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2016-10-17郑玉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4期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介入治疗心肌梗死

郑玉鸽

【摘要】 目的 研究静脉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7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对39例采取PCI治疗设为A组;另39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设为B组。对比治疗后两组HRV指标差异。结果 A组治疗后正常RR间期(SDNN)(88.1±18.2)ms、SDNN均值(SDNNI)(74.1±21.0)ms、SDNNI在24 h内正常时间超过5 min阶段(SD)(69.1±14.9)ms、以均方根表示的相邻RR间期差值(rMSSD)(29.9±4.3)ms、超过50 ms的相邻RR间期差值所占比例(Pnn50)(20.1±7.1)ms;B组经治疗后SDNN(27.2±8.2)ms、SDNNI(21.0±3.5)ms、SD(20.9±5.1)ms、rMSSD(19.3±4.1)ms、Pnn50(16.9±3.5)ms;治疗后, A组SD、SDNNI以及SDNN指标均显著高于B组(P<0.01)。而A组Pnn50与rMSSD指标高于B组(P<0.05)。结论 对AMI患者采取PCI治疗, 能显著改善HRV,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介入治疗;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123

PCI法溶栓的血管开通率较高, 能有效避免患者复发心肌缺血和脑出血。并且治疗时间短、创伤小, 在AMI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采用[1]。本研究以静脉溶栓法为参照, 针对两种疗法对HRV影响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AMI患者, 均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胃肠道症状以及神智障碍等相关表现。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CSC)制定的AMI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持续缺血性胸痛(>0.05 h);发病时间<0.5 d;心电图提示胸导联>0.2 mV、而肢体导联>0.1 mV的患者。排除资料不全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 每组39例。A组男20例, 女19例。年龄39~79岁, 平均年龄(53.1±4.2)岁。梗死位置在广泛前壁9例、下壁10例、正后壁及下壁11例、右室及下壁9例。B组中男20例,

女19例。年龄37~80岁, 平均年龄(54.2±6.1)岁。梗死位置在广泛前壁10例、下壁11例、正后壁及下壁8例、右室及下壁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梗死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组给予300 mg阿司匹林嚼服, 静脉滴注吗啡止痛, 并按常规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以右股动脉或右桡动脉作为入路穿刺行Seldinger法, 冠脉造影用JUDKINS法。术后给予25 μg/kg欣维宁并皮下注射5000 U的低分子肝素(q.12 h)。另给予20 mg, q.d.阿伐他汀、75 mg, q.d.氯吡格雷以及0.1 mg, q.d.的拜阿司匹林。B组入院后给予60 mg阿托伐他汀、300 mg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在1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5×105尿激酶, 于0.5 h内滴注完毕。对梗死血管再通以下述标准判断:①心肌酶峰值提前;②若于溶栓2 h内再灌注, 则出现心律失常征象;③患者症状在溶栓后2 h内得到有效改善;④ST回落超过50%。

1. 3 观察指标 ①SDNN;②SDNNI;③SD;④rMSSD;⑤Pnn5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A组SDNN(88.1±18.2)ms、SDNNI(74.1±21.0)ms、

SD(69.1±14.9)ms、rMSSD(29.9±4.3)ms、Pnn50(20.1±7.1)ms;

B组SDNN(27.2±8.2)ms、SDNNI(21.0±3.5)ms、SD(20.9±

5.1)ms、rMSSD(19.3±4.1)ms、Pnn50(16.9±3.5)ms;治疗后, A组SD、SDNNI以及SDNN指标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Pnn50与rMSSD指标高于B组(P<0.05)。

3 讨论

据统计, AMI患者在发病1 h内猝死者约占50%[3]。因此, 及时正确的对病情进行判断对患者急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造成组织坏死的深层原因在于末梢神经遭到破坏, 植物神经功能失衡。从而降低迷走神经的张力、增加交感神经活力。最终降低心肌室颤阈值, 造成患者猝死或严重心率失常。

HRV体现心血管系统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具体状况, 反映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的活性及两者间的协调性[1]。通常采用非线性法、频率以及时域法分析, 可预测患者的心脏性猝死, 评估AMI危险性, 判断心衰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损伤状况, 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AMI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疏通堵塞血管, 让缺血区心肌恢复血液灌注, 使组织坏死程度得到抑制, 从而挽救患者生命。相较于静脉溶栓而言, PCI术可降低狭窄率, 以改善近期、远期临床效果。可提高血管再通率, 以完善供血系统的重建。并且在AMI中血栓并非关键性因素, 30%的AMI是因为痉挛、撕裂以及壁内出血、破裂等血流动力学因素所阻塞。所以静脉溶栓法有所局限。而PCI法则弥补前者不足, 并降低闭塞、缺血、复发等负性现象。对急诊患者而言, PCI法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少、安全性高。

本研究以HRV指标对静脉溶栓及PCI疗效进行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 PCI在SD、SDNNI以及SDNN指标改善十分显著, Pnn50与rMSSD指标两项指标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 相比静脉溶栓法, 对AMI患者采取PCI治疗能显著改善HRV相关指标, 疏通阻塞血管, 重建血供系统, 安全性高, 值得基层医院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 崔惠康, 张叶. 急诊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 安徽医药, 2013, 17(8):1400-1401.

[2] 刘冠雄, 彭正良.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分析. 延边医学, 2015, 10(15):43-45.

[3] 刘胜强, 娄闯, 袁博, 等. 急诊与限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影响与比较. 心脏杂志, 2015, 4(4):437-439.

[收稿日期:2016-03-14]

猜你喜欢

心率变异性介入治疗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浓度七氟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关于不明原因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是自我调节的生物指标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