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锂金属负极中抑制锂枝晶生长的研究进展

2021-09-27李晶泽刘洪利石建建肖菊兰

电池工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枝晶负极固态

陈 涛,李晶泽,刘洪利,石建建,肖菊兰

(1.成都工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0;2.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1731)

1 引言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石墨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已无法满足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更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来代替石墨,锂金属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3 860 mAh·g-1),最低的氧化还原电位(-3.040 V·vs.标准氢电极),成为其最有前景的替代者[1,2]。但是锂离子在锂金属电极中的电化学行为不可控,导致在充放电过程中锂金属负极存在锂枝晶生长的现象,使电池的库伦效率低下、循环寿命短,甚至导致安全问题[2]。因此,如何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不同的抑制锂枝晶的策略包括改性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膜、利用固体电解质代替液态电解质和结构化复合锂金属负极。讨论了不同的抑制锂枝晶生长的策略的优点以及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抑制锂枝晶可能有效的方向。

2 SEI膜改性

2.1 SEI膜诱导模型

锂金属负极与电解液接触后,两者会发生不可逆反应,在锂金属表面形成具有固态电解质性质的SEI膜,该膜是离子导体、电子绝缘体,它具有双层结构,靠近锂金属表面的是Li2O、LiF、LiOH和Li2CO3等组成的无机层,靠近电解液的是由ROCO2Li、ROLi和RCOO2Li(R是与溶剂有关的有机基团)等组成的有机层,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是竞争性平衡和共存的关系,具有镶嵌形态[3],如图1所示。

图1 SEI镶嵌结构示意图[3]Fig.1 Mosaic structure of SEI[3].

Li+在电解液中是以溶剂化的形态存在,当在SEI膜中迁移时,首先发生的是去溶剂化过程,然后Li+在SEI膜中迁移[4](图2),SEI膜是Li+到达电极表面经过的最后介质,因此SEI膜的形貌直接影响锂在电极表面电化学沉淀的形貌。通过文献[3]描述的SEI的结构,可以看到SEI膜在化学组分的分布上是不均匀的,在厚度上也不均匀,且存在明显的晶界结构,Single等人[5]发现Li+会优先在各成分之间的晶界穿过SEI膜,这导致锂离子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沉淀不均匀。为了进一步了解各无机组分对Li+迁移的影响,Chen等人[6]研究了Li+在主要无机成分中的迁移势垒,发现Li+的迁移势垒在Li2O中最小(0.152 eV),在Li2CO3中为0.227 eV~0.491 eV之间,在而在LiF中最大(0.729 eV),可见Li+在Li2O的迁移率最高。Jie Xiao[7]指出Li+浓度梯度影响锂离子电化学沉淀形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当Li+传导速度慢时,会在电极表面形成大的浓度梯度,促进锂枝晶的生长。因此Li+在各组分中的传导率不同也是导致锂枝晶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化学组分分布均匀,无晶界,高Li+传导率的SEI膜成为抑制锂枝晶生长的一个主要方向。

图2 Li+在SEI膜中去溶剂化合迁移示意图[4]Fig.2 Scheme of energetic coordinates for Li+ transfer and desolvation[4].

2.2 人工SEI膜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崔毅研究团队[8]在不锈钢容器的底部将硫粉加热到240 ℃,产生硫蒸气,在上方放置金属锂,使锂在170 ℃下在固-气界面与硫蒸气反应,形成金色的、均匀的、单一的成分Li2S层,该层的Li+传导率(≈10-5S·cm-1)远高于Li2CO3、RCO2Li的Li+传导率(≈10-8S·cm-1)和LiF的Li+传导率(≈10-9S·cm-1),这可以有效抑制由于电极表面的Li+浓度梯度引起的锂枝晶生长,单一的化学成分使该层内部无晶界,可以有效抑制晶界处的锂枝晶生长,在2 mA·cm-2的电流密度和5 mAh·cm-2的比容量条件下,对称电池的恒流测试中表现出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图3)。

图3 对称电池恒流测试[8]Fig.3 Symmetrical battery constant current test[8].

虽然Li2S具有较高的Li+传导率,但柔韧性差,与电极表面接触效果差,丁轶团队[9]通过Hg与Li直接反应,在锂金属表面原位形成一层Hg-Li合金层。这种合金层具有良好的Li+传导率和柔韧性,在提供均匀的Li+通量的同时很好地保持与锂金属表面的良好的接触,在与LiFePO4(LFP)和 LiNi0.6Co0.2Mn0.2O2(NCM622)组成的全电池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容量保持率,该方法为构造人工SEI膜提供了新的思路。

3 采用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解质不仅可以解决液态电解质存在的易泄漏、化学稳定性差和易爆炸的问题,而且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目前主要采用的固态电解质有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Kamaya等人[10]将Li2S、GeS2和P2S5在550 ℃下在真空石英管中混合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硫基固态电解质Li10GeP2S12(LGPS),该物质在室温下锂离子传导率达12 mS·cm-1,与液态电解质的锂离子传导率相当,然而该物质对锂不稳定,限制了它的使用。Murugan等人[11]制备了新型的石榴石型的固态电解质Li7La3Zr2O12(LLZO),与前者相比更稳定,但是锂离子传导率要明显低于前者(3×10-4S·cm-1),另外它无法适应电极材料的体积变化。柔性聚合物电解质可以与电极保持良好的接触,但大部分聚合物电解质在室温下锂离子传导率很低,例如聚(环氧乙烷)(PEO)在室温下锂离子传导率仅有10-7S·cm-1~10-5S·cm-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成会明院士和李峰教授[12]在PEO中加入丁二腈(SN)抑制了PEO的结晶,降低了EO与Li+之间的亲和力,通过调整SN与PEO的摩尔比(SN∶EO≈1∶4),在均匀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中形成了提供快速Li+传输的通道,使离子电导率达到0.19 mS·cm-1(图4)。

图4 PEO基电解质示意图(a) Li+在PEO32中的传导模型示意图,(b) Li+在Inhomo-SPE的传导示意图,(c) Li+在Homo-SPE中的传导示意图,(d~f)三者的数码照片[12]Fig.4 Schematic of PEO-based electrolytes.(a~c) Li+transport modes:(a) PEO32,(b) Inhomo-SPE,and (c) Homo-SPE.(d~e) Optical photographs:(d) PEO32,(e) Inhomo-SPE and (f) Homo-SPE[12].

针对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不稳定的问题,哈佛大学李鑫教授团队[13]创造性地提出了三明治结构的固态电解质设计方案,该方案将较不稳定的Li5.5PS4.5Cl1.5(LPSCl)电解质夹在较稳定的石墨之间,通过在较不稳定的电解质层中良好的局部分解,阻止了锂枝晶生长,在与LiNi0.8Mn0.1Co0.1O2(NMC811)组成的全电池测试中,循环性能非常稳定,在20 C倍率下循环10 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2%。

4 结构化复合锂金属负极

根据Sand时间,锂枝晶的生长速度与有效电流密度有关,因此降低电极表面的有效电流密度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基于这个认识,在电极内部构建电子传导网络成为抑制锂枝晶生长的一个重要策略。2015年杨春鹏等人[14]用三维结构的铜集流体代替传统的二维铜箔,通过增加有效比表面积,降低了有效电流密度,延长了Sand时间,从而减缓了锂枝晶的生长。崔毅团队[15]发现锂枝晶的生长与锂离子初始成核有密切关系,当锂离子在某物质上异质成核,无成核能垒时,该物质可以诱导锂离子更均匀的成核,从而诱导后续锂的均匀电化学沉淀。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当Li在Ag、Au、Mg、Zn等物质上成核时无能垒(图5),因此这些物质具有亲锂性。根据这个发现,张强课题组[16]利用脉冲法在珊瑚状碳纤维上电化学镀银(Ag),制备了具有亲锂性和高导电性的电极材料,在300 ℃的温度下,该材料将熔融状态的锂吸附到电极内部,成功实现了在电极内部预存锂的目的,电极中3D碳纤维可以增大电化学反应面积,降低有效电流密度,Ag具有亲锂性可以诱导锂离子的均匀沉淀,有效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3D电子传导网络和亲锂点虽然增加了有效活性面积,减少了电流密度,但电化学活性面积的增加导致更多不可逆副反应的发生[17]。并且由于电极/电解液界面在电极内部,该策略依然无法解决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SEI膜的反复破裂、锂和电解液的反复消耗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用3D锂离子传导网络代替电子传输网络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崔毅等[18]在锂金属负极内部制备了具有锂离子传导骨架的复合锂金属电极(LCNE),他们利用Li与SiO反应在Li表面形成LixSi+Li2O层,该层具有良好的Li+传导率,起到了人工SEI的作用,能将Li与电解液隔离,避免了金属锂与电解液直接接触的问题,利用该结构,锂金属负极取得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该结构的合成过程和电化学镀锂和脱锂的过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

图5 10 μA·cm-2的电流密度下锂在不同物质上进行电化学沉淀的电压曲线图[15]Fig.5 Voltage profiles of various materials with some solubility in Li during Li deposition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0 μA·cm-2[15].

图6 电极的合成以及电化学镀锂和脱锂示意图。(A)3D集流体表面覆盖Li,Li与电解液直接接触,造成大量的SEI形成;(B)LixSi+Li2O将Li进行包覆后,避免了金属锂与电解液直接反应;(C)制备后照片;(D)电化学脱8 mAh·cm-2的锂后的电子照片;(E)电化学镀8 mAh·cm-2的锂后的电子照片;(F-H)是(C-E)对应的SEM平面图,(I-K)是(C-E)对应的SEM截面图[18]Fig.6 Synthetic procedures and stripping/plating behavior of as-obtained electrode.(A) Schematic showing the open-framework configuration,where Li metal faces directly with the liquid electrolyte,which brings about excess SEI formation at the early stage.(B)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electrolyte-proof configuration where the majority of Li is embedded in a Li-ion conductive scaffold.SEI only forms on the outer surface while the embedded Li domains remain intact.(C-E) Digital photo images and (F-H) corresponding SEM images showing the pristine LCNE (C and F),after stripping 8 mAh·cm-2 (D and G) and LCNE after plating 8 mAh·cm-2 of Li back (E and H).(I-K) Cross section SEM images of pristine LCNE (I),LCNE after stripping 8 mAh·cm-2 of Li (J),and electrode after stripping and plating back 8 mAh·cm-2 of Li (K)[18].

5 结论与展望

到目前为止,抑制锂金属负极锂枝晶生长的研究已取得众多成果,其中利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液态电解质以及结构化锂金属负极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制备兼有高稳定、高锂离子传导率的固态电解质以及在锂金属负极内部构建稳定分布的锂离子/电子传输通道和电化学活性的复合结构成为具有前景的策略。

陈涛,1980年出生,博士研究生,现任成都工业学院专任教师,主要从事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枝晶负极固态
固态Marx发生器均流技术研究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透明陶瓷在固态照明中的应用进展
负极材料LTO/G和LTO/Ag-G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A356合金近液相线半固态铸造非枝晶组织与模锻成形性能
分步电沉积法制备Cu-Sn-Sb合金负极材料
韩国三星开发出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
宽禁带固态功放在导航卫星中的应用
不同形状横向限制对枝晶间距影响作用的相场法模拟
负极值指标估计量的渐近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