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位配穴”的临床应用规律
2014-04-15牟明园李丹丹孟向文
牟明园,李丹丹,孟向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在“对位配穴”中,“位”多数情况下指病位。“对位配穴”指针对病变部位而选取相应腧穴配伍进行治疗的配穴方法,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局部配穴、局远配穴和对应配穴。
1 局部配穴
2 局远配穴
3 对应配穴
对应配穴是指将前后、左右、上下等相互对应的腧穴配合应用的一种配穴方法。腧穴都有治疗与其相对应部位病痛的功能,对应配穴在《内经》中已有论述,如巨刺、缪刺、偶刺等。
3.2 左右配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针经指南·标幽赋》亦有“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的说法。实际上左右配穴既可以左右交叉取,也可以左右对称取,旨在达到躯体左右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12]。交经缪刺在治疗疼痛性疾病上具有特殊的疗效,故取患侧相对应的穴位而用之。左右对称配穴常用于内脏疾患。高阳等[13]治疗急性胃痛4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双侧合谷、足三里、内关穴,对照组给予肌注山莨菪碱10 mg。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92.5%,但观察组比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要少,复发率低且无副作用。
3.3 上下配穴[14]《灵枢·始终》曰:“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 ”。《针灸聚英·肘后歌》中曰:“头面之疾寻至阴,腿脚之疾风府寻,心胸有疾少府泻,脐腹有疾曲泉针”。陈仲新[15]在探寻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最佳针灸处方研究中发现,运用上下配穴法上取合谷,下取阴陵泉、三阴交穴的预防1组无尿储留发生,单纯取下部气海、关元和血海穴的预防2组尿储留发生率22.2%,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的对照组为46.3%,由此可见运用上下配穴预防产后尿储留可以取得很好效果。陈勤等[16]总结近50年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十四经腧穴运用特点和规律后提示: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而“上病下取”是本病治疗的特色之一。根据主、配穴关联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偏头痛主、配穴均重视选用太冲、合谷、外关等远端特定穴与头面部腧穴进行上下配穴治疗。上下配穴实为局远配穴的特殊应用, 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
配穴是将具有相似治疗作用的2个或2个以上的腧穴进行配伍,以加强腧穴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故配穴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具体配穴方法多种多样,对位配穴只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针灸临证配穴要在“理”的指导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整体出发,全面考虑,以法统方,以方示法,使处方严谨有序,腧穴主次分明,方可收到良效。
[1]詹倩,陈华德.古代针灸治疗眩晕处方的选穴规律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4):359-362.
[2]马增斌,李宏义.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用穴规律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6):578-582.
[3]苏稼夫,周文强,黄聪阳,等.以TCD观察针刺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2):115-116.
[4]钱德金,张桂香,提慧,等.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穴位和手法的筛选[J].江苏中医杂志,1986,97(3):1.
[5]陈冰俊,屈箫箫,张栋,等.针灸调整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5):556-557,559.
[6]刘静.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211-212.
[7]赵志兰.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1,40(3):46-47.
[8]陈延君,孙杨.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眼150例临床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6):81-82.
[9]张银开.针刺足三里为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6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11):72.
[10]连松勇,张正,林月怡,等.针刺俞募配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3):394-396.
[11]陈仲新.前后配穴针刺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2):113.
[12]马铁明,任路.对应取穴法治疗肩周炎383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3):131.
[13]高阳,彭小菊,苗萌,等.针刺治疗急性胃痛40例疗效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10):685-686.
[14]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8.
[15]陈仲新.上下配穴法针刺预防产后尿潴留[J].中国针灸,2004,24(3):173-174.
[16]陈勤,吴曦,卢圣峰,等.十四经腧穴在偏头痛治疗中的运用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9):1477-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