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观察的几个基本维度

2021-10-30凌宗伟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学语言教学过程

凌宗伟

摘要:从教学评价的视角来理解,课堂观察是对教与学的诊断性评价活动的关键一步。教学改善的关键在于探明教与学的现状与问题,找到具体原因,对教与学的改善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语言五个基本维度谈教师教的行为。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语言

法国社会学家、教育社会学创始人涂尔干认为,一切教育学进行思考和研究的首要前提是,教育在起源和功能上都明显是一种社会活动。与其他科学相比,教育学研究应该更紧密地依赖于社会学。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教育研究更多地应该借鉴社会学研究的方法,比如调查。调查的方法不外乎定量与定性。定量的方法可以用于测量教师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学校的人员与设备的概况,一个区域同一类学校的入学率、升学率等数据。有可能的话,社会学研究一定会用数据来说话。但因为教育活动更多的是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是不可能完全用数据来衡量的,这就要用到定性的方法,诸如使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相关的教学事件、个案。观察是一种常用的定性方法。用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马克思·韦伯的观点来说,就是所有的社会研究均始于观察、终于观察。教学研究自然也不例外。

从教学评价的视角来理解,课堂观察是对教与学的诊断性评价活动的关键一步。教学改善的关键在于探明教与学的现状与问题,找到具体原因,对教与学的改善提出针对性的意见。那么问题来了,课堂观察主要观察什么?我的理解是,课堂观察主要观察师生间的“教”与“学”的行为。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还是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掌握,抑或技能的提升,总是以师生双方的行为为载体的。下面着重讲讲对教师“教”的行为的观察,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语言这样几个基本维度展开。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

我以为,目前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设定与陈述教学目标,当然也很少有目标达成的意识。教学目标表述是否规范至少从是否符合课标与教材要求,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水平,是否可操作、可评估三个方面权衡。换言之,一个理想的教学目标至少应该包含这样三个要素:“用什么”“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6 How many? 的 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为例,教师最初设计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朗读故事、表演故事,搭建文本框架,运用故事文本框架创编新故事,达到学以致用。”该目标陈述无法很好地表达“用什么”“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三个基本要素,而且将多个教学目标杂糅在一起,很难检验该目标是否已达成、达成到什么程度。我们的建议是,根据三个基本要素,分解为两段式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文本框架图,将该故事有感情地表演出来;2.能够在熟练掌握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

教学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媒介。而要评估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就要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所教的内容是否指向教学目标;容量是否恰当;内容是否有梯度;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课程资源增删是否得当。

以初中数学“用假设法解决问题(工程问题)”教学为例,我们可以从学生“面对与例题相同的问题情境,能正确解决问题;面对与例题相仿的问题情境,能正确解决问题;面对与例题相仿的问题情境,能判断两种不同的方法是否正确;面对与例题不同的问题情境,能正确解决问题;了解例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一个算式创造不同的数学问题(故事)情境”等方面确定不同的教学起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的推进是否顺利

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确定以及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甚至教具的使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定的目标推进,而需要根据教学的不断变化适当调整。对教学过程的观察主要看流程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反馈与评价是否及时、媒体使用是否恰到好处、组织形式与管理是否合理到位等。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5 Do you like pears?为例,一位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使用水果创设真实情境;同时,为了保证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和高涨的情绪,教学3个新词时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呈现方法:watermelon(西瓜),通过呈现单个西瓜到多个西瓜,学生数数并学习单词;grape(葡萄),通过音形义呈现,充分利用Lets chant板块的背景音乐;strawberry(草莓),除了以上方法,又对比呈现了blueberry(蓝莓)、 blackberry(黑莓)等水果,不仅认识生活中的其他水果,还能发现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产出了超出教师提前预设的词汇,如pineapple(菠萝)、mango(芒果)。但是因为超出预设,教师选择了忽视。这显然就是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是课堂观察需要驻足的地方。

关于反馈与评价,刘百川先生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上课的时候,教师应该站在哪里?”刘先生的建议是,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走到学生身边去。我们的理解是,当教师走到学生身边时,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听清楚学生的表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语言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反馈和提醒。我们主张走到学生身边去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只有走到学生身边,才能在课堂上尽最大可能关注到更多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进而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提醒与指导。当然,所谓“走到学生身边去”,从更高的层面思考,就是教师要尽一切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关注与鼓励。

四、教学效果的实现是否达标

课堂观察的重点之一就是一堂课下来,“教”是否達成了预设的目标。而教学效果达标的保障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以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肥皂泡》一课教学为例。本节课课后习题要求:“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谈话时装作不经意地问道:“谁是吹肥皂泡的高手?能把本领传授给我吗?”征得学生同意后,用手机把学生不完整、不精细的吹法录下来备用。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用多种方法弄懂了不理解的地方后,进入到“吹肥皂泡”的环节。教师佯装愚笨:“读了这么多,我真想亲自吹出肥皂泡!但是,我好像还没学会。请同学们自读第3自然段,研究冰心奶奶是怎么吹出好看的肥皂泡的,然后把我教会,行吗?”教师还一并提出了略显苛刻的要求:“老师记忆力差,请难事简说,抓关键步骤,理清先后顺序。”一名学生站起来讲述,其他“小老师”凝神倾听,随时准备“竞争上岗”。该生讲得准确、清晰。于是,教师再提要求:“老师理解力差,有些动作不太懂怎么做。能否为我演示一下?”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小老师”专事挑刺之职,对理解不同的动作(如“弄”和“蘸”)进行重演,区分动作的力度、幅度等。然后,教师试吹,却各种失败,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大家七嘴八舌,指出要“慢慢地吹起”,“吹成网球大小”就要“轻轻地一提”,“一提”不是“提”,是要轻快地果断分离,还要“轻轻地扇”,并且要“送”……在热心的指导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深刻。最后,教师播放课前谈话音频,请学生思考:“小老师”的说法和冰心的写法有什么区别?学生静思后表示,冰心的用词更精确、顺序更合理、介绍更细致。至此,预设目标全部达成。

五、教学语言的使用是否得体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用以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符号系统,包括口语表达、板书、肢体语言等。日常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口语表达的斟酌和板书的精心设计,对于肢体语言的重视不够。殊不知,教师的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等肢体语言也是教学语言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心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课堂上教师的态度,准确一点说是情感投入,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我常常看到,学生尽管围坐着,教师依然在那里“自说自话”。长此以往,无论“排排坐”还是“围围坐”,学生依然会昏昏欲睡。想要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教师就要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其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积极的态度:语调、语气的变化,语言节奏的调整,肢体语言的配合,等等。至少要让学生从教师放光的两眼里感受到教师的专注与投入,能从教师的语气语调中感受到哪些东西必须引起重视,明白如何应对当下的学习活动。有一点我以为是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做到的,那就是上文提到的“走到学生身边去”,这至少可以给他们一种能切身感受到的安全感。

几年前,我在参与重庆市第二期“领雁工程”入校指导工作时,看到一位资深语文教师上课时总是用食指指着学生,我同他交流的时候问了个看似与教学无关的问题:“平时喝酒划拳不?”他回道:“划的。”我再问:“划拳有出食指的时候吗?”他回道:“没有。”我又问:“为什么?”他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回道:“出食指是不礼貌的。”我指出他的问题并说道:“改变教学,从改变自己的肢体语言开始。”

课堂观察的视角不外乎教与学两个方面,每一次观察有特定的目标,每个目标下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点”。以上仅是我针对教师教的行为几个基本维度的一些想法。对于观察者而言,教学的具体问题,尤其是教学研究,一定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宜的,虽然有规律,但运用在个人,在于具体场域中的实际应对。

*本文中的小学英语案例均由集美大学外语教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海燕教授提供,小学语文案例由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东小学钱东彬老师提供,一并表示谢意!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教学语言教学过程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激趣 导思 引探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