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结合形成性评价在儿科见习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1-11-03张亚停徐宏贵韩黠蔚梁立阳方建培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儿科病例研究组

张亚停,徐宏贵,韩黠蔚,梁立阳,方建培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儿科临床见习教学是儿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学生接触儿科临床的开始,为从学生角色转换为医生角色的重要过渡时期[1]。但目前儿科见习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即见习带教教师讲课,学生跟查房、床边教学等,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多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存在基础知识与临床的脱节,学生对儿科疾病本质、临床认识的精准度及深度不足等问题,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动态发展和培养重视不足。为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十分有必要进行儿科见习教学改革及改善评价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索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结合形成性评价在儿科见习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0年在我院儿科见习的临床学生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研究组(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结合形成性评价组)与对照组(传统教学结合总结性评价组)各60名。研究组中男 34 例,女 26例,年龄 21~24岁,平均(22.37±0.42)岁;对照组中男 32例,女 28例,年龄 21~23岁,平均(22.29±0.37)岁。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结合总结性评价,研究组采用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结合形成性评价体系,具体模式如下。

1.2.1 见习笔记 见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写见习笔记,比如通过阅读有相关见习内容的基础和临床教材、文献,记录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掌握知识程度,还有对难点、重点以及疑难问题的理解等,见习带教教师根据见习笔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习指导,并进行成绩的评定。

1.2.2 PPT团队制作和演讲 把见习学生分成小组并组成团队,布置PPT制作和演讲的任务,比如一组学生演讲儿童腹泻病,即需共同准备一个有关腹泻病的教学PPT,并在特定时间演讲。由带教教师及其他学生对PPT制作水平进行评价,包括对教学大纲的掌握度、对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的掌握度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等。

1.2.3 基础与临床融合的PBL病例讨论 根据儿科见习大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让学生参与病例讨论,病例讨论中会涉及基础与临床的内容,提前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前准备病例讨论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然后组织学生参加病例讨论,在病例讨论中提出基础与临床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基础知识来解决临床问题,让学生总结病例特点,并根据病例讨论的目的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基础与临床融合的PBL病例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临床思维,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此过程中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临床思维的建立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1.2.4 教学实践活动 主要评价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医患沟通能力、运用临床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临床和基础课的教师一起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包括掌握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情况及技能操作能力和实践教学报告等进行评定。

1.2.5 座谈与问卷调查 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在座谈会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特定的时间,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不记名的调查。通过以上方式完成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形成性评价,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1.3 观察指标

(1)基本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基本技能考核包括儿科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专业技能考核包括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气管插管、儿童心肺复苏等,成绩均为100分,分值与技能水平呈正相关。(2)学习能力。采用自制学习能力调查问卷评测,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5项内容,单项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以0~5分为范围,分值越高,学习能力越强。(3)临床思维能力。采用自制临床思维能力调查问卷,包括应变能力、疾病信息整合、个案分析能力、诊疗计划制定,单项为100分,测评分值越高,提示临床思维能力越强。(4)教学模式认可度、满意度。采用自制教学模式认可度、满意度问卷,前者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等内容,总分为100分,>80分为认可;后者包括提高慎独意识、增强医患沟通能力等内容,总分为100分,>8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基本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对比

研究组基本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基本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对比(±s,分)

表1 基本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对比(±s,分)

组别n 基本技能成绩 专业技能成绩研究组对照组60 60 tP--90.40±4.72 85.42±4.17 6.125 0.000 93.75±3.74 87.73±3.91 8.618 0.000

2.2 两组学习能力评分对比

研究组学习能力各维度即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学习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学习能力评分对比(±s,分)

组别n 自主学习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分析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研究组对照组60 60 tP--4.79±0.19 4.30±0.25 12.087 0.000 4.85±0.12 4.52±0.31 7.689 0.000 4.80±0.13 4.55±0.24 7.095 0.000 4.75±0.21 4.42±0.39 5.771 0.000 4.82±0.12 4.54±0.23 8.360 0.000

2.3 两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对比

研究组临床思维能力即应变能力、疾病信息整合、个案分析能力、诊疗计划制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对比(±s,分)

组别n 应变能力 疾病信息整合 个案分析能力 诊疗计划制定研究组对照组60 60 tP--93.59±3.12 87.75±4.30 8.369 0.000 90.42±3.91 85.50±3.20 7.543 0.000 90.72±3.88 84.05±4.20 9.036 0.000 91.64±2.14 85.19±2.81 14.145 0.000

2.4 两组教学模式认可度、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教学模式认可、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目前,儿科见习带教教师在带教的过程中大多偏向临床病例教学,更多分析的是症状、体征、检查和治疗,而病例背后的发病机理涉及甚少,与医学基础知识联系不足,对于疾病发病机制的阐述也比较粗略,这会造成学生对儿科疾病本质、临床认识的精准度及深度缺乏,且采取“一考定成败”的儿科见习评价体系,往往使带教教师只重视儿科学课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见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动态发展和培养重视度偏弱。上述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儿科见习教学发展的需要,为达到“厚基础、强能力、发展后劲大”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有必要进行儿科见习教学改革。

3.1 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应用于儿科见习的具体方式

目前精准医学的发展势必有更多的技术和学科参与到儿科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来,使得学科领域逐渐向更深的专业化方向发展,不断出现的新知识将产生跨学科的交流。儿科知识点多,有很多知识点会涉及基础知识,儿科教研室在见习教学中应用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对某个儿科疾病由教学案例相关的临床和基础学科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进行有针对性的见习教学,分别从各自专业角度,让基础学科的教师讲解疾病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的药理,儿科临床的教师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针对同一病例的诊断及治疗等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汇总、讨论后得出对患儿最有利的诊疗方案。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地把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临床联系起来,既强化了基础知识,又很好地掌握了临床知识,并学会了融会贯通。

3.2 运用形成性评价来评价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的效果

在开展基础与临床融合教学后,如何评价教学效果也显得尤为关键。形成性评价是近几年国际上推崇的新型教学评价方法[2-3],重在过程评价,贵在即知即改,它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形成过程的跟踪评价与完善,让教师与学生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期获得理想效果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4-5]。我们将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和形成性评价体系联合应用于儿科见习教学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儿科临床教师和相关基础课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学生对儿科相关疾病基础与临床知识的掌握,锻炼了学生儿科的临床思维;另一方面形成性评价体系作为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反馈,不断对教学和学习过程提供双重的指导和改进[5-6],从而有效地保证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本研究中,研究组所采用的形成性评价形式包括见习笔记、PPT团队制作和演讲、基础与临床融合的PBL病例讨论、实践教学、座谈与问卷调查等。结果显示,基本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评分、教学模式认可度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结合形成性评价,可培养学生见习时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并融会贯通的能力,训练学生全面的儿科临床思维,改善儿科见习教学评价方式,激发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儿科见习教学质量,为培养出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综合素质高、岗位胜任力强的卓越医学人才提供了保障。同时,对医学本科生临床见习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对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临床见习教学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儿科病例研究组
儿科专栏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病例”和“病历”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