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尿常规检查的应用价值评价

2021-09-24张雪莲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尿沉渣尿常规尿路感染

张雪莲,杨 婷

(北京优联医院检验科 北京 100122)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疾病,通常是尿路上皮组织被细菌侵入后而出现的炎症反应导致。相关研究表明,有95%以上的尿路感染是由某种单一细菌引起,常见的尿路感染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1]。尿路感染患者通常会有尿频、尿急、尿痛以及尿道烧灼感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患者可能会引发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以及复杂性尿路感染[2]。尿路感染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对其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尿路感染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对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目的在于为患者寻得一种既准确又经济的早期诊断标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9月—12月我院临床检验科30例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所有患者中男女比例为8:22,年龄在40~70岁,平均年龄(55.62±4.38)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及尿道烧灼感等临床症状。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所有患者自愿参与。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悉本次研究并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无其他严重泌尿系统疾病;入院受检前未自行服用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肾脏疾病者、肝肾功能损害者、有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者、严重精神性疾病无法参与此次研究者。

1.3 方法

(1)尿常规检查:采用容量为30 mL左右的广口玻璃瓶取晨起第一次尿液作为检查标本,于2 h内对尿液进行亚硝酸盐含量(NIT)、白细胞酯酶值(LEU)、白细胞计数(WBC)及菌落数进行检测。

(2)尿沉渣检查:选取患者清晨尿液中段10 mL在相对离心率400 m/s下离心5 min,将沉渣尿留取0.2 mL后充分混匀,吸取20μL滴于玻片上用18 mm×18 mm的盖片覆盖,后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后记录结果。

以上所有检测设备均为迪瑞医疗提供的FUS-2000检测仪。

1.4 观察指标

(1)分别观察患者尿常规检查后的NIT、LEU、白WBC和菌落数,以及尿沉渣检查后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情况。判断标准:当NIT、LEU呈阳性,WBC>10/HP且菌落数≥105/mL时可确诊为尿路感染[3],经尿沉渣检查后WBC>5/HP且RBC>3/HP可诊为尿路感染[4]。

(2)对比两种检查方式下检出的阳性数和阴性数。

(3)分析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此判断其临床诊断价值,准确率=(真阳性数+真阴性数)/总例数×100%;敏感性=尿常规真阳性数/尿沉渣阳性数×100%;特异性=尿常规真阴性数/尿沉渣阴性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所有患者两种检查方式下检查结果的各项指标

所有患者,经尿常检查结果显示:NIT呈阳性的有6例,LEU呈阳性的有5例,检出率为76.67%(23/30),尿沉渣检查诊断阳性26例患者,检出率为86.67%(26/30),两种检查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P>0.05)。

2.2 两种检查方式下的阳性、阴性数

所有患者中尿常规检查阳性数为23例(76.67%),阴性数为7例(23.33%),其中3例为假阳性;尿常规检查其中3例为假阴性,尿沉渣检查结果显示,阳性数为26例(86.67%),阴性数为4例(13.33%),以上数据经对比后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n(%)]

2.3 尿常规检查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

将所有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与其对应的尿沉渣检查结果对比后,数据显示其准确率为76.67%(23/30),检测敏感性为88.46%(23/26),特异性为86.67%(13/15)。

3.讨论

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据两种感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孤立性或散发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后者可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久性。细菌的持久性也称为复发;根据感染开始时的尿路状况,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和尿脓毒症。尿路感染多发于女性,处于性生活活跃期和绝经后女性为尿路感染的高发人群[5]。超过95%的尿路感染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其中,90%的门诊患者和大约50%的住院患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的血清型可达到140种。尿源性大肠杆菌与从患者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属于同一类型,主要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可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确认其临床症状的特征,相关症状的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进行尿路感染的初步判断,也可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既往用药情况寻找其尿路感染的发病原因,对患者的外生殖器、腹部、肾脏等进行常规检查,以此鉴别其他疾病,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响学检查以判断其是否为尿路感染患者,影像学检查主要可通过超声、平片、造影等检查方式,必要时也可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涂片镜检及尿常规检查等,也可采用尿常规分析、尿液成分检测、尿酶测定和尿培养进行检测。

本研究中将患者的尿沉渣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进行尿常规检测,旨在判断尿常规检查的准确率。尿常规检查常用的方法为试纸条法,通过多联试纸条对患者尿液进行筛查与分析,可迅速检测出其尿液中的酸碱值、硝酸盐、白细胞等指标情况,尿液中的白细胞酯酶、白细胞计数与硝酸盐含量可直接反应出患者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是诊断尿感的主要指标[6]。通常正常人经酯酶试验后可见尿白细胞酯酶呈阴性,当结果呈阳性时则高度怀疑存在尿路感染;人体尿液中的白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若患者机体出现炎症时其白细胞计数会明显增加[7]。硝酸盐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饮食中,人体摄入硝酸盐后会经尿液中排出,若人体出现尿路感染时,致病菌会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形式,并于人体尿液中排出,所以检测尿液中亚硝酸盐含量也可以对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快速筛查[8]。

本研究中对所有疑似尿路感染患者分别进行尿常规检查和尿沉渣检查,其尿常规检查的阳性率为76.67%,尿沉渣检查的阳性率为86.67%,二者检查结果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后可发现,尿常规检查的准确率为76.67%(23/30),其检测敏感性为88.46%(23/26),特异性为86.67%(13/15),可看出其检测结果较为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其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且此检测方法更为经济实惠,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其临床价值较高,建议加以应用。

猜你喜欢

尿沉渣尿常规尿路感染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沉渣检验的作用分析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检测对尿路感染诊断价值的研究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