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学习素材 缔造快乐数学
2021-09-30梁薇薇
梁薇薇
[摘 要] 用活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快乐地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美好追求,也是缔造快乐教学的根源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假借生活化元素,创设一个个趣味与生活味相融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蕴含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促使他们用心去观察、分析与思考,从而让数学学习平添几许智慧氤氲。同时,教师还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切地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打造一个快乐学习的域场。
[关键词] 学习素材;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有效情境
儿童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基于自身生活积累不断上升的历程。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掌握生活中的素材,假借学生熟悉的话题,使之成为有效学习的资源,以此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诱发学习观察思考的深入,从而使数学学习更具生活气息,给学生以亲切感。也能诱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习更富活力。本文结合“4的乘法口诀”教学实践,谈一谈浅薄之见。
一、善假素材创情境
生活化的元素,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素材。因为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数学,只不过它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教师就应善假身边的素材资源,比如,生活常见的水果,课堂学习中常用的小红花、智慧星等,用此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创设合适的情境,促使学生开启智慧的双眼去观察、发现,从而打开快乐学习的那一扇门。同时,也让学生在熟悉的探究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体味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好多礼物,想不想得到它们啊?那就要好好地开动小脑筋了!
投影出现礼物:
生:我喜欢红苹果,它真漂亮。
师:是很美!谁会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这些红苹果?
生1:有3个红苹果。
生2:是1个3,可以写成乘法3×1=3。口诀,一三得三。
师:真棒!还有谁想说的?
生3:智慧星,不就是3×2=6。口诀是二三得六。
生4:小红花是三三得九。
……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中我们应善假于物,通过简洁的素材、真切的活动,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探究的欲望。案例中,以教师给学生带来的“课堂小礼物”为素材,设计一个看看、想想、说说的情境,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复习巩固的天地中,不着痕迹,妙趣无穷。这一善用教学素材的举措,不仅让学生知晓数学就在他们学习之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谛,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具主动性、更富创造性,给简单的、乏味的数学复习平添了几许灵气。
二、善借素材促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等无不揭露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与培养纳入重要目标之中。教学中要善于假借学生熟悉的场景、素材等资源,使之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与思考,最终实现学习的有效突破以及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
师:看,老师带来的奖品有变化了。你发现了什么?
生1:苹果变为4个了。
生2:噢!我知道了,要学习4的乘法口诀了。
师:你的观察真敏锐。那看到这个变化,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2:4个苹果,就是1个4,是4×1=4,编成口诀是一四得四。
师:真棒!小朋友们听懂了吗?相互之间说说看。
师:说完了吗?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3:我知道了,再增加1排这样的苹果就是8个苹果,是2个4,4×2=8,编成口诀是二四得八。
生4:增加2排這样的苹果就是12个苹果,是3个4,4×3=12,编成口诀是三四十二。
……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那老师再考考你们,二四得八,你会几个算式呢?
生5:两个。4×2=8,2×4=8。
生6:我还想到,三四十二,也可以写成2个算式,4×3=12,3×4=12。
师:很好!那围绕下面的图案(图3),你会编写算式与口诀吗?
生7:4×7=28,编成口诀——四七二十八。
师:老师想再考考大家,这里4是什么意思?7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8:4表示1排是4个智慧星,7表示有7排。是7个4。
……
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唤醒与点拨,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在思考中提炼,从而实现学习的深入。
案例中教师始终围绕课始复习的素材,加以适当地拓展应用,因其本身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学生的感受是亲切的,理解也是有基础的。随着教师的引领(看,老师带来的奖品有变化了。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随之转换,也随之发散开来,使得新知的学习研究平添一份熟悉感,也让学生平添一份探究欲。随着思考的延展,学生在4个苹果的启迪下逐步体味到4的乘法口诀,理解4的乘法算式,最终实现学习的提升。
从上述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认识到: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思考、编写等具体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把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更紧密,也使得学生对数学探求的愿望更迫切。同时,这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再发展的一个过程,学生会把前面感受的知识加以拓展,适度延伸,不只是知识的接受,更是思维的递进,最终实现训练数学基本思维、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学习目的。
三、善引素材促建构
学习需要积累,更需要不断地递进。所以教师就得善假素材、善创情境、善设练习,让知识得到固化、得到凝练,最终能够科学地嫁接到既有的认知之上,使得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数学素养不断提升。贴近生活实际,善引教学素材,设计适宜的练习,以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必会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活力,徜徉着智慧。
师:学习了这么多的内容,我们来比一比谁学得更扎实,谁赢得的奖品更多,好不好?
课件出示:“学习大比拼第一关”
看小山羊、小喜鹊是多么热情,认真读一读它们手中的卡片。比一比,谁的反应是最棒的!
师:树林中有多少棵苹果树?你打算怎么列式?
生1:可以用加法做,5+5+5+5=20,用乘法是5×4=20。
生2:还可以是4×5=20。
师: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小朋友们吗?
生3:我发现画面上一共有4块地,每一块地中有5棵苹果树,所以是4个5,想到口诀“四五二十”。
生4:对的!每一块地中有5棵树,所以是4个5,用口诀“四五二十”,可以写成2个算式。
师:很好!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5:每块地上有2个人在摘苹果。2+2+2+2=8,用乘法是2×4=8。
生6:还有2堆盛苹果的箱子。每堆有7个,一共有7+7=14,用乘法计算是7×7=14。
生7:不对啊!7+7=14,7×7=14,这明显有错误。
师:哎!这里有问题,你们知道吗?
生8:我知道,7×7=14肯定错了。因为是2堆箱子,每堆7个,应该是2个7,要写成7×2=14。而7×7是表示7个7,所以他错了。
课件出示:“学习大比拼第二关”
师:苹果树上苹果真好看。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好不好?看谁摘得最多。
课件呈现:趣味大转盘,每转动一次,一个苹果上就会出现一张卡片。看3号树,“6+6+6+6=( )”。看谁最快摘到它?
生9:4×6=24。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6是什么?4又是从哪里来的?
生10:6是相同加数,一共有4个6。
师:听明白了吗?那2号树上的卡片,你会思考吗?“4+4+4+4+4+4+4=( )”。
生11:是7个4,写成7×4。
生12:可以写成4×7。
师:可以写2个算式吗?
生13:可以的,因为口诀“四七二十八”是可以写出2个算式的。
师:有道理。继续看1号树。“我是9×4,你会把我改成加法吗?”
生14:9个4相加,是4+4+4+4+4+4+4+4+4=( )。
課件出示:“学习大比拼第三关”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乘法计算的问题,同学们想不想去挑战一下啊?好,那就用我们智慧的双眼去发现它们吧!
生15:这个大教室中有4排日光灯,每排有6个灯,用加法是6+6+6+6=24(个)。
生16:也可以用乘法计算,6×4=24或4×6=24。
生17:我发现教室中有4组桌子,每一组中有8张,一共有4×8=32(张)。
生18:我们小组是4个人,每人有2只耳朵,一共有4×2=8(只)。
生19:还有2只手,2个眼睛呢!
……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不断积累、不断递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就得善假各种有效资源丰富学习,并通过多样化的、趣味性强的训练使学习得以固化,得到升华,从而形成知识链,科学地连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案例中,教师设计三次闯关活动,让练习变成一种趣味闯关,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刺激学生去探究、创新。该环节一方面设计智慧树的问题,让枯燥的练习题变成有趣的探究题;另一方面设计寻找身边的乘法计算问题的活动,也让学习更具目的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善假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精心地设计教学流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领学生去发现,让他们在探究中寻求到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体会到“数学生活”“生活数学”的本质内涵,从而实现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