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2016-11-30王慕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7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心血管

王慕红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方法 100例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 均采用介入治疗方法。观察患者介入治疗后拔管后产生的反应。结果 介入治疗后, 18例出现拔管综合征, 其中11例拔管时出现心率减慢, 7例出现心率加快现象。大部分心率减慢患者在使用阿托品后逐渐恢复, 部分心包积液的患者抽出积液后恢复;有70%的心率加快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 还伴随着出血、心力衰竭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有效处理后95%以上的患者恢复正常。结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 拔管综合征发生率在10%左右, 有心率减慢与心率加快两种, 心率减慢患者可利用拔管前局部麻醉, 也可应用阿托品进行预防;心率加快患者存在多种并发症, 经纠正血容量, 促进心力衰竭恢复后, 严重并发症例数显著减小, 所有患者经有效处理措施, 恢复良好。

【关键词】 介入治疗;心血管;拔管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09

临床治疗中,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但同时显示部分患者治疗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如心动过速、出冷汗、面色苍白、低血压、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等症状[1]。研究分析发现, 患者此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迷走神经过度兴奋、疼痛反应等相关, 在对患者进行简单处理后就能够恢复正常状态[2]。但也有研究表明, 部分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心脏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关系[3]。而此类患者仅是进行简单的处理, 不能恢复至正常状态, 需采取准确有效的处理措施才有利于患者健康。但是如何早期阶段发现此类并发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4例, 女16例, 年龄18~80岁, 平均年龄(54.6±12.2)岁。患者采取的手术主要有冠心病介入术、二尖瓣介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周边血管介入、主动脉及左心室造影、临时起搏术。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在介入治疗后, 均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进行血压(BP)与心电图(ECG)监护。医护人员在患者术后的2 h便拔除血管鞘。部分患者直接抜鞘, 在抜鞘前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后拔除血管鞘。所有患者均在抜鞘后进行加压包扎处理, 并使用沙袋按压6 h。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数小时。如果在抜鞘后患者并没有出现任何不适, 就无需进行另外的处理。在观察期间, 如果患者出现心率减慢为20次/min, 表明是慢心率反应。这时就应立刻静脉注射1 mg阿托品。如果注射后5 min, 并未发现血压有任何的变化, 就需要立即进行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床边心电图, 如果发现心包积液的患者, 应立即将心包积液利用穿刺的方式抽出。如果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需要再次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治疗与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 如果发现患者抜鞘后出现拔管反应, 并且伴随心率加快的情况, 应立即检查确认患者肺部是否无水泡音, 并利用ECG检查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综合征。如果患者合并存在这两种反应, 即应立即根据心力衰竭处理或者再次冠状动脉介入、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溶栓治疗。在此期间, 应特别注意患者是否存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在患者血容量不足时, 出血几率会非常高, 并需进行必要的处理。

2 结果

介入治疗后, 18例出现拔管综合征, 其中11例拔管时出现心率减慢, 7例出现心率加快的现象。大部分心率减慢的患者在使用阿托品后逐渐恢复, 部分心包积液的患者, 抽出积液后恢复;有70%的心率加快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 还伴随着出血、心力衰竭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有效处理后95%以上的患者恢复正常。

3 讨论

本研究选取本院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分析观察患者介入治疗后拔管后产生的反应。观察发现所有患者在介入治疗后, 共18例出现拔管综合征, 其中11例拔管时出现心率减慢, 7例出现心率加快的现象。大部分心率减慢的患者在使用阿托品后逐渐恢复, 部分心包积液的患者, 抽出积液后恢复;有70%的心率加快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 还伴随着出血、心力衰竭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有效处理后95%以上的患者恢复正常。说明在心血管介入治疗, 要预防患者出现拔管反应, 应在拔管前预先进行局部的麻醉处理。心血管介入治疗综合征的产生, 病情发展速度非常快。临床试验表明, 相对于拔管前尚未进行麻醉处理的患者, 接受局部麻醉的患者不良反应显著较低[2]。

心血管患者介入治疗完毕后, 拔管反应的发生将对患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拔管操作前,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腹股沟进行止血操作, 但止血操作会对阴部神经产生刺激, 不断升高迷走神经张力, 导致缓和血压逐渐降低, 心率逐渐变缓, 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3]。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有部分患者采取局部麻醉处理方法。利用这种麻醉方法可减轻由拔管带来的刺激性疼痛, 同时还可阻断和减轻迷走神经的反射性效果。因此, 临床患者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时应对迷走神经的反应有一定了解。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 即便进行局部麻醉处理, 患者仍然会出现拔管反应, 而这时就应使用阿托品。阿托品在临床上取得的效果非常好。经此类有效治疗后, 如果患者仍旧不能恢复正常水平, 说明患者一定存在心包积液的现象。此时如果将心包积液抽出可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这也就表明, 患者心率减慢与迷走神经反应过高均对拔管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但经有效处理后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4]。

拔管反应与交感神经张力过高, 不少患者完成心血管介入治疗后, 会表现出明显的紧张情绪, 而此时拔管刺激和腹股沟止血操作均会引发疼痛;患者手术操作前禁食、禁饮, 而手术注射对比剂利尿和失血均会造成血容量相对减少或不足;手术操作引发的刺激、冠状动脉内微栓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以及注射对比剂引起急性心功能衰竭均会导致交感神经张力过高, 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加快等现象[5]。面对此种情况, 本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拔管前通过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处理方法来减轻疼痛, 利用有效的补液方法来控制患者交感神经反应过高引起拔管反应。对于较为明显的心力衰竭患者, 不仅要控制液体的注入量, 还应严格根据心力衰竭进行处理。大部分的拔管反应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且均已恢复正常水平。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有1例患者由于髂总动脉穿孔出血, 在进行外科处理后恢复正常水平。通过本次研究活动, 就表明心率过快患者出现拔管反应, 主要是因为血容量不足, 部分患者由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严重的并发症引起。在临床治疗与处理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避免不良事故的发生, 保障患者安全[6, 7]。

综上所述,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 拔管综合征发生率在10%左右, 有心率减慢与心率加快两种, 慢心率患者可利用拔管前局部麻醉进行麻醉, 也可应用阿托品进行预防, 心率加快患者存在多种并发症, 经纠正血容量, 促进心力衰竭恢复后, 严重并发症例数显著减小, 所有患者经有效处理措施, 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 刘凤娇.心血管介入治疗后相关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国卫生产业, 2011, 13(20):25.

[2] 刘勇.心血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探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2):112-113.

[3] 夏虹.心脏介入治疗拔除动脉鞘管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0, 27(3):359.

[4] 罗桥英.心血管介入诊疗后拔管反应的早期识别和处理决策.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1):75-76.

[5] 戴娴婷. 34例多支或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拔管反应的护理.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0, 26(3):92-93.

[6] 杨健, 徐尚华, 徐伟, 等.心脏介入手术拔除鞘管后血管迷走反射的防治(附5例报告).福建医药杂志, 2012, 30(3):50-51.

[7] 王爱华, 孙宣, 席海燕.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5):530-532.

[收稿日期:2016-07-07]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心血管
心血管超声医学技术在胎儿的重要运用
精细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洗牙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有什么作用
吃坚果可降糖友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