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测压力仪预防俯卧位手术患者额部及下颌底部压力性损伤的研究
2021-10-11刘彩虹吴文力唐瑶吴华丽陈渝萌邱晓霞张建桃魏琳
刘彩虹,吴文力,唐瑶,吴华丽,陈渝萌,邱晓霞,张建桃,魏琳
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手术室,广东韶关512000
压力性损伤也称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1]。由于俯卧位的特殊性,患者颜面和耳廓等成为压力性损伤好发部位[2]。颜面部属于人体外表形象的重要部分,额部、下颌底部一旦出现压力性损伤,不仅肌肤上有创伤,而且影响美观,还可引起或并发全身感染,影响原有疾病的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治疗时间,给患者带来精神和经济双重负担[3]。该研究研究选取2020年1—10月该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患者运用测压力仪进行预防,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手术室接受治疗的200例俯卧位手术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研究组,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消耗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预期行俯卧位手术者;②16≤年龄≤84岁者;③预计手术时间≥2 h者;④所选病例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颈椎骨折患者;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障碍者;⑤眼部或面部存在疾病者;⑥合并神经肌肉疾病者;⑦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者;⑧存在影响观察皮肤疾病者;⑨存在临时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
200例患者下颌底部及额部均使用Biatain(拜尔坦)防压力性损伤泡沫敷料,型号:3 410,规格:10 cm×10 cm;均使用拜尔生凹形医用啫喱俯卧位头垫。体位摆放时,两组患者均在手术转运床上完成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术,进行普通常规护理模式,采用轴线翻身法,下颌底部及额部置于凹形医用啫喱俯卧位头垫上[4]。
甲组患者胸腹部在使用厚17 cm模块式俯卧体位垫时,额部距手术床面高度11.5 cm;在使用13 cm拱高弓形支架俯卧体位垫时,均以2 cm厚度软垫加高凹形医用啫喱俯卧位头垫,故额部距手术床面高度均为13.5 cm。
乙组患者在安置俯卧体位前,额部及下颌底部贴上防压力性损伤敷料后,在两处最凸处做好标记,分别贴上RPM-2CH两通道薄膜压力测试仪传感器A201薄膜测试垫片,再翻成俯卧位,置头面部于凹形医用啫喱俯卧位头垫。
乙组患者胸腹部使用厚17 cm模块式俯卧体位垫时,双肩峰与体位垫前沿对齐,组成平面与手术床平面垂直。体位摆放完成后,①轻托头部调节头部支架或凹形头位垫高度,使双肩胛冈、头枕外隆凸组成平面平行于手术床平面,取此头位状态为头颈低垂前屈0°角状态,也可用两通道测压力仪测压、验证、校正之。量取0°角状态时第7颈椎棘突至头枕外隆凸距离再加3 cm为OY1,额部至手术床距离为Y1Y1。②依据预试验所得公式Y1Y1-OY1sin22.5°~Y1Y1-OY1sin17.5°(注:sin17.5°=0.3007;sin22.5°=0.3827), 计算出额部到手术床面合理高度。下颌底部到手术床面合理高度,依据压力与额部压力相等或相近为原则适当调整。③按预试验结果,取俯卧位手术患者额部及下颌底部的合理压力分别为0.3~0.4 N/cm2,0.3~0.5 N/cm2,始终保持下颌底部压力大于或等于额部压力。为操作方便,容许两处单位面积压力差绝对值为0.1~0.2 N。
胸腹部使用拱高13 cm弓形支架俯卧体位垫时,也要求患者双肩峰与体位垫双脚前沿对齐,组成平面垂直于手术床平面,并按拱高每升高3 cm,额部至手术床距离增高1 cm的比例修正头颈低垂前屈00角状态及相应数据。额部、下颌底部合理压力仍分别为0.3~0.4 N/cm2,0.3~0.5N/cm2。
1.3 观察指标
压力性损伤判断标准:Ⅰ期为皮肤完整,表现为红、肿、热、痛或麻木,解除压力30 min后皮肤颜色仍不能恢复正常;Ⅱ期为皮肤受压部位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常有水泡,极易破溃,破溃后创面潮湿、红润,病人有疼痛感;Ⅲ期为浅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破损,创面有黄色渗出液,可有脓液,溃疡形成,疼痛感加重,但未累及骨骼、肌腱或肌肉;Ⅳ期为坏死溃疡期,深部组织坏死发黑,脓液增多有臭味,肌肉、骨、筋膜及肌腱等支持结构可受损[2]。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乙组100例胸腹部使用厚17 cm模块式俯卧体位垫患者,额部至手术床距离4.3~5.9 cm,平均(5.16±0.56)cm, 额部压力大小0.3~0.4 N/cm2,平均(0.33±0.05)N/cm2; 下颌底部压力大小0.3~0.5 N/cm2,平均(0.38±0.07)N/cm2; 甲组使用拱高13 cm弓形支架俯卧体位垫患者,额部至手术床距离8.6~10.2 cm,平均(9.03±0.61)cm, 额部压力仍为0.3~0.4 N/cm2, 平均(0.35±0.05)N/cm2;下颌底部压力仍0.3~0.5 N/cm2,平均(0.41±0.07)N/cm2。
手术结束解除压力后40 min,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
3 讨论
俯卧位患者是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额部、下颌底部是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主要部位,一旦出现压力性损伤,人们对外界事物、生活、社交均有极其重大的影响[5]。但引起压力性损伤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确定受力点(部位)是预防压疮的基础,测量、调整、控制压力大小,是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关键。
3.1 确定受力点,两点同时预防
在俯卧位手术中,头部稳定,其重力主要受3个不同方向受力点支配,即颈部牵引力、额部及下颌底部的支持力,改变任一个受力点的压力大小,将引起另两个受力点压力大小的改变。由此可见,俯卧位时,额部及下颌底部是两个压力易变的受压部位,在预防压力性损伤时,若单纯预防额部,减轻额部受力,有可能加速下颌底部压力性损伤形成。该研究运用两通道测压力仪对额部及下颌底部两个压力点同时进行预防,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3.2 测量、调整高度、压力
由预试验得知,俯卧位手术时不同体位垫使患者头颈到手术床面高度不同,额部及下颌底部受压不同,从而压力性损伤出现时间也不同。测量、调整额部及下颌底部高度、压力是进行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科学方法。该研究按预试验结果,取头颈下垂角度17.5~22.5°时额部至手术床平面高度,运用两通道测压力仪调整额部、下颌底部两处压力大小分别在合理范围内,科学且有效地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无颈项增粗,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00%),甲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4.00%),乙组远低于甲组(P<0.005)。这与陈娟[6]在相关研究中得出,通过测压力仪预防俯卧压力性损伤后,患者术后72 h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常规预防压力性损伤操作,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说明施加足够时间的压力,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压力性损伤。
3.3 消除引发压力性损伤因素
手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因素错综复杂,剪切力是其中之一。该研究通过测压力仪在研究中发现,不轻托起头部直接调节头部支架或凹形啫喱头垫高度时,高度尚未明显变化,但额部皮肤即出现皱褶,压力仪显示压力大小发生改变,这说明部分压力合并摩擦力共同作用产生剪切力的结果,不预防可增加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剪切力是压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7-8],相较于压力,剪切力对皮肤和深层组织的损伤危害更大,它能切断较大区域的小血管供应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出现压力性损伤[9-10]。
综上所述,运用两通道测压力仪预防俯卧位手术患者额部及下颌底部压力性损伤,在合理高度范围内调控两处合理压力,可及时发现、消除导致压力性损伤发生原因,有效地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