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归纳推理,促进素养提升

2021-10-21王海平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者电阻结论

王海平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感的体验、能力的提升。近年来,中考物理试题加重了学生归纳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具有辨别、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一、在概念理解中培养概括能力

学生通过对概念准确地观察,捕捉其中的共同特征信息,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走向理性,能促进他们知识的自主建构,能理解知识中的内涵,从而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关注学情,依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瞄准相对应的知识点,教会他们归纳推理的方法,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掌握。教师要结合所学知识构建教学情境,为学生呈现相关的教材素材,能促进生间的讨论交流,探讨其中蕴含的规律。如在学习苏教版九上《功》一课内容时,教者创设动滑轮、定滑轮提升重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指出动滑轮可省力但费距离,定滑轮不能省力也没有多移动距离,并提出问题: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教者引导学生探究斜面的实验装置,通过测量小车及砝码的重力、匀速拉动小车时的拉力、斜面的长度以及斜面的高度,从而能归纳出“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的结论,并通过探讨交流,初步理解功的概念。又如在学习苏科版一上《声音是什么》一课内容时,教者播放视频:将发声状态的闹钟置于封闭的玻璃罩中,并抽去其中的空气,铃声由听见逐渐变小,直至消失。教者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有空氣可以听到铃声,而没有空气就听不到铃声。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可以获得结论:声音可以借助于空气进行传播。

二、在规律把握中深度建构

教师要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观看视频,通过分析交流,从中获得物理规律的把握。教师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置身其中,并提出关键问题让他们去分析,从而实现对规律的总结。如在学习苏教版八下《重力》一课内容时,教者播放视频:抛出去的篮球会落回地面;山上的水会流往低处;飞鸟掉落的羽毛会飘落向地面。在学生观看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何这些物体最终会落回地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还有类似的现象吗?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从这些共性的规律中总结出:一切物体不管处于什么状态,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师要让学于生,变教授为探究,让他们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对“习以为常”的现象产生思考,从中发现普遍存在的规律,从而增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探寻出物理规律。

学生也可以运用求同归纳法去分析规律,从而能获得归纳分析能力的提升。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内容时,教者拿出一双旱冰鞋,让一名男同学穿上这双鞋并用力推墙,学生会发现这名学生也在后退。教者再让学生用双去拍桌子,他们在拍的过程中也感受到自己的手也很疼。教者让学生结合火箭升空的视频,让他们说说火箭是如何升空的。学生通过分析这些现象,能从中发现它们之间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力,这个施力物体同时也在受力。学生再列举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或让同桌学生做实验,进一步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实际操作,能运用求同的方法归纳出力气作用是相互的结论。

三、在实验操作中提升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为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让他们通过提出假设、参与实验、验证猜想,从而能感受物理现象,把握其中的物理规律。学生在经历概念定律的探索过程,能促进观察、猜想、分析的能力,能获得科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示范,让他们能从近距离的现象观察中获得启迪。为促进学生的思考,教者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归纳推理去分析结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他们通过亲手操作,学会正确地使用仪器工具、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归纳分析,从而能形成结论。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概括归纳方法,可以用完全归纳法,如在学习苏科版九上《欧姆定律》一课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并联电路中两者的关系怎样呢?运用伏安法测出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与总电压,并由此计算出总电阻,并将之与并联电路中的分电阻进行逐一比较。学生通过多次实验,发现总电阻比分电阻都小,由此通过枚举法归纳出结论。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运用共变归纳法分析问题,在学习“浮力”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影响浮力的因素有哪些?有很多学生从阅读“死海中的人可以漂浮起来”的材料中获得感知,猜想出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教者将相同的铁块分别浸没于水、盐水与酒精等三种液体中,让他们通过称重的方法测出铁块位于不同液体中的浮力,通过数据对比发现铁块在酒精中最小,在盐水中最大。通过不完分归纳推理可以获得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系。

四、在习题训练中获得完善

学生通过习题的训练,能促进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能把握其中的物理规律,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自己解决简单的问题,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学会运用归纳法去分析,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问题往往叙述的文字较多,教师要引导他们抓住其中本质的信息,能从物理量与物理现象中提炼现象,并借助于所学的内容展开思考,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形成合理的迁移能力,能借助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去探寻未触及过的知识,用已经习得的方法去分析未曾遇到过的问题,从而能提升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生探索、交流,能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促进他们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他们留有交流、探索的空间,让他们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归纳规律,从而能激发他们的自主潜能,促进他们对物理规律的把握。

猜你喜欢

教者电阻结论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实现自动控制电阻类型分析之气敏电阻
结论
电阻测量集结号
高考中常见的测量电阻方法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惊人结论
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