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2016-11-30刘生生
刘生生
【摘要】 目的 探究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1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 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57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照组患者术前未予以盐酸替罗非班, 治疗组患者术前予以盐酸替罗非班, 比较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冠状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治疗组TIMI 0级0例, TIMI 1级3例(5.26%), TIMI 2级15例(26.32%), TIMI 3级39例(68.42%), 对照组TIMI 0级0例, TIMI 1级5例(8.77%), TIMI 2级27例(47.37%), TIMI 3级25例(43.85%);治疗组TIMI2级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TIMI 3级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02%, 对照组为26.32%,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前予以盐酸替罗非班, 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
【关键词】 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替罗非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37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心肌梗死, 其发生原因主要为, 发生病变的冠状动脉血供不足或停止, 相应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状态, 引起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通常情况下, 临床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定义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发生破裂性血栓后, 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的完全性或持续性阻塞现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首选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 其整体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是, 因为病变血管的血小板粘附功能较之前明显增强, 再加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凝状态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1]。盐酸替罗非班具有抵抗血小板和抑制血小板异常聚集的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1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将治疗效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 符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证;②发病时间≤24 h;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自愿参与并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具有替罗非班过敏史;②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症;③3个月内进行过心肺复苏或手术。将患者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57例。治疗组男26例, 女31例, 年龄42~76岁, 平均年龄(59.6±5.7)岁;下壁或右室梗死24例, 前壁或广泛前壁梗死33例;对照组男29例, 女28例, 年龄44~75岁, 平均年龄(57.3±5.9)岁;其中下壁或右室梗死27例, 前壁或广泛前壁梗死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 口服阿司匹林[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4021119]100 mg, 嚼服氯呲格雷150 mg, 皮下注射100 U/kg低分子肝素钙[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090006], 并遵医嘱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对照组患者术前未予以盐酸替罗非班, 治疗组患者术前予以盐酸替罗非班(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0265), 静脉推注10 μg/kg, 要求30 min内完成推注, 术后36 h采用静脉持续泵入的方法, 控制泵入速度在0.15 μg/(kg·min)左右, 两组均给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 3 观察指标 ①血管血流TIMI分级:病变血管远端未见血流, 血管未出现再灌注现象为0级;血管远端部分血流灌注现象明显为1级;血管处于完全再灌注的状态, 速度并不快为2级;血管完全在灌注, 速度在3个心动周期以上为3级。②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再发梗死、出血、心绞痛等不良事件。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比较 治疗组TIMI 0级0例, TIMI 1级3例(5.26%), TIMI 2级15例(26.32%), TIMI 3级39例(68.42%), 对照组TIMI 0级0例, TIMI 1级5例(8.77%), TIMI 2级27例(47.37%), TIMI 3级25例(43.85%), 两组TIMI分级0级和1级例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TIMI 2级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TIMI 3级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再发梗死2例(3.51%), 心绞痛1例(1.75%), 出血1例(1.75%), 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02%, 对照组再发梗死4例(7.02%), 心绞痛5例(8.77%), 出血6例(10.53%), 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32%, 对照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 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状态, 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其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针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或其他类型的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主要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其不仅可以尽快恢复冠状动脉的正常血流状态, 还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生活质量。然而,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其手术操作会导致坏死物质、脂质斑块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等脱落, 再加上机体一直未改善的高凝状态, 术后出血或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需要支架、球囊等相关器械的辅助, 这些辅助器械会加大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性, 进而激活血小板, 使其处于粘附积聚的状态, 形成血栓;粥样硬化斑块中原有的炎症细胞、基质成分的积聚和粘附效应, 会加重损伤心脏微血管, 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再次发作[3]。
相关研究发现[4], 对急诊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应用替罗非班, 可有效降低心肌坏死的发生率, 促使心肌血供得以明显改善。替罗非班属于血小板膜蛋白受体拮抗剂的一种, 可与血小板表面受体进行强效结合, 通过对纤维蛋白受体和Ⅱb/Ⅱa的复合物形成进行干预的方式, 发挥较强的抗血小板的治疗功效。曾有研究证实[5, 6], 盐酸替罗非班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还能确保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除上述作用外, 盐酸替罗非班还具备减少炎性因子、对血小板激活进行抑制和有效改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状况的功效。由本组实验得到的结果可知, 治疗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7.02%)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比较上, 治疗组TIMI 2级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TIMI 3级例数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卢志红等[7]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一文中也得到了与本组实验结果十分相似的结论。
综上所述,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前予以盐酸替罗非班, 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防止不良事件, 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考虑到本组实验选择的样本数量偏少, 盐酸替罗非班在STEM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弊端还有待临床深入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1] 张大鹏, 王乐丰, 王红石, 等. 替罗非班对非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 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3(3):401-403.
[2] 丁友鹤. 替罗非班治疗给药对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中国伤残医学, 2015, 30(6):104-105.
[3] 马国平, 籍振国, 郭军, 等. 替罗非班应用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7):1494-1497.
[4] 龚艳君, 陈丽珠, 洪涛, 等.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 23(2):80-84.
[5] 郝淑梦, 王春梅.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42(6):688-689.
[6] 杨新春, 张大鹏, 王乐丰, 等. 冠状动脉内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6):517-522.
[7] 卢志红, 王孟杰, 邱小芩, 等.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 医药前沿, 2015, 54(30):148-149.
[收稿日期:201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