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21-10-31马小燕 杨润贤李红春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马小燕 杨润贤  李红春

摘  要:随着社会办学模式的增多,高职院校教学也在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而高等职业教育也需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改革创新。目前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彻底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办学与未来的劳动就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校企共同努力培养的人才得以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另外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也是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许多高职院校进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高职院校如何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却鲜有研究。本文现以电气图的识读与绘制课程为例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电气图的识读与绘制

中图分类号:TH16-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2

在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2006年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强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积极与行业及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1]。本文以电气图的识读与绘制课程为例,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对团队的要求、对课程的认识、课程的评价体系以及具体实施过程展开研究,探讨该项合作对企业和学校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对教学团队的要求

教学团队的架构形式是多元化的,课程组邀请企业专业共同参与组建的教学团队是特殊的一种。本课程的教学团队是以电气图的识读与绘制课程为纽带,以该门课程的设计开发、网络资源建设以及具体教学过程实施等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教学团队[2]。团队打破年龄界限,由老中青三代人构成,成员具有不同的学历、资历和知识结构背景,利用教学或者工作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团队教师要求对课程结构体系有一定的把握。基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教学团队,是以企业个性化定制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发的课程为平台,形成协同合作、相互补位的专职+兼职教师结构的教育教学研究团队[2]。以电气图的识读与绘制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读、绘制电气图样的能力,为满足电气设计、制造、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修等工作岗位中所要求的识图、绘图能力打下基础。本课程的讲授需要一支师资队伍力量强大,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均配置合理的教学队伍。

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对课程的认识

(一)课程建设基础

电气图的识图与绘制课程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以下简称本校)电气类专业实践课程。课程总学时数为48学时,主要面向二年级学生,已开设12年,周学4节,每12周为一期,授课班级每学年约10个,人数约500人。该课程的开发本校是从零开始,课程开设12年中教学团队积累了大量素材,主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本课程有较好的建设基础。再辅以企业作为平台,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信息和网络技术,要引入智慧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App,从而搭建信息化课程教学平台,开发建设相关授课视频、PPT、任务单、案例、作品等教学资源包。

(二)企业的作用及参与开发的内容

本课程在进行团队组建时,特邀请企业专家加入团队。通过企业专家的授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使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掌握专业领域的发展形势,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变,从而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职业竞争能力。学校和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联合开发课程,能真正将职业能力需求融入教学过程。

三、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对课程的评价

(一)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首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遵从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以初识AutoCAD—熟练应用CAD工具栏—简单案例的实现—复杂项目设计为主线,设计了7个教学任务。这7个任务从简到难,循序渐进,在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后又化繁为简,使复杂的企业案例也能让学生熟练绘制。其次,在教学考核的评价上,注重对知识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实操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开放、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开放,采用线上题库的知识考核与实操考核,并结合简单案例和企业真实案例设计的结果考核。最后,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多信息融合,基于任务驱动将教学内容分解为7个学习任务。按照学习内容建设有普适性教学资源,如授课视频、教案、PPT、任务单和测试题库等;按照重难点的内容拟建设自主性教学资源,如微课等;按照知识与技能的拓展引入典型的企业产品案例和学生优秀作品。

(二)本课程的影响力分析

电气图的识读与绘制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成功后,不仅面向本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学生开放,其他相关专业选修课学生以及兄弟院校学生和教师也可以使用该平台相关资源,并且对扬州市校企合作企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本课程团队有邀请企业专家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合作充分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库,同时也可以承担企业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未来影响力可期。

(三)本课程校外同类课程比较

与现有网络上同类课程相比较,本课程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课程内容结构。电气图的识读与绘制课程只介绍了一种绘图软件AutoCAD,从基本操作、图形编辑、图块与属性等基础知识开始,引入常用电气符号和绘制标准,以及电气工程图纸的主要类型、结构、应用、标准等。从电气专业角度入手,通过难易程度不同的电气控制图样,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构建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能力训练体系。将综合能力分解成若干项小的基本能力,选择能涵盖基本能力要素的企业产品项目来实施训练。课程内容专一性强,脉络分明,主次清晰[3]。国内该类课程大多數内容比较分散,讲解内容偏多方向而没有重点,且缺乏企业的真实产品案例设计内容。二是课程资源建设。电气图的识读与绘制课程十分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后期课程开发过程中会将知识点进行分解,为每个任务的讲解录制微课,作为常规的教学资源。且收录整理企业的产品设计案例和学生优秀作品,为后续课程资源建设时根据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资源碎片化处理奠定基础。国内该类课程虽然也有录制讲解视频,但是不够系统化,往往是蜻蜓点水般录制两三课,内容较少,缺乏典型性。

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做好课程内容设计

结合课程配套教材,本课程把教学内容分解为7讲,每讲内容即为一个任务,每个任务又分解为碎片化知识点,12周为一个教学周期。对每讲中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并适当降低难度,以适应在线学习的需要。以“项目分析、系统环境配置、电气设计”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细化教学任务,做好课程内容设计。项目分析:首先判断项目设计的对象,是继电逻辑控制电路还是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或者是电力电气工程图等,根据项目对象能够准确了解设计所需的符号以及绘制规范等,为后续任务提供基本的设计依據。系统环境配置:根据项目要求,设置工作空间、图形界限,绘制图框和标题栏,从而完成项目的系统环境配置。电气设计:绘制项目所需的电气符号,创建图块,以便后续使用,并创建工具选项板。根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绘图规则放置符号,进行图纸布局,最后连接线路,从而完成整个项目设计。

(二)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

以电气图地识读与绘制课程的教学为中心,邀请合作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参与该课程的开发建设,借助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多种媒介、多种形态和多个层次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形成立体化教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对提高教学质量可起到关键作用。

五、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关键点是课程教学的改革,而课程教学的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4]。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一个突破口,能够实现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解决学校教学条件不足和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导致用工难的问题,利用社会资源可促进职业教育,从而推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秀锦.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中体现的政策变化[J].职教论坛,2009(16):21-24.

[2]赵俊英.高职院校“数字电路分析与实践”精品课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95-96.

[3]王懿.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02-104.

[4]屈颖,梁超强,曾立雄.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84-87.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