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通配穴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观察

2021-09-25董雪李黎张蕾

河南中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带脉配穴单纯性

董雪,李黎,张蕾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单纯性肥胖是指排除器质性疾病,不伴有明显内分泌或神经功能变化的肥胖,其发生机制是因为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体质量超常。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人群中超重肥胖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肥胖不仅增加了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塞等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同时也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2]。现代医学常采用药物、外科手术、控制饮食和体育运动等疗法治疗,或因不良反应较大,或因难以坚持,往往导致病情反复,收效不佳[3]。中医药疗法具有安全、有效、依从性强的优势,更容易被患者接受[4]。笔者运用“别通配穴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单纯性肥胖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8~65(42.4±5.23)岁;血脂异常20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66(43.1±4.15)岁;血脂异常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及肥胖问题工作组的建议[5],排除继发性肥胖,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2(m2),BMI≥28为肥胖。

1.3病例纳入标准年龄18~66岁,男女不限;符合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6个月内未进行减肥治疗;无饮酒嗜好;经伦理医学委员会审核批准。

1.4病例排除标准过敏体质者;药物性肥胖;妊娠、哺乳期女性;肝肾功能异常者;凝血功能异常者。

1.5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给予相同的饮食及运动指导。两组患者均给予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定位按照《腧穴名称与定位》(GB12346—2006T)执行。观察组根据“别通配穴法”选取特定穴位:腕骨(双侧)、带脉(双侧)、天枢(双侧)、水道(双侧)、合谷(双侧)、阴陵泉(双侧)、太冲(双侧),共7对穴位。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体位,自然放松,揣穴定位,用碘伏常规消毒,术者戴一次性无菌手套,用无菌镊子将2-0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江苏扬州智象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穿入一次性埋线针(苏州东方针灸器械厂)针管,后插入针芯。用左手拇指与食指使天枢、带脉、水道穴位局部皮肤绷紧,右手持针对准穴位,垂直皮肤快速刺入,刺入深度20 mm,腕骨、合谷、阴陵泉、太冲选用5 mm可吸收线,刺入深度10 mm,上述穴位有针感后迅速推入针芯,然后缓慢退出针管,拔针,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15 s。患者24 h内保持局部皮肤干燥,72 h内禁止剧烈运动。2周埋线1次,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选取临床常用穴位:天枢(双侧)、大横(双侧)、中脘、梁门(双侧)、关元、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水道(双侧),共14个穴位。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疗程同观察组。

1.6疗效判定标准痊愈:BMI<24 kg·m-2;显效:BMI下降>2.0 kg·m-2,或体质量下降>5 kg,或腰围减少>7 cm;有效:BMI下降1.0~2.0 kg·m-2,或体质量下降3~5 kg,或腰围减少4~7 cm;无效:BMI下降<1.0 kg·m-2,或体质量下降<3 kg,或腰围减少<4 cm[6]。

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n×100%

以患者体质量复发率评判远期疗效(随访3个月,体质量较治疗结束时增加>3 kg,判定为体质量复发)。

体质量复发率(%)=复发/n×100%

1.7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体质量、身高,计算BM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in,TG)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发热、肝肾功能异常、线体过敏反应、皮肤出现红肿、硬结等。

1.8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两组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n<40,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则运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腰围、体质量、BMI、TC、TG、LDL水平比较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腰围、体质量、BMI、TC、TG、LDL比较 (±s)

表1 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腰围、体质量、BMI、TC、TG、LDL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2.2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体质量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对照组体质量复发率为43.33%,观察组体质量复发率为16.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体质量复发率比较例

2.4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发热,局部线体过敏反应,皮肤无红肿、硬结,无线体溢出现象等不良反应,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

3 讨论

单纯性肥胖又称体质性肥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如过度饮食、缺乏运动等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质量异常增加,常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气短等症状,重度肥胖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动则气喘、水肿等。肥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不孕不育症等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人群,且肥胖患者容易因体形胖肿、有失健美,而缺乏自信,产生自卑、焦虑心理,影响身心健康[7]。中医治疗肥胖症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穴位埋线疗法疗效显著,得到了广泛应用[8-10]。

运用“别通配穴法”指导穴位埋线取穴,来源于其理论优势和临床优势。中医学对肥胖认识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云:“其民华食而脂肥。”其病机为脾虚不运,痰湿内盛,脾气虚弱则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痰浊和水湿,聚于肌肤、脏腑、经络而致肥胖,病位主要在脾与肌肉。《素问·通评虚实论》云:“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奇病论》载:“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指出肥胖的发生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先天禀赋有关。李东垣《脾胃论》云:“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其认为脾胃功能失调为肥胖之根本。因此,治疗单纯性肥胖重点为健脾和胃,行气化痰湿[11]。“别通配穴法”是以脏腑别通相关理论为指导确立的新的配穴法。脏腑别通相关理论首载于《医学入门·脏腑条分》,“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命门相通,此合一之妙也”。脏腑别通理论认为,互通脏腑所属的经络在经脉循行上虽不通联,但经气互相连通,在功能上密切关联,一条经上的穴位可治疗相通经络或循行部位的疾病。本研究基于脏腑别通理论中“脾与小肠通”“肝与大肠相通”理论选取穴位。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升清阳之气,化生营血;小肠泌别清浊,将食物转化为津液和精微,是脾执行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12]。腕骨穴为小肠经原穴,不仅可调节小肠泌别清浊功能,还可调节脾胃运化功能,使津液、精微物质输布调达,水湿、糟粕、痰浊、膏脂从便排出,同时可间接振奋督脉阳气,加快机体基础代谢率、脂肪消耗速度,抑制食物摄取[13]。阴陵泉穴为脾经合穴,针刺可调理中焦脾胃,增强脾胃运化水湿之功,固护后天之本。有学者观察基于“标本配穴”理论针灸干预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影响,可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血脂水平[14]。水道穴为胃经腧穴,位于腹部,可健脾胃,运化水液、痰湿,达到利水消肿、降脂减重的作用。张景岳认为,天枢穴位居阴阳升降中心,是上升之气和下降之气交会之处,系升清降浊的枢纽,具有健运脾胃之功。有研究表明,天枢穴穴位埋线,可有效调控机体血清脂联素、视黄醇结合蛋白,达到减体脂、降血脂,对肥胖症及其并发症均有良好治疗效果[15-16]。合谷配伍太冲,既不属表里经配伍,也不归特定穴配伍,但根据脏腑别通理论中“肝与大肠通”的理论和六经中“开阖枢”理论[17],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大肠为“传导之官”,主传导糟粕,以通为用,需要肝疏泄气机以降逆,才能使腑气通顺。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有宣通气血、升清降浊之功;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原穴,可调畅一身气机,两穴相伍加强糟粕排泄,并调畅气机、活血通络。有学者认为,合谷和太冲作用机制可能为“脑肠轴”学说理论,针刺合谷、太冲可通过刺激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网络影响胃肠功能,其中,脑肠肽是“脑肠轴”传导通路中的重要物质基础[18]。肥胖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现实生活中,许多肥胖者易出现心慌、胸闷症状,活动后明显,与脏腑别通理论中心、胆相通理论一致,故取胆经穴位带脉穴,带脉穴系足少阳胆经和带脉交会穴,《难经》记载带脉的特征为“起于季胁,回身一周”,起到“总束诸脉”之功。若带脉气血失和、约束无力,“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则会出现腹部脂肪堆积,向心型肥胖等典型表现[19-20]。带脉病可“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从而使带脉经脉通调、气机升降开阖有序、气血畅达、脏腑阴阳调和、约束诸经有力,则肝胆疏泄、脾胃运化正常,机体和腹部痰浊、水湿、血瘀、膏浊得以疏泄运化。王海英等[19]通过实验证实,针刺带脉穴可降低腹型肥胖型大鼠体质量、腹围,改善肝脏脂质代谢、减少腹部内脏脂肪堆积,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穴位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贺小卉等[21]在带脉进行穴位埋线治疗产后肥胖,安全性高,且降低BMI、脂肪率、血脂和血清素变化绝对值,以上穴位配伍可达到减重、减脂的目的。“别通配穴”穴位埋线的临床优势:①穴位埋线在减重、减脂方面疗效显著,陈宜恬等[22]研究表明,基于“脏腑别通”理论的穴位埋线法能够有效降低肥胖型高脂血症患者体质量、BMI、脂肪率及血清TC、TG,上调HDL-C,且复发率低,与此次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一致。②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风险,利用一穴可通多经的特性,取一穴调多经,减少取穴个数,本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样选取了14个穴位,同样采用穴位埋线法,但观察组在降脂、降重方面优于对照组,体现了“别通配穴”的临床优势。③穴位简单,便于记忆,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本研究运用“别通配穴法”选取7对有效特定穴,以临床常规配穴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为今后临床穴位埋线配穴的选择提供新思路。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譬如样本量相对较小,结果存在偏倚可能;对于穴位埋线减肥以连续3个疗程最佳,本次研究疗程较短;实验室指标结果不一,有研究认为,穴位埋线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23],而有学者通过大鼠实验证实,穴位埋线疗法对于LDL、CHO、TG无明显影响[24]。实验室指标结果的差异使得研究结果缺乏参考评价标准,故今后研究中应统一评价标准,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或真实世界研究。

猜你喜欢

带脉配穴单纯性
人体自带一条“长寿腰带”
按摩带脉穴治妇科病
《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八字诀养好带脉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对位配穴”的临床应用规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
略说带脉在练功中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