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提高肠内营养在腹腔镜胃癌围手术期的耐受性的临床护理观察

2021-09-28张兴芝马娟蒙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1期
关键词:耐受性营养液胃肠道

张兴芝,马娟,蒙艳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 银川 750021)

0 引言

现如今,胃癌已经是消化系统肿瘤中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根据调查分析胃癌发生率逐年上升。胃癌是所有肿瘤中对营养影响最为严重的肿瘤,胃癌根治手术改变消化道的正常结构,在术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严重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摄入、吸收、代谢。一般胃癌患者起病慢,最初无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大多数患者是晚期症状较为严重后才有身体不适等症状。随着临床医疗的不断发展,胃癌的治疗手段也在进步,外科选择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能够将癌灶清除,同时促进患者的康复。肿瘤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均要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提高机体的营养供给,纠正患者自身的营养不良情况,并提高术后的治疗效果。由于胃癌长时间的消化功能减退,营养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机体营养障碍,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的几率,会对患者康复带来影响[1]。因此在胃癌腹腔镜的围手术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已经是重要的治疗基础。本文针对胃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治疗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探讨其耐受性以及护理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纳入标准是术前患者经影像学、病理学确诊胃癌,且无幽门梗阻;本次均为初次手术;经营养不良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3分。排除标准:急症入院营养评估无法进行者;行姑息手术或仅探查手术者;术前行辅助化疗者。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0~80岁,统计学算出平均年龄为(47.3±2.2)岁。根据入院时顺序交替分组,两组患者数量相等,对比资料无差异性,P>0.05,可作为护理研究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术前一周口服肠内营养乳剂,由少量逐步增加。稀释后低浓度少量开始口服逐步过渡到原乳剂口服。对照组中的研究对象开展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中的研究对象给予肠内营养时期的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对于胃癌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要充分的了解,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此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以及配合要点。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采取安慰和鼓励的方法让患者接受治疗,并和患者家属沟通,讲解肠内治疗是术前术后营养支持的关键措施,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及家属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2.2 鼻肠管的护理

术中经鼻放置液囊空肠导管提供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管路。减少病人清醒状态留置管道的恐惧和不适。管路位置放置精准,避免肠内营养乳剂返流残余胃内或者误吸的发生,妥善固定,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翻身时一定防止空肠营养管拔出,并做好标记,区分胃管和空肠营养管,每次输注营养时,先用温水20 mL冲洗管路,检查是否通畅,输注时每4小时使用温水冲洗一次,防止空肠营养管堵塞,尤其是夜间护理工作一定要加强。在发生堵管时注意用力不要过大,防止冲破导管。如注入药物应将药物碾碎,溶解后再注入管内。每次输注完毕将营养管末端反折并包扎。

1.2.3 肠内营养液的泵入护理

肠内营养的输注要准确的掌握浓度、营养液的温度控制在38~42 ℃,保证输注时的速度。第一次输注时注意低浓度,随之根据患者的肠道耐受情况调节浓度,由低到高,量由少到多,速度要从慢到快,保证匀速输注,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在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状态,对于出现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症状时,应向患者解释,并相应的调节输注的速度和浓度,不良症状严重时可以暂停输注。在肠内营养治疗期间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电解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2.4 并发症的处理

(1)一般并发症:胃癌围手术期患者本身免疫力极为低下,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会造成口腔感染、腹胀腹痛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因此要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注意使用漱口水进行漱口,保持口腔黏膜的湿润和清洁。肠内营养导致腹泻的发生率极高,在输注过程中严格执行营养液的配置,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进行调节。出现恶心呕吐患者可以适当调节体位,必要时给予促进胃动力的药物治疗。

(2)特殊并发症:如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应停止泵入营养液,及时吸痰并调整患者的体位,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定时巡视空肠营养管的长度,防止脱出[4]。患者出现代偿综合征时,注意监测生化及血糖的水平,根据化验数值及时给予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耐受时间、耐受评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耐受越强。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的护理研究结果均使用SPSS 23.0进行对比,计量数据采用()表现,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表示,并应用卡方检验,当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早期胃肠道的肠内营养耐受时间

观察组耐受程度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经比较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住院时间(d)对照组 50 3.31±1.24 3.14±1.92 51.34±3.24 13.61±1.25观察组 50 2.56±1.42 4.51±2.13 84.23±2.31 10.24±1.04 t 6.301 7.123 8.412 7.311 P 0.014 0.010 0.011 0.009组别 例数 术后排气时间(d)早期耐受肠内营养时间(d)耐受程度评分(分)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营养方面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3.1 早期肠内营养对耐受性的影响

如今,胃癌围手术期最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是肠内营养治疗。在胃癌手术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使患者的胃肠功能有效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同时加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感染等[5]。在肠内营养治疗中对营养液的选择、输注方式以及时间的选择、营养液的温度以及速度、患者的体位方式等均会对肠内营养带来一定的影响,可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出现并发症。相关文献研究,患者在肠内营养治疗中约有一半的患者产生不耐受情况,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严重的会停止肠内营养治疗方法,胃肠道的不耐受情况是造成肠内营养失败的主要障碍[6]。因此,在护理中准确地对患者身体做出评估,并做出规范客观的护理,及时进行整体护理,能够提高胃肠道的耐受性,保证胃肠内营养治疗的顺利性。

3.2 采取整体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的耐受性

在肠内营养的不耐受的临床表现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泻、腹痛和腹胀、肛门停止排气等症状。本文研究护理工作中整体的护理措施,针对肠内营养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明显的提高患者胃肠道耐受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4 结论

在胃癌腹腔镜围手术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胃肠道的免疫功能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降低术后感染的危险。传统的肠内营养方法简单,患者的耐受能力差,因此并发症较多,很难将胃肠道营养继续下去,因此不利于患者手术后的病情康复。在肠内营养的治疗中结合整体护理干预,将护理流程规范化,细致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同时配合心理护理,提高胃肠道的耐受性。

本文研究可见,观察组中的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在胃癌腹腔镜围手术期开展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这几项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护理差异性(P<0.05)。因此,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耐受性营养液胃肠道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不同营养液对香榧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9胃肠道肿瘤防治新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黄鳝对常用消毒药物的耐受性反应研究
食用菌追肥谨记“两适两要”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影响的探讨
小儿胃镜检查时耐受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