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治疗中尿激酶溶栓疗法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2021-09-28董建亮
董建亮
(山东省邹平市人民医院,山东 滨州 256200)
0 引言
作为神经内科多发病症,脑血栓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栓形成以及血管增厚等原因进而诱发供血异常[1]。但是脑血栓发病机制较为繁杂,一些病例不能找出明确的病因。脑血栓临床呈现出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如果治疗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则会对于脑血栓患者脑部血液造成消极影响,严重的话会造成脑血栓患者脑组织病变坏死[2]。该病症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逐年递增的病发率。该病症青睐于高血压患者以及中老年人。针对该病症治疗方式以药品和手术方法为主,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低分子肝素,但是为了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将立足于脑血栓治疗中尿激酶溶栓疗法临床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随机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84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84例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年龄37~72岁,平均(54.85±17.28)岁,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病程(4.22±0.92)d;对照组年龄 35~71岁,平均(53.51±18.22)岁,男 19例,女性23例,平均病程(4.56±0.88)d。两组患者的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经过颅内CT等有关影像学检测确诊为脑血栓;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了相关文件;医院伦理会知情且批准研究。
1.2 方法
在对照组中,将对其42例脑血栓患者执行常规治疗措施。其方法为给脑血栓患者口服维生素E、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静脉输注低分子肝素等。在观察组中,将对其42例脑血栓患者执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措施。其方法为对于病程短的患者每日于20 min内静脉输注完一次50万U。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于30 min内输注100万U的尿激酶溶栓。同时利用生理盐水等辅助治疗。
1.3 观察标准
(1)组间统计不良反应情况,其中囊括出血、过敏、皮疹、肠胃不适等。(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其中分为重型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中型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轻型神经功能缺损(0~15分)。(3)组间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其中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之上以及临床症状彻底消散是为痊愈,功能缺损评分降至50%~90%以及临床症状基本消散是为好转,功能缺损评分降至20%~50%以及临床症状得到缓和是为有效,无上述任何描述是为无效。其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把整个数据送入SPSS 22.0软件中进行解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如表1所示,利用尿激酶溶栓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运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组间不良反应情况统计[n(%)]
2.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如表2所示,治疗后,使用尿激酶溶栓的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利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2 29.34±10.34 15.37±6.13对照组 42 30.34±11.02 24.61±9.76 t 0.429 5.196 P 0.669 0.001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如表3所示,运用尿激酶溶栓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使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组间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脑血栓拥有进行性恶化趋势,压疮、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概率较高。脑血栓发作后,往往梗死现象会浮现在局部的脑组织当中[3]。其中中心坏死范畴和周边缺血半暗带组成了病灶,中心坏死范围当中的细胞是死亡细胞,但侧支循环会留存在于缺血半暗带中,当中会有庞大的神经元细胞存活,因此在该范围的损伤细胞拥有可逆性[4]。如果脑血栓患者局部血流能复原,神经细胞便可继续存活,因此脑血栓患者缺血半暗带的治疗是较为关键的。脑血栓患者在病发6 h内进行早期溶栓治疗能够达到的治疗效果是最优的[5]。脑血栓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够对脑组织缺氧缺血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意义,推动脑组织血氧供应变为正常水平。但是该治疗方式在脑组织病变坏死症状的治疗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标准。尿激酶起源较多,人类的尿液、肾脏细胞均可作为来源,作为蛋白水解酶的尿激酶能够直接对内源性蛋白溶解系统生效,还能对裂解纤维酶原进行催化,其产物纤溶酶能够切实对血循环的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Ⅴ等发挥出降解作用,并完全产生出溶栓效果。而且尿激酶针对脑血栓治疗具备疗效好、起效快等特征,不但能够切实地减低血小板的聚合,推动血液流动,减低红细胞聚集[6],而且在治疗脑血栓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良好的经济性,较为容易普及。尿激酶一般为患者进行口服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药用尿激酶一般是由肾脏组织细胞培养液以及人体尿液中获取。利用静脉注射的方法渗透进人体当中,能够降低血黏度让二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大幅度提高,从而遏制血小板的聚合,防止血栓的成型。而又由于药用尿激酶从人体中提取,未有抗原性,可以有效地校正因为缺血以及缺氧出现的各个生物化学改变。
该研究结论显示利用尿激酶溶栓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运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且该实验结论同许建华[7]和杨双双[8]的实验结论基本一致,也进一步佐证了尿激酶溶栓的价值。
综上所述,于脑血栓患者治疗中使用尿激酶溶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能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十分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