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及足踝部创面中的应用

2021-09-28马夫强陈歆张松冯敬焱王道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1期
关键词:足踝小腿皮瓣

马夫强,陈歆,张松,冯敬焱,王道泽

(徐州市肿瘤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组织创面是指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局部皮肤完整性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和组织丢失。近年来,随着患者对治疗美观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提高组织创面患者患病后的创面修复功能和美观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手术治疗是该类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方式,皮瓣技术可以帮助改善患者创面的美观,提高创面皮肤组织的存活率和改善患肢功能[1]。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创面对患者进行治疗,该皮瓣血运来源较好,血供充分,治疗后疗效更高[2]。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小腿以及足踝部创面患者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手术治疗,旨在分析其临床价值,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治疗的小腿及足踝部创面患者2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14例,男性 8例,女性6例,最大年龄 78岁,最小 23岁,平均(56.4±2.3)岁;对照组患者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25岁,平均(56.7±2.2)岁。两组患者均经由临床确诊为小腿及足踝部创面患者;创面组织大小均在6.4 cm×4.2 cm~18.0 cm×6.0 cm;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开始前均已知情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手术治疗,治疗方式为:取出创面坏死以及严重污染组织,对患者创面的炎性组织等进行清理,根据患者创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拼接材料,对患者采取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患者引流液性状正常时,创面细菌培养阴性对患者采取皮瓣修复治疗;手术前对患肢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或彩超探测定位的靠近创面的胫后动脉穿支穿出深筋膜点为旋转点,以该点和内踝顶点与跟骨后极顶点连线的中点至胫骨内髁顶点连线附近探及的第二穿支穿出深筋膜点连线为皮瓣轴线,切取层面为深筋膜表面。根据创面大小按此“点、线、面”设计皮瓣宽度较创面放大约0.5 cm,长度放大约1 cm,切取的皮瓣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治疗,大桨覆盖创面与小桨切取后创面,小桨覆盖靠近旋转点的大桨区部分创面,并与受区缝合,皮瓣供区如小桨不能完全覆盖可取中厚皮片移植打包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创面皮肤存活率高于90%,组织面弹性好,行走等功能恢复良好,并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有效:治疗后患者创面皮肤存活率在50%~90%,组织面弹性良好,行走等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并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无效:治疗后患者创面皮肤存活率低于50%,组织创面症状加重情况,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总有效为显效以及有效总和。

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手术后的创面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小。

QOL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创面组织感染、关节运动障碍、溃疡渗出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为(%)(),使用SPSS 20.0软件辅助计算,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QOL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QOL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更低,QOL评分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 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QOL评分对比( ,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QOL评分对比( , 分)

组别 例数 VAS QO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4 7.33±0.12 2.69±0.15 34.03±0.21 86.45±4.23对照组 14 7.33±0.13 4.45±0.12 34.06±0.22 71.23±3.15 t 0.000 34.281 0.369 10.797 P 1.000 0.001 0.715 0.001

2.3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创面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于多种外界因素,包括外科手术、机械外力、电流以及化学物质等因素所造成的皮肤组织大面积损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方式主要采取皮瓣移植术进行治疗,通过皮瓣移植帮助实现局部组织再生、重建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创面皮肤组织存活率[3]。研究学者认为,小腿以及足踝部承受的压力加大,在对其采取手术治疗时应尽量满足患者小腿以及足踝部耐磨、耐压等功能。胫后动脉上段位于比目鱼肌深面,位置较深,而下段位于比目鱼肌内侧缘与趾长屈肌的间隙,位置表浅。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手术主要由远及近从患肢自趾长屈肌腱到比目鱼肌间隙进行穿支皮瓣手术治疗,该部位具有血运好、血供充分等优势,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小腿及足踝部创面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手术方式[4]。更有研究表明,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手术治疗能够保留小腿及足踝部原有的血供,保证皮瓣供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患处皮瓣存活率[5]。此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选择的血管蒂位置相对较浅,在治疗时不易对患者的深筋膜造成严重损伤,对供区的损伤更低,相较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术后疼痛程度更低,患者手术后患处活动功能恢复效果更好,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6]。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小腿以及足踝部创面患者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手术治疗,研究数据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更高(P<0.05),由此可见,在小腿及足踝部创面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针对患者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手术进行治疗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创面组织存活率;此外,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QOL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更低,QOL评分明显更高(P<0.05),由该项研究数据可见,相较于常规手术治疗,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手术更有利于减轻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另外,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手术治疗后并未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患者发生创面感染,由此可见,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手术的应用可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综上所述,在小腿及足踝部创面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手术治疗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创面治疗疗效,减轻手术后创面疼痛程度,相较于常规手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不良反应更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足踝小腿皮瓣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干预研究
“崴脚”
小腿抽筋不简单
我的朋友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