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3.2 注重文学社团与地域传统文化联系

每所高校所在地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烙印和地域特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受到地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13]。例如笔者所在的济宁医学院地处“东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运河”的济宁,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底蕴丰厚,为高校文学社团开展特色地域文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利于社团文化内涵的丰富与提升。

(1)实地研学。济宁医学院国风文学社注重阅读推广儒家经典,在继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同时,充分汲取富有地域特色的精神文化滋养。文学社定期组织社团去当地名胜古迹实地游学,亲临“三孔”“尼山圣境”等,感受古圣先贤留给世人的精神馈赠,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沿革,从而找到文学与地域传统文化的契合,丰富社团的文化底蕴[3]。

(2)特色空间研学。为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的特点,济宁医学院图书馆设有特色文化空间“仁学阁”,内设有孔子像、古典中式桌凳、名人壁画,并藏有大量儒家经典书籍,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雅致的研学空间。社团会定期在文化空间开展各项活动,比如儒家经典阅读、传统文化讲座、诗词鉴赏、诗词写作探讨、古代饰品制作、情景演绎等。特色空间建设,有利于营造古典文化氛围;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有利于提升活动影响力。

3.3 多方联合,跨界、跨际合作

(1)设立驻校作家。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驻校作家制度。文学大家进入校园,有的直接被学校聘任,成为学校长期文学教育指导教师;有的短期合作,在高校兼职文学教育工作,不定期进行文学交流活动。当代文学大家莫言认为,作家进校园,对作家和对学生都是好事,“作家进入校园,对作家的写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如果直接和作家打交道,听作家谈创作,也会获得许多从正儿八经的高校教师那里得不到的东西。”[13]驻校作家制度的设立,利用名人效应,吸引带动更多的大学生阅读,学会深度解读文学,思考问题,分析作品;用创作人的思维,认识社会,感受生命,领悟人生。

(2)联合地方学术组织。医学院校文学社团活动大多集中在校内,与社会接触交流少,无论学术水平,还是文化视野,都相对欠缺,活动影响力弱。若由学校团委协助,与当地文学组织合作,联系当地作家协会、读者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定期举办文化讲座、文学创作、作品赏析等活动,有利于开阔大学生阅读视野,提高文学审美能力,培养学术思维,提升社团影响力。在合作中,大学生社团得到名家、专业人士的指导,提高社团的活动层次,提升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

(3)与“明星”社团联盟营销。现在,高校倡导医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及“书香校园”建设,为文学社团发展带来新机遇。文学社团通过策划大型覆盖面广的特色活动,联合校内学生会、艺术团、志愿者服务队等学生组织,共同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社团联盟的营销效果,在合作共赢中进一步扩大文学社团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展现文学社团的独特魅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气息,促进“书香校园”建设。

3.4 建立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及相应配套制度

(1)建立完善社团管理制度。社团负责人结合实际情况,规范制度建设,保证管理制度的实用性[14]。一方面,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加强社团组织架构建设,明确社团各个部门的分工;另一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奖惩制度,激发社团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社长、部长、组长,分级管理、横向帮扶,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协同创新,奖惩分明,有效增强社团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15]。

(2)争取高校深度支持,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高校要将学生社团发展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整体工作中去,由校团委直接指导与监督[16],定期拨付一定活动经费;管理部门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定期进行绩效考核,激发社团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整合校内师资,配备专业指导团队,对社团发展进行全面指导;重视社团干部队伍建设,其一,社团负责人的选拔要公平公正,多方面进行考察后任用;其二,学校定期对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提高其思想认识、工作能力[12];学校为大学生文学社团举办活动、刊物出版提供必要的资助,派专业教师为大学生文学创作提供必要的指导[10]。

4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大学生社团建设工作成为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所在[16]。医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更是离不开文学社团的助力。文学社团通过发展创新、学校支持、社会关注,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和文化气息,全方位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医学院医学生社团
缤纷社团
新乡医学院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