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2021-11-03蒋鑫鑫张玉娟
蒋鑫鑫,张玉娟
(1.威海市立医院,山东 威海 264200;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特异性的眼底改变,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可出现视物模糊甚至失明,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5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重要因素之一[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激光手术治疗,在治疗前,患者对于治疗效果及预后都较担忧[3-4]。Mishel[5]认为疾病不确定感是个体对于病情的医学相关知识、用药、诊疗过程及预后等存在不确定感,此种不确定感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心理及生理健康。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临应激事件或其他相关困扰时而选择的解决方式,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受个体本身的气质、性格、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周围环境的影响[6-7]。社会支持指来自除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良好的社会支持往往能使个体直面困难和压力[8]。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为临床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在威海市立医院内分泌科及眼科就诊的162例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8例,女54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6.67±6.40)岁。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60岁及以上,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符合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并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证实为DR增殖前期和增殖期,在此之前未进行DR相关治疗;(3)未合并恶性肿瘤、严重慢性病等其他危及生命的疾病;(4)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研究工具
1.2.1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9](MUIS-A)量表由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性4个维度组成,共33个条目,其中第15个条目得分不计入总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9,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7以上。
1.2.2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10](SCSQ)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共20个条目,某维度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越愿意采取此种应对方式。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0~3分分别表示不采取到经常采取。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5,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7和0.783。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1]共10个条目,总分为66分,<22分为低水平,22~44分为中等水平,45~66分为高水平。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96。
1.3 统计学方法
1.4 质量控制
在问卷发放前,与研究对象进行沟通确认,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发放纸质问卷,若研究对象对问卷内容存在疑问,采用统一语言进行解释,问卷回收后由双人核对,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现状(见表1)
表1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现状(±s,分)
表1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现状(±s,分)
项目 最低分 最高分 平均分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总分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性总分消极应对积极应对21 23 12 10 69 6 16 19 59 34 20 16 122 19 32 41 41.11±11.55 29.00±3.61 15.67±2.59 14.11±1.67 99.89±17.74 12.22±4.43 25.50±5.05 30.44±6.87
2.2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与不明确性维度、复杂性维度、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及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均呈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得分与疾病不确定感的4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P<0.01);而积极应对得分与不明确性维度、复杂性维度、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及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均呈负相关(P<0.01),见表 2。
表2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2.3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疾病不确定感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因变量,以社会支持总分及3个维度、应对方式的两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共解释疾病不确定感总变异的86.4%,见表3。
表3 患者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疾病不确定感影响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中,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9.89±17.74)分,处于中等水平,这与张楠楠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疾病不确定感可能与患者自身年迈,对于医学知识等新事物接纳能力不足,同时身体器官退行性改变对疾病产生恐惧感有关,手术及后期的漫长康复及治疗过程使患者较迷茫,因此,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普遍存在。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良好的社会支持水平能够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压力,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本研究中,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这与王婧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由于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大多数情况下不会短时间危及患者生命,故患者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引导其重视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并鼓励家属及时给予患者关怀和帮助,以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减轻个体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会导致个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影响身体健康。本研究中,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更倾向于积极应对,因此患者有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疾病,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3.2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疾病不确定感有预测作用
表2显示,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1),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即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良好的社会支持和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采取消极应对则会增加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表3回归分析也显示,社会支持总分、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均对疾病不确定感有预测作用。因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要提高患者的积极应对水平,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护士可积极与患者沟通目前的身体状况及治疗护理方式,指导其查阅正确的医学相关网络、书籍,使其明确疾病发展过程、治疗方式及预后,对待语言沟通能力相对不足的老年人,要耐心解释,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治疗效果[14]。另外,可通过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或请预后较好的患者现场演讲,使双方真实接触,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降低疾病不确定感,促进患者疾病康复[15]。
4 结语
当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数量急剧增长,虽然国内外学者不断提出新的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仍依赖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患者实施科学规范的干预方式,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社会支持水平,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的治疗过程,可以有效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进而改善预后。因此,在面对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时,要充分平衡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三者的关系,对患者进行正确引导,提供有效的疾病信息支持和健康教育,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关注,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