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思政元素的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1-11-03陈毓,陈巍,梁勇,张乐
陈 毓,陈 巍,梁 勇,张 乐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我院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团队为了更好地践行“三教”改革、“三全育人”的理念,培养中医药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贯穿于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课程团队还以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的独特优势为巧妙抓手,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学生专业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强化社会主义的育人导向落到了实处。为进一步在课程教学中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一个范本,对促进高职医药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 课程分析
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但古人云“虽有良医而药味为伪药,则良医无济于事”,保证药品质量是药品治病救人的最基础的第一步。中药鉴定技术是高职中药制药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中药质量真伪优劣的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以及对中药鉴定的传统理论、方法和技能的继承、发展、创新能力。以前的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准确贯彻高职教学改革精神,通常仅仅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忽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是我们教学团队目前研究的方向之一。
2 教学设计(见表1)
表1 教学设计内容
中药按照来源大体可分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动物药虽品种不多,但中医临床常用的动物类中药大都比较珍贵,动物类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常用于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等疾病的治疗。因此,动物类中药鉴定技术是整门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教学项目,主要包括鹿茸、天然牛黄、羚羊角、阿胶、海马、斑蝥、金钱白花蛇、蕲蛇、珍珠等的鉴定。本单元教学内容之间是平行关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局部入药、动物全体入药、动物病理产物入药及动物加工品入药的药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类入药部位的动物药鉴定技巧。
动物类中药蕲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止痛解毒的功效。由于其野生资源越来越少,导致其价格昂贵,现在医药市场上伪造和掺假现象也较多见,为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务必进行真伪鉴别。本次教学通过丰富的视频、图片资源结合教师讲解,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蕲蛇的来源、性状特征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点。此外,还通过介绍李时珍不顾危险亲自观蛇的故事,鼓励学生学习李时珍的追根究底、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并引入李时珍历经艰辛著成《本草纲目》的故事,鼓励当代大学生弘扬李时珍求实创新、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从而传承、发展好祖国中医药事业。
3 教学实施
本次课程按蕲蛇的来源、李时珍与蕲蛇、蕲蛇的性状鉴别、蕲蛇的混伪品鉴别、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总结等环节展开。
3.1 按蕲蛇的来源
教师结合蕲蛇标本,讲授蕲蛇的来源。蕲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教师讲述“有关五步蛇的那些事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李时珍与蕲蛇
教师结合视频、图片等资料介绍李时珍家乡湖北蕲州的“蕲州四宝”,引入李时珍与蕲蛇的故事。教师图文并茂介绍李时珍为了更好地区分蕲蛇与其他白花蛇,不顾危险、亲自爬山观蛇,著成了《蕲蛇传》。李时珍将“白花蛇”和“蕲蛇”两种中药区分开来,为后世医生临床选用提供了方便,也避免了大量误用蕲州“白花蛇”而发生的中毒现象,鼓励学生学习李时珍的追根究底、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3.3 蕲蛇的性状鉴别
教师引入蕲性状鉴别的专业术语: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连珠佛指甲。结合标本、图片还有视频资料,采用启发式教学、讲授法等方法,讲解“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
蕲蛇吻端向上突起,习称“翘鼻头”。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略呈菱方形,习称“方胜纹”。蕲蛇腹部灰白色,鳞片较大,有多数类圆形黑斑,习称“连珠斑”。尾部侧扁,尾尖一枚鳞片尖长,称角质刺,俗称“佛指甲”。
3.4 蕲蛇的混伪品鉴别
由于其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价格昂贵,现在医药市场上伪造和掺假现象也较多见,为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务必进行真伪鉴别。教师通过几种蕲蛇常见掺伪品的展示,利用对比法引导学生学习蕲蛇的鉴别技巧。
3.5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教师结合视频资料,介绍李时珍的事迹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教师介绍李时珍不仅亲自观察过有剧毒的蕲蛇,还亲自品尝了麻醉药———曼陀罗花,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真可谓实践出真知。李时珍很重视这种研究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一一采视,颇得其真”。教师突出强调李时珍正是以这种不畏艰辛、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踏遍万水千山,历时27载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教师重点介绍《本草纲目》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李时珍追根究底、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感知李时珍伟大的事迹,鼓舞每位中医药人积极探索、甘于奉献、砥砺前行,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
3.6 总结
教师再次通过“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连珠佛指甲”的经验术语对蕲蛇的性状特征进行形象的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重点掌握蕲蛇的性状特征(见图1)。
图1 蕲蛇药材的性状特征
4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丰富的视频、图片资源结合教师讲解,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蕲蛇的来源、性状特征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点。此外,我们还通过在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贯穿中华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鲜活、生动的事例,巧妙地将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与专业知识相融合,自然渗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感受、领悟、升华,为将高职医药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真正落于实处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