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教学理念的团队科研驱动式教学模式在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03杨新丽杨喜梅
杨新丽,边 芳,王 渤,杨喜梅
(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30年我国的医学科研创新能力要显著提高,同时服务卫生健康事业的能力也要显著增强。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质量的日益增长和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护士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已不是完成治疗和护理工作这么简单,更需要其能运用科研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加强对护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既符合国家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需要,更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1]。然而作为护理队伍主力军的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本科护生)科研能力却普遍较低[2],这将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以及护理事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3]。护理研究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课程,对护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与分析能力、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和沟通能力等各项能力的综合表现均要求较高,护生的科研能力只有经过实践运用才能真正掌握与提升。传统教学法多以讲授为主,尽管教师在有限教学时间内花费大量精力,但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4]。OBE理念又称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是世界名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且长期实践证明它在提高教学质量和课程评价方面是有效的,OBE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开始“教”与“学”双方就必须明确该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教师要根据护生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毕业生能力目标要求和预期学习成果反向设计教学过程[5]。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向是“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新带动创业,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与OBE教学理念强调关注护生个人、强调个性化评定和强调能力本位的科学内涵是一致的[6]。本研究是探索在护理研究教学中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团队科研驱动式为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为改善护理研究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医学院2016级363名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 20~23岁,平均(20.97±1.16)岁。纳入研究时,护生已修完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相关课程且均通过考核。
1.2 方法
1.2.1 课程设置 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胡雁主编的第4版《护理研究》为教材。课程设置在第5学期,共36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每周2个学时(1~10周),实验16学时,每隔一周上一次,每次2个学时(2~16周),共8次课。
1.2.2 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课程组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护理研究课程中采用基于OBE教学理念的团队科研驱动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采用本科护生毕业时需达到的科研能力要求反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提炼课程内容,并将其设计成前后相关的系列研究项目,要求护生在实验课中完成。通过科研实践,使护生完成“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学习思维转变,从而改变本科护生“重视成绩、轻视过程”“重视知识、轻视能力”“重视细节、轻视系统”等现象,促使护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护生从系统的观点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习惯,同时培养护生严谨的科研思维和科研动手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价值。
1.2.3 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将护理研究核心内容和知识点分解为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系统研究项目,即科研选题、文献检索、调查工具的选择、撰写开题报告、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撰写论文、论文答辩8个项目,护生科研团队将这些项目在实验课中循序渐进地完成。
(2)教学方法。第一,实验课前护生的思想准备。教师在第一次护理研究理论授课时,首先,帮助护生明确本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通过理论考试和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其次,调查本科护生完成课程预期学习成果的动机和存在的困难;再其次,分析本科护生完成课程预期学习成果的动机和存在的困难,帮助护生明确通过护理研究学习,给护生科研能力提升带来的益处和往届护生成功的科学研究案例,以此鼓励和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消除护生“谈研色变”的畏难心理;最后,告知护生本课程将采用基于OBE教学理念的团队科研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实验课教学,每次实验课将采用护生科研团队的形式于课前完成科研项目、课中进行项目完成情况汇报、课后进行反思和巩固提升,从而真正体现“以护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认证理念。第二,实验课前的工作准备。一是护生分组,每班护生分成两大组,然后以自由组合的方式2~3人组成1个科研团队,每个大组选出1名大组长,每个科研团队选出1名小组长,每个大组由1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本组的所有科研团队。二是课程组教师在超星学习通上完成护生科研团队建设、指导教师分配以及课程资料上传(课程进度、教学PPT、教学视频、课后练习、相关文献、学科动态),各实验项目要求在课前一周以通知的形式在学习通平台发布,保证输出信息的及时、完整和准确;当护生有疑问时,可以进行组内、组间讨论,也可以在讨论区给指导教师留言或直接打电话咨询指导教师。第三,实验课的实施。科研团队按实验课进度和项目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性科研实践,在课前完成本节课科研项目并提交至超星学习通;课中科研团队逐一进行项目汇报,每队汇报结束,其余科研团队向汇报队至少提问2个问题,由汇报队成员回答,然后指导教师根据汇报队的汇报情况和问题回答情况进行指导,让护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最后采用课程组教师共同研制的项目评价表对汇报队本次项目完成情况、回答情况和科研团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打分;课后各科研团队在大组长督导下将课中发现的问题予以改进,并将修改后的资料再次上传至超星学习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批阅,从而让科研团队对项目的整个研究过程(科研选题、文献检索、调查工具的选择、撰写开题报告、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撰写论文、论文答辩)呈可追溯性的持续提升。第四,总结提升。在每个大组项目研究成果完成后,指导教师遴选最具规范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进行表扬,并引导护生对受到表扬的研究项目进行学习和总结;然后指导护生根据不同期刊的论文格式要求调整论文结构并发表,尤其是优秀项目。护生在课程中完成的论文能够发表,极大地激发了其学习的成就感和科研兴趣,他们会在下一届护生中产生积极的榜样效应。
1.2.4 考核方式 OBE理念强调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重视护生能力的提高和最终学习结果,因此在课程评价时,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全程考核评价模式,即护生最终成绩由理论成绩(期末闭卷考试,占50%)、实验成绩(科研团队最终完成的论文,占30%)、平时成绩(每次实验课指导教师给出的项目平均分,占20%)组成,弥补采用单一理论考试护生考前突击、考后遗忘带来的不足。
1.3 课程改革成效评价
护理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成效的评价由护生课程考核成绩和护生对护理研究满意度评价得分两部分组成;护生课程考核成绩由教务系统提供数据,护生课程满意度评价表由课程组教师编制,于课程考试结束(17周)后,统一让护生在问卷星上以无记名的形式填写,消除护生对考试结果担忧的影响。护生课程满意度评价表由15个条目组成,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依次为4~0分,问卷总分为 0~60分。经测定,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本科护生最终课程成绩(见表1)
表1 本科护生最终课程成绩(n=363)
2.2 本科护生对护理研究满意度评价得分(见表2)
表2 本科护生护理研究课程满意度评价得分[n(%)]
3 讨论
3.1 OBE教学理念的教学改革能有效实现护理研究课程教学目标
目前护理研究课时数相对较少,但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因此单一的理论教学不能实现护理人才创新能力、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其实是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实践与延伸,实践教学能帮助护生更深入地扩展认知领域,塑造护生利用所学知识和人际圈进行勤学、勤思、勤辩、勤练、勤研的探索与创新精神[7]。
按照OBE教学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以及最新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护理学专业评估要求“压缩各门课程学时,把时间还给护生,同时加大实验课占比”的策略可以看出,国家对本科护生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有明显提高。本研究采用的教学改革方法对本科护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了“打基础、强实践、重实效”的作用。363名护生所在科研团队均完成了所有科研项目,并有效撰写出学术论文,最终课程成绩全部及格,且80分及以上人员占到了78.24%;护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高,满意及以上的占90.63%,这与邢唯杰、王萍等[8-9]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基于OBE教学理念的团队科研驱动式教学模式达到了以下5个转变有关,即把“填鸭式”课堂变为师生交流课堂(护生汇报,教师引导和答疑);把“重教轻学”转变为“以护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提高护生学习主动性;把封闭课堂变为开放课堂,实现课前线上预习和完成项目、课中护生汇报教师答疑、课后项目持续改进;把“重学轻思”变为“善学善思、学思结合”,护生能好学、好思、好问、好做、好练;把知识课堂变为能力课堂,把学到的碎片知识变成系统的项目应用于实际中,最终建立了专业知识体系、系统观念,加强了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6]。由表2“您认为OBE理念下的教学法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数据结果显示,90.36%的护生同意和完全同意,说明基于OBE教学理念的团队科研驱动式教学模式对护生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和应用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国家对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3.2 OBE理念下的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有研究表明,本科护生学习效能感是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的中介变量,学习效能高的护生专业认同度高、学习倦怠低[10]。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提升护生的学习效能。表2数据结果显示,94%以上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护理研究是重要且必须学习的,说明通过护理研究的学习,绝大多数本科护生已经认识到学习护理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继续学习科研知识和技能的内驱动力已被激发,这为护生今后自觉主动地学习科学研究相关知识和技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93.39%的本科护生对采用的教学方法满意,且认为护理研究实验课激发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科研意识、掌握了护理科研的整个环节和方法的护生分别占83.20%、90.64%和90.36%。说明本研究运用的教学改革方法为护生提供了开展科研实践的平台,同时指导教师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这极大地激发了护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了护生的学习成效。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护生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一是所有护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二是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参加省级大学生挑战杯并获奖十余项,三是成功发表论文6篇,四是有1篇论文到日本进行学术交流,达到了课改的预定目标,使护生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锤炼和提高了学术科研动手能力,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其他护生参加各类竞赛和学术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