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接加压包扎法在经股动脉行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术后止血效果观察

2021-10-11李培文

医学前沿 2021年13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经股动脉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口直接加压包扎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60例患者经股动脉行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术后对股动脉穿刺处行直接加压包扎止血,分析患者肢体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患者,术后均成功对股动脉穿刺处进行直接加压包扎,2例术后出现皮下瘀斑,发生率3.3%(2/60),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及下肢动静脉血栓事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股动脉心脑血管联合造影后股动脉穿刺处直接加压包扎止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省时省力等特点,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介入治疗;股动脉;穿刺;直接加压包扎

临床上通常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联合全脑血管造影且多用6F股动脉鞘,术后一般采用徒手压迫15~20min后再加压包扎法止血。本研究采用直接加压包扎法止血,既省时省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联合心内科行冠脉脑血管联合造影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4.5±4.9岁。

2、方法

2.1、手术过程

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1]逆行穿刺右股动脉,置入6F动脉鞘。先静脉给予3000U肝素钠行全身低剂量肝素化[2,3],心内科医师先行冠脉造影,完毕后;再由我科医师行全脑血管造影。手术平均时间30±5min。

2.2、止血方法

术毕,用普通四方形医用纱布(7㎝*8㎝)对折两次做成小四方形方块,将其叠加贴于股动脉穿刺口近心端1~2㎝处,勿覆盖皮肤穿刺口,左手四指用力按压小纱布块,同时右手逐渐拔出鞘管。然后用普通四方形医用纱布对折成长方形纱布条,逐层十字交叉贴于小四方形纱布块上,四五层;再覆盖普通四方形医用纱布块6~8层,普通医用绷带(500㎝*8㎝ )“8”字包扎法[4]包扎,然后在医用纱布正上方卡入另一卷普通医用绷带,以增加股动脉穿刺处包扎压力。包扎完毕,检查纱布有无渗血,若有渗血,改为徒手持续加压15~20min后再“8”字包扎法包扎。

2.3、术后观察与护理

术后均需卧床,右下肢制动6~8h。嘱家属按摩右下肢肌肉6~8h,或足泵治疗,促进静脉回流,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h后将穿刺处卡的绷带取下,以减轻穿刺处压力。6~8h后可在床上轻微活动,但勿下床活动,24h后可正常下床活动。

前2h每隔30min由护士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及血肿形成,并密切观察下肢有无肿胀及末梢血运情况。若发现出血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徒手按压30min后再次以“8”字法加压包扎。24~48h后行床旁彩超检查,排除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后去除绷带,继续卧床观察1~2d,如血肿无变化,患者可下床,但3~5d内避免剧烈活动;如确诊为假性动脉瘤,则依据情况予以继续压迫、局部注射凝血酶或者手术治疗等处理[5]。

结果

6F动脉鞘拔除后平均制动时间(7.0±1.1)h。2例患者出血皮下瘀斑,发生率3.3%(2/6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及下肢动静脉血栓事件等严重并发症。

讨论

传统的手法压迫止血[6,7]虽操作灵活,效果确切,能随时观察和调整止血效果,但方法费时费力,并且医师长时间徒手持续按压,会出现手抖、手麻症状,妨碍接台手术。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法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6,7]与传统的手法压迫止血类似,但动脉压迫止血器价格贵,限制其在临床中应用。直接加压包扎法,拔除鞘管的同时立即进行加压包扎,包扎一般在1~2min 之内即可完成,省时省力。60例患者,仅有2例出现皮下瘀斑,无皮下血腫、无假性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3%。

总之,直接加压包扎止血的方法具有省时、省力、安全、经济、有效、可重复、实用等优点,可以在临床大规模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庄广义,夏国强,朱培欣,等. 改良Seldinger股动脉穿刺技术探讨[J]. 中国实用医刊,2012,39(01):106-107.

[2]郭章留,郭晓艳,王乐丰.冠状动脉造影10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8):10-11.

[3]李田昌,彭建军,胡大一,许玉韵,杨进刚,商丽华,郝恒剑,庞文跃.568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体会[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1(02):64-66.

[4]郑明霞,游桂英,秦容,辜桃.弹力绷带“8”字包扎法对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心脏介入诊疗后伤口出血或血肿发生率的影响[J].华西医学,2011,26(12):1887-1888.

[5]赵诚.股动脉穿刺后假性动脉瘤的治疗[J]. 中原医刊,2007,34(21):49-49.

[6]刘晓波,赖智勇,李光勤.脑血管造影术后盐袋压迫法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法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8):1-3.

[7]王家良,卢才义,刘鹏,等.老年股动脉介入穿刺点三种止血方法比较[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8,7:121-127.

第一作者:李培文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87-04-26 籍贯:河南省扶沟县科室:影像科,职称:住院医师,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工作单位: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导管碎栓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分析
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急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