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份数法”化解分数和倍数学习难点

2021-10-30马国庆

关键词:方程思想

马国庆

摘要:小学数学中,与分数或倍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尤其是融入加减变化后有多组分数或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小学没有学过方程的方法时,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采用“份数法”:将分数或倍数关系转化为份数的比的关系,利用不变量搭桥,找准对应的份数,再利用变化量对应的份数,求出每份数,从而求出其他未知量。份数和每份数是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基本量,更贴近学生习惯的“整数视角”。这个方法体现了基本量思想和方程思想,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关键词:分数关系;倍数关系;份数法;基本量思想;方程思想

小学数学中,与分数或倍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尤其是融入加减变化后有多组分数或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究其原因,学生常常无法判断单位“1”(在不同的分数或倍数关系中,单位“1”有变化),导致量率的对应出错,计算的选择不对——有时连线段图都画不清楚。

如果是在中学比较系统地学过方程的方法后,就可以利用方程的方法(尤其是列多元方程)很容易地解决这类问题(不用想,只需算)。但是,在小学没有学过方程的方法时,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不容易出错),并能够体会到更一般的数学思想(不是纯粹地玩技巧),为初中学习方程的方法做好铺垫(有机实现小初衔接)?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份数法”。

所谓“份数法”,就是将分数或倍数关系转化为份数的比的关系,利用不变量搭桥,找准对应的份数,再利用变化量对应的份数,求出每份数,从而求出其他未知量,解决问题。在分数关系中,当然有平均分和份数(分数可以看成份数的比):几分之几就是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在倍数关系中,其实也有平均分和份数(倍数也可以看成份数的比):1倍量就是平均分后的一份,几倍量就是平均分后的几份。因此,分数和倍数关系可以转化成份数的比的关系。但是,在不同的分数或倍数关系中(单位“1”有变化),可能有某个不变量所占的份数不同(因为每份数不同),这时,可以利用比的性质(分数的性质,或者说商不变的性质)将不变量所占的份数化为相同(每份数也就一致了)。由此,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个每份数是解题关键:求出它,其他量无非是再乘一个份数。

这里,份数和每份数蕴含着“每份数×份数=总数”这个一般化程度很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基本量(尤其是相对于分数蕴含的“对应数÷几分之几=总数”,更贴近学生习惯的“整数视角”)。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已经蕴含着“把未知量当已知量理清其他量与之的关系,再设法求出未知量进而求出其他的量”的思想。也就是说,体现了基本量思想(利用一个量表示其他量)和方程思想(把未知量当已知量),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下面,试举数例加以说明。

一、基本题:两个量、两组分数或倍数关系的问题

例1某商场原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共630台,其中台式电脑的数量占15。后来又运进一些台式电脑,这时台式电脑的数量占两种电脑总台数的310。问:又运进台式电脑多少台?

这是一道分数关系问题。其中,两个分数关系中的不变量是笔记本电脑的台数,这个量比较基本,较易求出。因此,本题不用“份数法”难度也不大:630×1-15=504,504÷1-310=720,720-630=90。只是,学生对分数是否需要用1减以及分数是乘还是除,很容易搞错。由此不难看出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困难所在。

然而,使用“份数法”思路更清晰:前面的15说明台式电脑占1份,笔记本电脑占4份,总共是5份;后面的310说明台式电脑占3份,笔记本电脑占7份,总共是10份;前后笔记本电脑的台数不变,因此,求出4和7的最小公倍数28,可将前后两种电脑所占的份数以及总份数的比分别化为7∶28∶35、12∶28∶40,因此,每份数为630÷35=18,又运进台式电脑的台数为18×(12-7)=90。可以看出,这里的运算都只与整数有关;同时推理虽然略长,但很自然(指向清晰)。

例2甲书架上书的本数是乙书架上书的本数的47。两个书架上各增加154本书后,甲书架上书的本数是乙书架上书的本数的56。求甲、乙两个书架上原有书各多少本。

这是一道分数关系问题。其中,两个分数关系中的不变量是甲、乙两个书架上书的本数的差,这个量不太基本,很难求出。因此,本题最好使用“份数法”:前面的47说明甲书架上的书占4份,乙书架上的书占7份,总共是11份;后面的56说明甲书架上的书占5份,乙书架上的书占6份,总共是11份;前后甲、乙两个书架上书的本数的差不变,因此,求出(7-4)和(6-5)的最小公倍数3,可将后面甲、乙两个书架上的书所占的份数以及总份数的比化为15∶18∶33,因此,每份数为154÷(15-4)=14,甲、乙两个书架上原有书的本数分别为14×4=56,14×7=98。

例3甲、乙两所希望小学原来一共有若干本书。如果从甲拿10本给乙,则乙的本数是甲的两倍;如果从乙拿10本给甲,则甲的本数是乙的三倍。那么,甲、乙两所希望小学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这是一道倍数关系问题。其中,两个倍数关系中的不变量是甲、乙两所希望小学所有书的本数的和,这个量不太基本,很难求出。因此,本题最好使用“份數法”:第一个过程中的两倍说明甲的书占1份,乙的书占2份,总共是3份;第二个过程中的三倍说明甲的书占3份,乙的书占1份,总共是4份;两个过程中甲、乙书的本数的和不变,因此,求出3和4的最小公倍数12,可将两个过程中甲、乙书所占的份数以及总份数的比分别化为4∶8∶12、9∶3∶12,因此,每份数为(10+10)÷(9-4)=4,甲、乙两所希望小学原来图书的本数分别为4×4+10=26,4×8-10=22。

二、变式题:有关量增多、分数或倍数关系增多的问题

相对于基本题,变式题的解题过程可能有变化、更复杂,但是依然体现了基本量思想和方程思想。

例4学校买回四种图书,科技书的本数是文艺书本数的34,连环画的本数是剩余三种书本数的13,史地书的本数是剩余三种书本数的14,史地书比文艺书少80本。买回来的四种图书一共多少本?

这道题出现了四个量及总数之间的三个分数关系和一个和差关系。分析易得,后两个分数关系都涉及总数这一不变量,于是,由此入手:第二个分数13说明连环画占1份,其余书占3份,四种图书总共是4份;第三个分数14说明史地书占1份,其余书占4份,四种图书总共是5份;两种情况下四种图书的总数不变,因此求出4和5的最小公倍数20,可将连环画和其余书所占的份数以及总份数的比化为5∶15∶20,史地书和其余书所占的份数以及总份数的比化为4∶16∶20。于是,连环画占5份,史地书占4份,科技書和文艺书一共占11份,四种图书总共是20份;此外,第一个分数34说明科技书占3份,文艺书占4份,总共是7份;两种情况下科技书和文艺书的总数不变,因此求出11和7的最小公倍数77,可将连环画、史地书、科技书和文艺书所占的份数以及总份数的比化为35∶28∶33∶44∶140,因此,每份数为80÷(44-28)=5,买回来的四种图书的本数和为5×140=700。

例5同学们去参观动物园。笼子里关着鸡和兔,兔头比鸡头的3倍少6个,兔脚比鸡脚的5倍少4个。那么,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

这道题是“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由鸡(头或脚)和兔(头或脚)之和的关系变成了鸡(头或脚)和兔(头或脚)之间的倍数关系;而且不是整倍数,有零头。其中有两个隐藏的条件:鸡脚是鸡头的2倍,兔脚是兔头的4倍。小学生不能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可以用“份数法”理清思路:若鸡头为1份,则兔头为3份少6个,鸡脚为2份,兔脚既为10份少4个,也为12份少24个;既然兔脚数不变,那么2份就是24与4的差,因此,每份数为20÷2=10,鸡和兔的只数分别为10,10×3-6=24。

这样的思路分析过程以逻辑推理为主,但是其中显然蕴含着列方程的思考(寻找等量关系)和解方程的计算(移项、系数化为1等)。可以说,这样的解法不是方程方法,学生能够理解,但是蕴含着方程思想(正向思维),为初中学习方程做了铺垫。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曾提出“螺旋式课程”的概念,强调以与儿童思维方式相符的形式将学科结构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随着年级的提升,不断拓广加深学科的基本结构,使之在课程中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使课程内容得到更加有效的组织。倍数、乘法、分数、除法等知识及其应用的学习几乎贯穿小学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这些内容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份数”和“份数法”就是其中重要的线索。教师要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对“份数”和“份数法”的理解实现“螺旋式上升”,并形成“份数”思维(知识结构),为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胡文兰.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1(2).

[2] 王凌.从整数视角到分数视角——“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的学生错误与教学对策\[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1(1).

猜你喜欢

方程思想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探讨
渗透数学思想,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方程思想在高中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方法在手,“k”值易求
浅析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渗透数学思想提升数学能力的研究
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方程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从函数与方程思想看高中物理的几个问题
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提高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