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结构化学习背景下单元整体设计探析

2021-10-29胡华珍

成才之路 2021年33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数学教学教学质量

摘 要:在结构化学习模式下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是将每一个分散的知识点利用单元的特性整合到一起,从而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学情,对每一个学习单元的主题进行明确,制定每一个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看似关系不大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使设计的教学方案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对优化教学设计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数学教学为例,对数学结构化学习背景下单元整体设计进行探析,以优化教学设计,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结构化学习;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3-0098-03

作者簡介:胡华珍(1988-),女,福建上杭人,一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

数学学科性质是影响其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学生受年龄的影响,思维还不健全,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还处于片面及零碎的状态,对于知识点缺乏整体上的认知。结构化教学是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一种教学方式。采取结构化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认知。数学结构化的学习与新课改要求相吻合,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整合学习过程,能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进行构建与迁移,推动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数学结构化学习背景下单元整体设计进行探析,以优化教学设计,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从学生的连续性经验出发,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整体性问题

1.从数学概念入手,对学生进行启迪引导

数学问题的设计要从数学概念入手,保证问题设计的整体性。数学教学的根本就是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有清楚的了解,能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整理清楚,深刻意识到知识与知识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因此,在数学问题的设计中,教师可从数学概念入手,之后对问题进行再创造,对学生进行启迪引导,带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核心话题,即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之后,以这个话题为核心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神州七号发射为话题,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引导学生想象从倒计时1分钟的录像当中能够思考出什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后,教师要将知识点向秒进行迁移,引导学生观察秒在钟面上的显示。这样,学生对秒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更加透彻,学习难度也会降低。可见,从数学概念入手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对核心问题进行设计

学生年龄小,在认知及思维上还不成熟。在数学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对核心问题进行设计。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数学知识的前概念进行有效对接。只有这样,设计出的问题才能符合学生的个性和认知规律,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具体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已知经验与未知知识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刻度尺对教室内的课桌、黑板等物品进行测量,引导学生对1米与0.5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这样的课程设计方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当中,知道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热情。

3.从实践活动入手,对核心问题的设计进行延伸

数学学习离不开的就是问题,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好的问题可以为学生数学学习持续性地提供动力。因此,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教师要考虑的是能否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推动,能否让学生基于问题展开探究与思考。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两个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吗?根据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经验主动对两个分数是否能够直接相加进行分析。在分析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将分数的性质、分数的意义、通分等相关知识点联系在一起。问题的引导和驱动,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同分母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异分母的分数不可以直接相加。之后,教师要对核心问题的设计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分析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与小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二、将关联的活动联系到一起,用活动促进探究,实现教学内容整体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要具有统一性

数学结构化学习下的单元整体设计,要考虑每一章节、每一单元之间的联系,从整体入手对问题进行设计,还要注意到问题的具体性和统一性。设计的核心问题要置于单元内容和相关知识当中,建立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问题设计上,教师要对各章节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保证各个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准确,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这样更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计算,还要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利用平形四边形的计算方法,对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推理。在推理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未知图形进行裁剪、移动和拼接,再根据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新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会一个知识后,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自主地进行知识迁移,自主地进行探究。这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数学教学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